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nglish Version Login
第204期
本院要聞
黃詩厚院士當選美國科學促進會新任會長、植微所邢禹依研究員榮獲會士
歐美研究所圖書館建築入選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優異作品
人事動態
服務區
社團活動
徵才啟事
學術活動
學術交流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6期出版
Divine Justice -- Relig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egal Culture出版
「日本的傳統與現代」國際研討會
周大紓先生紀念研討會
王世杰院長講座
直擊不平等、挑戰社會學:國際社會學會‧會員國學會代表研討會
學術演講(98年2月26日至3月6日)
公布欄
本院99年度新增「前瞻計畫」(Career Development Award),即日起受理推薦
98年度「人文社會科學博士候選人培育計畫」即日起受理申請
人社中心(調研)
知識天地
數位老照片的風華再現技術
同仁來函
愛之足以害之─院區綠美化工程的迷思
 
本院要聞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 轉寄給朋友
 
歐美研究所圖書館建築入選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優異作品
 

         二次大戰之後,王大閎、王秋華、漢寶德等前輩建築師在台經營迄今六十餘年,建構台灣現代建築的多元面貌,其建築設計圖說忠實記錄了建築師創作的第一手資料,不論從經驗傳承或是建築專業的歷史詮釋,這些設計圖說皆為不可或缺的文獻與史料。國立台灣博物館自民國九十六年起執行「二次戰後台灣經典建築設計圖說徵集研究計畫」,至今已徵集超過五千筆資料,除同步進行清冊建置、高階數位掃瞄外,更進一步保存與典藏徵集之成果,為台灣博物館界與建築界之盛事。從這五千筆資料中,徐明松與王俊雄兩位學者精挑三十筆建築作品,收錄結集成《粗獷與詩意: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專書,由木馬文化出版(二○○九年),本院歐美研究所圖書館即為其中之一,且為本院入選的唯一建築。

歐美研究所圖書館舊稱美國研究中心,為建築師王秋華女士在台早期作品,也是台灣一九七○年代最優異的建築作品之一。在《粗獷與詩意: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一書中對本作品的描述如下:「美國文化研究中心基地為中研院區內最低窪處之一,緊鄰四分溪,在未整治前每年都面臨洪泛問題。為減免整地以節省經費,王秋華首先配合原有地形將第一層(即臨溪低層)全部挑空處理,平時可供停車,由此產生通透漂浮的現代感。第二層以上則將演講廳、圖書館、研究室和辦公室等不同室內空間高度作適當調配,並以三向度方式相互整合,不僅大幅降低量體,使人產生親切尺度感,也與周遭環境關係和諧。回歸人性尺度與融合入整體環境,為王秋華最重要的建築哲學,因此美國文化研究中心建築簡樸低調,不作突出的英雄表現,以非常和諧安靜的姿態融入院區整體環境之中。王秋華對於人及周遭環境的整體關懷,還表現在該作品對地方氣候的回應與細部設計中。為了在台灣北部多雨、潮濕、夏季炎熱的氣候裡,創造舒適空間,美國文化研究中心的屋頂與外牆皆採台灣少見的雙層牆作法,而各式門窗也充分考慮其位置、方向、大小與遮陽方式,減少熱氣進屋並讓之間能產生空氣對流效果,足為今日淪為口號的綠建築政策之表率。細部設計部分,講求使用台灣當地習用的材料與構造,但會稍加修改以求合乎人體使用並使美學典雅合宜,施工時則嚴格要求工序與品質(王秋華曾於工程後期專程回台數月親自監工),以如此方式回應當時對於地域建築的呼聲,其積極性值得今日深思。」

 

                       

歐美研究所圖書館(原美國研究中心)模型(正面)                歐美研究所圖書館(原美國研究中心)模型(左側)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 轉寄給朋友
 
 本電子報所有文字、圖片版權為中央研究院所有 。 電子報出版系統由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協助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