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nglish Version Login
第39期
本院動態
第50屆「教育部學術獎」開始受理推薦
95年「青年獎章」開始受理推薦
學術交流
人事動態
公告資訊
「迎新茶會」活動紀要
插畫叢林─曹筱苹個展
活動預告
11月份藝文活動
「維也納情懷」音樂會
2005 Taiwan-France Joint Symposium on Transcription and Diseases
東南亞與太平洋研究的新領域國際研討會
The Conference on “New Frontiers of Southeast Asia and Pacific Studies”
學術演講(11月3日至10日)
研究成果
圖像語言的分析與辨識
同仁來函
勇往直前‧鍥而不捨—參加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大會後記
活動迴響
「語言政策的多元文化思考」系列研討會順利閉幕
服務區
徵才啟事
社團活動
編輯小啟
 
公告資訊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 轉寄給朋友
 
「迎新茶會」活動紀要
 

時間:94年10月12日(三)上午11時至下午1時
地點:學術活動中心1樓咖啡廳
主席:李院長
出席:約50人
列席:曾志朗副院長、賴明詔副院長、劉翠溶副院長、葉義雄處長、魏良才副處長、吳世雄主任、周淑慧科長(學務組)、黃永泰主任(總務組)、劉佳富主任(會計室)、楊彩霞主任(人事室)、文建華主任(政風室)、何惠安副主任(計算中心)、劉悅容簡任秘書(秘書組)                             記錄:林鈺涵

院長致詞:
        今天是「迎新茶會」,歡迎本院93年9月以後到職之研究與行政同仁的參與,由於正在處理本院即將於台灣大學校區興建之數學天文館營建案,所以晚到了幾分鐘,在此先向各位致歉。首先介紹院方一級主管(略),在座者如有任何相關業務問題,皆可在此提出。
        本院擔負培養年輕學者之責任,非常希望本院的研究能夠對人類的進步與永續發展做出貢獻。由於科學的進步並未普遍地照顧到地球上所有的人,如何減少科學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並尊重大自然的規律,是目前最重要的課題。在人口日益增多且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我們應思索如何才能減少能源的消耗,使科學的研究有助於新能源的產生,並依不同的生態環境,為人類找出另外一條出路。
        此外,目前全球化的情況僅限於經濟層面,各項經濟活動的進行已超越了國界,但仍有很多事務是有國界的,我們應該努力消弭國界,把地球變成一個社群,讓科學的進步能夠普遍地照顧到所有的人類,實現全球化的理想。
        在世界的轉變過程中,希望本院的各項研究皆能對人類作出貢獻,目前我們希望透過新藥的研發,造福人類的健康,為全世界人類帶來好處,同時提昇台灣的產業發展,希望在座的各位未來能發揮所長,俾使本院對學術發展、人類的進步與世界和平作出貢獻。

院長:請在座的新進人員簡單地自我介紹:
新進人員簡單講述個人姓名與任職單位(略)。

劉副院長:
        我前後曾於史語、歐美、經濟與台史等4個所任職,對本院有很濃厚的感情,擔任副院長是秉持著為大家服務的理念,在明年卸任前我都會努力保持這個初衷。

賴副院長:
        本院的研究環境極佳,各項研究資源與設備一應俱全,每個領域皆有十分傑出的研究成果。在此期許所有的新進人員皆能以開放的眼光,多方接觸不同的研究領域,致力於跨領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主動參與院內舉辦之各類型活動(例如:知識饗宴等),並與資深人員多方溝通,公餘之暇可善加利用體育館以鍛鍊身體,如此在院內的工作必能勝任愉快。

院長:
        衛生署希望本院能投入禽流感的研究與防治,未來要倚重賴副院在這方面的專長。

曾副院長:
        我主要負責推動國際學術交流、國際聯合會、發展中世界科學院、國際研究生學程及與國內各大學之學術合作等事務,並與劉副院長共同推動建立國家數位典藏,由劉副院長擔任本院數位典藏諮議委員會召集人,我則擔任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總主持人,致力於將各項珍貴的文物資料予以數位化保存,建立一個資源共享的平台,進而以國家數位典藏促進我國人文與社會、產業與經濟的發展。

葉處長:
        總辦事處是一個提供服務的單位,如果對院方有任何建議,可直接向總辦事處各部門反映,並可利用本院網站首頁上的兩個e-mail 信箱,一個是aspublic@gate.sinica.edu.tw(一般用),任何問題均可透過此管道反映至處長室;另外一個是asassist@ gate.sinica.edu.tw(助理用),這是院長特別指示為助理們增設的專用信箱,來函皆由本人親自處理,並會儘速回覆,希望新進同仁能多加利用。

院長:
        希望院內同仁可以時常走出自己的研究室,跨越所際間的界限,從事各項跨領域的研究與交流,把每個人的潛能都轉變成真正的學術力量。院內所定期舉辦的「故院長講座」與「知識的饗宴」等活動,都是很有意義的科普演講,歡迎各位踴躍參加,可藉此瞭解其他人的研究內容,掌握最新的研究資訊。

問題一:本院對提昇基礎醫學之競爭力有何作法?受限於本國法規,是否有完善的政策能將學術成果落實應用到生技產業上?

院長:
        目前台灣的學術發展與產業發展間的連結確實不佳,受限於制度與法規(例如:新藥的研發一定須經由國外測試),未能制定完善的政策,再加上民間企業本身的研發能力有限,所以亟需放寬學術人才到企業界任職的條件限制。本院於基因體研究中心建立育成中心,主要是希望透過輔導新創公司與研發成果之技術移轉方式,將中研院重要的研究成果產業化,協助產業升級、創造就業機會,促進台灣生技製藥產業的深耕與發展,並建立起國內外合作、技轉及交流的模式,達到技術及產業升級的目的。

賴副院長:
        本院除了從事基礎研究工作外,也致力於研究成果轉移到產業界,對社會做出實質的貢獻,目前本院的公共事務組正努力建立研究發明者與工業界間的連結管道,將院內的研究成果,藉著科技移轉、開發智慧財產權,成功地用之於社會,讓大眾享受其成果,並將科技移轉所得的收入,一部分作為獎勵院內各所(處)研究人員從事學術研究的經費。至於院內研究人員的升等審議,宜將其科技移轉成果,以及協助產業發展之貢獻均納入考量。

院長:目前新藥的開發是本院朝向提昇產業發展所努力的第一步。

問題二:多年來有關產官學界間的連結問題已經歷多次討論,卻未能適切地解決產業界亟需學術人才幫忙的困境,如何創造雙贏是本院與政府需共同努力的目標。此外,院內對於博士後研究人員,是否能建立一套鼓勵赴國外進修或訓練之完整規劃?

院長:
        許多博士班學生畢業後選擇赴國外進修,有些則選擇到本院服務,本院吸收培養的人才很多。相對地,生技與科技產業界所能延攬的人才卻極為有限,亦缺乏主持與管理新設公司的人才,企業界應多培育科技移轉方面的人才,而本院育成中心之育成策略即以培植新創生技及新藥開發公司為主,提供進駐廠商各項技術支援、加速研發時程,提昇其將研發成果商品化之能力。未來一旦經濟產業起飛後,對博士後研究人員等各類人才的需求也會相對增加,這樣可以使培養的人才充分為社會所用。

曾副院長:
        剛剛有與會者言及希望本院能有一個提供跨學科對話、研究議題交流討論的場所,關於這方面院長早已有相關構想,等一下可以請院長說明。另外亦提及希望院內舉辦通俗演講,分享各所之研究成果,這部分院方已定期舉辦「知識的饗宴」,歡迎踴躍參加。

院長:
        院內主辦之各類學術演講,是院內外人士獲取新知的良好管道,希望大家都能踴躍參加。至於院內同仁討論學術問題的地方,除了現有的咖啡廳與中、西餐廳外,未來本院將陸續於基因體研究中心附近、農業科技大樓、活動中心前草地,增設咖啡廳或相關設施,以增進院內研究人員之互動與學術交流。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 轉寄給朋友
 
 本電子報所有文字、圖片版權為中央研究院所有 。 電子報出版系統由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協助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