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名稱 |
計畫主持人/ 計畫執行單位 |
資料簡介* |
學生可以有效地評量教師的較學品質嗎?(1/2) |
黃瓊蓉/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
本研究的目的在分析168班約5400名學生評量教師教學績效的資料,以瞭解個人因素與班級因素的相對重要性。階層線性模式的結果顯示個人因素能解釋多數的變異量,尤其是先前的興趣與預期的分數最能解釋學生對教師績效的評量;在班級的因素中,班級的大小、教師的性別和職別對個人因素的影響是弱的且未顯著,然班級間的變異量是大,因此未來的研究應探索教學過程的因素是否與學生的評量有關。 |
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研究第二波 |
張苙雲/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
「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Taiwan Education Panel Survey,簡稱TEPS)係由中央研究院、教育部和國科會共同規劃的一項全國性長期的調查計畫。本資料庫是以問卷調查方式,向國中、高中、高職、及五專學生收集資料。同時,再以這些學生為核心,擴及瞭解影響學生學習經驗的最主要的幾個因素:學生家長、老師及學校。 2005年2月1日釋出資料為2003年所進行第二波調查之高中職及五專,學生、家長及學生表現評量等相關資料,於網路上公開釋出,請自行下載使用。相關說明請參閱使用手冊。 |
2002年第二次台灣社會意向電話調查 |
瞿海源/ 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 |
本計畫是社會學研究所長期進行之調查研究。社會意向調查自2001年起,規劃每年進行兩次電話訪問調查。每年年底固定進行年度社會評估調查,每年春夏之際進行一項特別主題的調查。本次調查研究主題為生活品質、對重要公共體制信心的評估、對重要政策的評估、以及對公共安全的評估。 |
2003年台灣社會意向電話調查:SARS社會情勢調查I |
瞿海源/ 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 |
在2003年3月社會意向調查小組在規劃年中社會調查時,發現SARS疫情愈來愈嚴重。小組決定另行舉辦有關SARS的社會調查。調查的主題包括:一、背景及解釋變項,二、對SARS感染、醫療與預防的認知,三、個人的實際預防行為與態度,四、對SARS認知的訊息來源及評估,五、SARS形成嚴重問題的原因,六、對醫院和行政組織處理SARS的評價,七、對個人生活各方面的影響,八、對社會的影響。 |
2003年第一次台灣社會意向電話調查 |
瞿海源/ 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 |
為掌握台灣社會短期內變動的狀況與趨勢,調查主題為:教育問題、詐財、對財富的看法、政治問題、政治疏離、關於SARS與心理健康指標。 |
2003年台灣社會意向電話調查:SARS社會情勢調查II |
瞿海源/ 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 |
本計畫於五月進行了第一波SARS社會情勢調查,此次為第二波調查希望能探知民眾於相隔五至六個月後,對SARS的認知情形,以及民眾對醫院及行政單位的信心程度。 |
2003年第二次台灣社會意向電話調查 |
瞿海源/ 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 |
本計畫是2003年第二次社會意向調查,原則上將以2002年年底之調查內容為主,與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同步進行。調查內容主要是對年度社會各方面進行評估調查。 |
*資料簡介節選自研究報告書中之摘要。 開放項目包括:問卷、資料檔、過錄編碼簿、次數分配表、研究報告書、欄位定義程式,若欲更進一步瞭解釋出資料的相關訊息或申請辦法,請洽邱亦秀小姐。E-mail:srda@gate.sinica.edu.tw,網址:http://srda.sinica.edu.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