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到主要內容
閱讀最新一期《中研院訊》電子報
:::
梵蒂岡「宗座科學院」院長及主席來訪
李文雄院士榮獲 2022-2023 年總統科學獎
生醫所胡哲銘副研究員研究團隊 獲頒首屆「mRNA 前瞻新創獎」
【研之有物】眼見不一定為憑?生成式 AI 帶來的信任危機!
攜手大學共創雙贏 中研院推「中研學者」計畫
鍾孫霖院士獲選美國地球物理學會會士
院區開放連續 2 週末登場!10/14 首辦兒童科普日 10/21 科普盛會熱烈引爆
跨海澎湖辦演講 馬公高中全校一窺海洋奧秘
【研之有物】週休三日揭露勞動困境,體檢臺灣工時、薪資與勞動力狀況
天文與天文物理研究所彭威禮特聘研究員榮獲加拿大皇家學院院士
法律學研究所陳舜伶副研究員、楊雅雯助研究員榮獲歐盟 Horizon Europe 計畫補助
環境的時空履跡 歷史 GIS 促進跨領域研究
【研之有物】大腦中的環狀 RNA:解開自閉症基因調控網路的黑盒子
院長致同仁信:本院博士生獎助金提升方案
【研之有物】我們為什麼要考試?一段被遺忘的清末民初考試史
中央研究院講座》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英國結構生物學家文卡.拉馬克里希南演講—我的核醣體冒險經歷
2023 年臺灣經濟情勢總展望之修正—消費長續韌!出口略現曙?
植微所郭志鴻研究員榮獲 2023 年國際黴漿菌學組織 Derrick Edward Award 殊榮
【研之有物】無合成分裂:斑馬魚難以察覺的「表面功夫」
迎接 AI 時代的風險與機遇 思想櫥窗跨域暢談可能解方
【研之有物】發錢真能刺激生育?揭開臺灣低生育率的問題癥結
助攻碳平衡!本院團隊發現增加生物固碳新法
本院推「淨零科技研發計畫」 富邦集團、台灣大哥大首捐 1,000 萬元
【研之有物】從 J 粒子到宇宙射線:丁肇中的實驗物理之旅
跨領域合作解開 250 年謎題:科學家在斑馬魚尾鰭發現「機械波」
本院 2 位青年學者獲選出席第 72 屆林島諾貝爾獎得主會議
【研之有物】「我們只想活得像個人!」洞悉難民故事的刻板標籤與人權弔詭
AI 時代如何不被淘汰?中研院桃園開講 研究員分享秘笈 激起學生期待未來
本院與莫德納簽署合作意向書加速 mRNA 研究 共推前瞻新創獎 鼓勵挑戰生醫關鍵議題
本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長期社會生態核心觀測站 – 綠島站」揭牌暨與交通部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簽訂學術合作備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