連到主要內容
閱讀最新一期《中研院訊》電子報
:::
本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與農委會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 續簽學術合作協議書
【研之有物】意外之中開創新領域:半乳糖凝集素與劉扶東
跨域靈感激盪!首場「思想櫥窗」座談 藉 ChatGPT 熱潮探討「智慧」的前世今生
本院赴法參訪三大學研機構 簽署人才合作協議
歷史語言研究所陳正國研究員榮獲本院 112 年度「胡適紀念研究講座」
「帶傷前行─社運抗爭者的創傷療癒可能」本院民族所博物館特展開幕
本院院士黎子良辭世
【研之有物】語言只是工具?別忘了感知複雜的自己!鄭毓瑜院士談漢字轉型
重磅研究成果化為線上科普展!「開放博物館」疫後綻放知識魅力
跨國、跨域、跨界!2023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Demo Day 盛大登場
【研之有物】當神經元遇見真愛!突觸形成的奇妙旅程
行政團隊「柳營會議」再對焦,服務全院達成發展目標
天文學家首次同時拍攝到 M87 黑洞吸積流和強大噴流
本院徐遐生院士辭世
【研之有物】重返清代竊盜現場!流行服飾最常被偷,貧窮者未必會偷竊
2050 淨零碳排》海中撈電 ! 本院與國研院簽署「海洋能及海洋科技研發」MOU 首重東部海域環境勘查
第 11 屆院務會議研究人員代表選舉當選人名單公告
【研之有物】 臺灣如何站穩量子科技浪潮?專訪「量子推動小組」執行長張文豪
本院發布《農業政策建議書 2.0》
第 11 屆院務會議研究人員代表選舉公告
【研之有物】來自印度農村的經濟學課,氣候穩定地區的受災風險反而較大?
王寳貫院士獲頒尼可萊.鐸切克獎
本院 2 位研究人員榮獲第 16 屆「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
歷史語言研究所劉欣寧副研究員榮獲「2023-2024 年度哈佛燕京訪問學者獎助金」
【研之有物】該繼續擔心猴痘嗎?解密痘病毒進入細胞的機制
烏俄戰爭週年〉回顧本院「烏克蘭學人獎學金計畫」—來臺延續師生情誼的 Dr. Hanna Dashchenko 與 Ms. Vlada Hryshchenko
【研之有物】太陽的光和熱我全都要!全光譜太陽綠能永續系統
2050淨零碳排》本院與台電簽署減碳及綠能 MOU 首推「去碳燃氫」應用
本院丁邦新院士辭世
本院朱雲漢院士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