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2022)年 2 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人民流離失所,當地學術研究被迫中斷,學生的求學之路也因此受阻。本院除發表聲明嚴正譴責戰爭暴力行為外,更在第一時間主動伸出援手,發起「烏克蘭學人獎學金計畫」,陸續接納了 15 位學生及 10 位學者至本院訪問、實習,更居中協調轉介近百位烏克蘭學生來臺就學。

烏俄戰爭將屆滿週年之際,戰爭尚未平息,去年來到中研院的烏籍學人們,目前發展如何?對來到臺灣的這段經歷又有甚麼感觸?本篇報導將帶讀者回顧這段故事的後續發展。

本院國際事務處處長孟子青表示,戰爭為臺灣與烏克蘭之間的學術交流帶來獨特的合作契機。當時進入本院的 25 位烏克蘭學人中,有人因喜歡上中研院的研究資源及環境,正在申請進入本院國際研究生學程(TIGP)學程延續學業,也有學生前往臺灣大學及陽明交通大學繼續求學。而選擇回到烏克蘭的學人,也在抵達家鄉後與本院持續保持聯繫,表示希望在未來重建烏國學術能量時,能投入其在臺灣獲得的經驗與資源。

烏俄戰爭週年〉回顧本院「烏克蘭學人獎學金計畫」—來臺延續師生情誼的 Dr. Hanna Dashchenko 與 Ms. Vlada Hryshchenko

▲圖一、文哲所雷之波助研究員(左)及 Dr. Hanna Dashchenko(戴漢娜)(右)

目前,還有 3 位學者及 5 位學生留在本院訪問實習,分別在經濟所、文哲所、資訊所、語言所、歐美所、生多中心及環變中心。其中值得一提的,是 Dr. Hanna Dashchenko(戴漢娜)及 Ms. Vlada Hryshchenko 這對師生。二人在烏克蘭中部 Oles’ Honchar Dnipro National University 時,原本就是教授與學生關係,戰爭發生後一起申請本院的獎學金計畫,去年 5 月,結伴來到臺灣,現在又在同一研究單位—中國文哲研究所再續師徒情緣,尤為可貴。她們當初離開家鄉與各自的親人告別時,其實相當不捨,甚至在前往波蘭華沙的途中也是膽顫心驚。結伴來臺彼此扶持至今,二人的患難情誼實為可貴。

當問及身為老師的 Dr. Hanna,若用一個詞形容臺灣,她會如何選擇? Hanna 不假思索的這樣回答「Hospitality(好客)」,臺灣人的親切友善已深植在她心中。 Dr. Hanna 表示,自己的專業是中國古典文學,對唐詩宋詞頗有涉獵,疫情前原已決定來臺訪問,只是礙於疫情影響只好先暫停訪問計畫。烏俄戰爭爆發後,得知中研院發起獎助計畫,她立即提出申請,也將此資訊廣為分享。接著,便得知學生 Vlada 也通過申請,相當替她高興。

Dr. Hanna 對於本院友善的生活環境、豐富的文獻典藏資源極為讚揚,尤其在調閱文獻上的自由度與便利性,讓她直言「身處此地如果不好好投入研究實為一種『罪過』!」她在訪談中也不時感謝接待她的雷之波老師,雙方的良性互動與合作默契,鼓勵她願意繼續留在臺灣進行研究。

Vlada 與她的老師 Dr. Hanna 一樣喜歡中國古典文學與詩詞,而她更是臺灣的戲劇與流行音樂的愛好者。來臺期間,她跟著胡曉真老師學習,對中華文化底蘊有更深入的了解。 Vlada 表示,烏俄戰爭確實對多數國民造成心理恐慌,當初選擇隻身來臺時也十分猶豫,最後確定能與老師 Dr. Hanna 作伴,她才感到安心。到臺灣後,實際感受到民眾的熱忱對待,也堅定她持續留下來求學的決心。 Vlada 日前已順利錄取臺大中文系碩士班,將以學位生身份繼續留在臺灣這塊美麗的寶島上,延續她的求學之路。

回顧烏克蘭獎學金計畫的緣起,孟子青處長強調,本次計畫得以順利且即刻地推動,除了本院立即伸出援手發起獎助計畫,也仰賴其他公私立部門機構的通力支持,才能將急難救助、人道關懷的善意付諸實行。其中包含外交部鬆綁核發簽證程序、國科會提供經費支應學者來臺經費、若干大學在最短時間內籌措基金提供全額獎學金補助,都是雪中送炭的最佳例證。在院內,更有賴院本部整合行政支援、三學組研究人員樂於展開實質的國際研究合作,才能讓烏籍學人迅速融入中研院的生活圈。藉此週年回顧,要再次向過程中伸出援手的國人表達感謝。

烏俄戰爭週年〉回顧本院「烏克蘭學人獎學金計畫」—來臺延續師生情誼的 Dr. Hanna Dashchenko 與 Ms. Vlada Hryshchenko

▲圖二、2022 年 3 月廖院長與烏克蘭學人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