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nglish Version Login
中央研究院電子週報第394期
服務區
緊急事故通報系統電話
社團活動
徵才啟事
互動區
處長信箱(助理用)
處長信箱(一般用)
本院要聞
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最新報告 近20年臺灣焦慮與憂鬱症患者比例倍增
打擊抗藥性的流感病毒
本院資創中心楊奕軒助研究員、林彥宇助研究員及資訊所王新民研究員等人榮獲First Prize Award of Multimedia Grand Challenge in ACM Multimedia 2012
蕭啟慶院士與世長辭
學術活動
學術交流
胡適院長講座「當『宗教』遇上『迷信』:中國廟產興學運動面面觀,1898-1948」
Workshop on Statistical Frontiers, 2012 ISS
Short Course
Learning to Be a Better Statistician: Think Deeper and Compute Faster
2010-2012亞太和平觀察
學術演講(11月29日-12月11日)
公布欄
本院102年度「胡適紀念研究講座」開始受理申請
本院101年度最佳網站評獎 得獎名單公告
調查研究專題中心資料開放公告
同仁來函
白袍和白圍裙
總務組回復
 
本院要聞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 轉寄給朋友
 
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最新報告 近20年臺灣焦慮與憂鬱症患者比例倍增
 

  本院生醫所鄭泰安特聘研究員研究小組,統計分析臺灣19902010年「常見精神疾病」的盛行率,發現近20年來臺灣憂鬱患者比例倍增,同時,此趨勢與同時期全國失業率、離婚率以及自殺率的變化高度相關。這篇研究論文於20121112刊登在國際頂尖醫學期刊 「刺胳針」(The Lancet)

  「常見精神疾病」(common mental disorders)泛指非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妄想症、躁鬱症等) 的憂鬱症和焦慮症,佔所有精神疾病的90% 以上。世界衛生組織預估到2020年,全球十大「疾病與傷害」當中,憂鬱症將排名第二,僅次於冠狀動脈心臟病。世界各國的研究指出,憂鬱症和焦慮症多見於女性、失業、單身、低教育程度或身體健康不佳的族群。此外,大環境中的經濟不穩定和收入不均,也常被認為會提高常見精神疾病的風險。

  研究小組運用多種統計方法分析20年來收集的9079筆受訪資料。研究發現臺灣地區常見精神疾病的盛行率,自1990年的11.5%上升至2010年的23.8%,而常見精神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女性、失業、低教育程度、以及明顯影響日常活動的身體疾病。在控制這些因素之後,常見精神疾病的增加趨勢依然顯著。這個趨勢亦符合同時期全國失業率、離婚率以及自殺率的長期走勢。

  這些數據,說明臺灣人民的心理健康的惡化,主要與過去20年來的宏觀社會環境的變化(macro-social changes)息息相關,包括臺灣歷經快速經濟轉型,勞力密集產業外移至中國及東南亞,國內就業市場開始萎縮,以及近年來受到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導致就業市場持續低靡。也就是說,20年來失業等個人危險因子對心理健康的影響程度保持不變,但是大環境的失業率之增加導致常見精神疾病人數增加,遂反應在其盛行率的逐年增加。

  倫敦衛生及熱帶醫學學院的教授馬汀麥基(Martin MaKee)與劍橋大學社會學家大衛史塔克勒(David Stickler)在該期刊,評論這篇內容精闢的研究時,指出臺灣經濟奇蹟的代價是逐年惡化的心理健康,並進一步呼籲有關當局要將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以外的指標,例如:真實發展指標(Genuine Progress Indicator, GPI),納入國家發展的評估項目之一。

  主持這項研究的鄭泰安特聘研究員表示,本研究不但凸顯執行各種預防措施在促進心理健康上的必要性,更反應出工業化與失業帶來的不安全感對心理健康可能造成的影響。希望政府相關部門在追求經濟成長的同時,能夠考量心理幸福感對人民的重要性。而常見精神疾病盛行率與自殺率的平行趨勢,則印證自殺防治和心理健康的促進、精神疾病的防治息息相關。

  本研究所使用的訪談資料來自「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建立的資料庫。此計畫由本院結合全國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專家,在國科會人文處的長期補助下,自1985年起進行全國抽樣調查,訪談內容涵蓋經濟態度、家庭、全球化、國家認同、政治參與、社會網路以及社會問題等。目前計畫由社會學研究所主持,並由調查研究專題中心執行面訪調查。自1990年開始,身心健康正式納入訪談內容之一,採用鄭泰安博士研發的「華人健康問卷」。本研究小組包含本院博士後研究學者傅斯廷博士、馬偕醫院精神科李朝雄醫師、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李文宗教授和英國布里斯托 (University of Bristol) 大學的大衞甘尼爾 (Professor David Gunnell)教授。

  論文參考網站: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2)61264-1/fulltext

  評論參考網站: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812%2961602-X/fulltext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 轉寄給朋友
 
 本電子報所有文字、圖片版權為中央研究院所有 。 電子報出版系統由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協助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