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院內跨領域研究人員,相互對話、自由暢談的「思想櫥窗」系列活動,本(2023)年 5 月 2 日下午在蔡元培紀念館舉辧首場座談,當天約有三十位各所、中心的研究人員參與,共享午後時光,交換彼此心得,激盪思想火花。本次主題為:「『智慧』的前世今生:人類知識的前景」,由本院文哲所黃冠閔所長主持,廖俊智院長亦全程參與,與同仁交流。

跨域靈感激盪!首場「思想櫥窗」座談 藉 ChatGPT 熱潮探討「智慧」的前世今生

活動開始,廖院長提及,院內共有 8 百多位橫跨數理、生命及人文社會,不同專業領域的研究人員,平時各自專注於自身研究,少有機會交流,激盪思維、分享靈感;而「思想櫥窗」的發想,就是希望鼓勵同仁,透過無拘束的對話與智識交流,讓觀照事物角度不相同的同仁,彼此欣賞和傾聽,藉此點燃一絲靈光甚或凝聚共識。

首次聚會的主題聚焦「智慧」,黃所長引言表示,在知識、技術、資本密集累積且高速運轉的當代社會中,人類對於生存環境的體察以及問題診斷,反映著我們如何認識自身處境、回應科技變革並安頓生命通向未來的能力。2022 年 ChatGPT 問世,AI 人工智慧的發展達到另一高峰,促使我們重新思考人類究竟想要發展怎樣的「智慧(wisdom/intelligence)」。而本院的使命,除了技術開發和科學知識累積外,亦須討論這波智慧的演進對臺灣社會和人類將帶來哪些影響。

文哲所劉瓊云副研究員拋磚引玉,分享阿根廷作家豪爾赫・路易斯・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的奇幻短篇小說《博聞強記的富內斯》(Funes the Memorious),故事主人翁富內斯突然擁有人工智慧般強大的記憶力,能夠過目不忘,且清楚記得所有事件發生當下的所有感知。但是這種超人的能力有其侷限,他僅記得切身的感受和記憶,但無法進行抽象、理論性的思考及歸納。

富內斯的故事開啟了與會者熱絡的討論。研究人員紛紛從自身專業領域出發,陳述見解也互相提問,例如:探討「智慧」的定義是什麼?人類與人工智慧的「智慧」究竟有何不同?有同仁認為智慧是擁有根據情境做出明智判斷的能力;也有同仁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認為擁有道德判斷能力及創造力,是人類與人工智慧最大的不同之處。

接著從法律規範討論,人類可以怎麼善用人工智慧而不被挾制;也點出在人工智慧浪潮中,需留意此技術可能造成的不平等問題。在談到人工智慧未來發展時,提出另類思考,指出人類亦有負面行為,不一定比人工智慧更有同理心,而人工智慧是否真如科幻電影描述的那樣可怕,仍有待檢驗。或許也可對人工智慧的發展及人類的未來抱持樂觀態度,相信人類可以藉由制定合宜的規範,克服人工智慧可能造成的問題。

活動到了尾聲,討論議題未有完美的正確答案,意猶未盡之餘也成功地激起跨領域的思辨火花。此次共有物理所、地球所、統計所、環變中心、生醫所、植微所、分生所、細生所、多樣中心、史語所、民族所、文哲所、經濟所、歐美所、人社中心及數位行政主管共同參與。與會者多表示「思想櫥窗」的對話形式別具意義,能有機會與同事或原本不相熟識的同仁從不一樣的角度思考問題,聆聽來自各學術領域的聲音,也互相學習。

未來「思想櫥窗」座談預計將每季舉辦,持續創造輕鬆對話環境、自由交談的氛圍,歡迎院內研究人員屆時共襄盛舉。

跨域靈感激盪!首場「思想櫥窗」座談 藉 ChatGPT 熱潮探討「智慧」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