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台灣發生百年來震度最大的921集集大地震,南北走向的車籠埔逆衝斷層活動,在台灣中部造成嚴重的災情,距震央約170公里的台北有些建築應震而倒;2002年宜蘭外海發生芮氏規模6.8的地震,竟也波及遠離震央約110公里的台北市。台北盆地的地型構造,在地震發生時會有什麼影響?目前人類尚無法準確預知地震,現代科技如何運用科學研究和先進儀器輔助,尋求可能的避震之道? 歡迎您於8月16日(星期三)晚間10時,在公視13頻道準時收看知識的饗宴—遇見科學第20集:「大地的脈動:台北盆地的隱形殺手」。本集節目將由本院地球所執行的「台北都會地震研究」出發,帶領觀眾認識台北盆地地質特性、潛在斷層及震波放大效應,了解本院和中央氣象局如何在台北布下嚴密的地震監測網,蒐集大地波動的蛛絲馬跡。 重播時段:次日(8月17日)上午10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