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本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副院長王惠鈞院士所領導的研究團隊,日前成功解析植物薄荷香味的合成酵素結構,找到調控氣味分子功能之機制。這是結構生物學應用在植物界的一個重要研究,成果甚受國際重視,今年 2月5日刊登於植物科學領域頂尖的美國專業期刊「植物細胞」(The Plant Cell)。
植物的氣味本身具有多層生理意義,除了產生各種香氣以吸引昆蟲播粉助其繁延後代,並於二次代謝、防範病原體、植物間彼此溝通等層面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長久以來科學家們試圖深入探討不同氣味背後隱藏的自然奧秘,卻未曾徹底揭開調控氣味分子的生成機制。
由王惠鈞副院長所帶領的本院生化所以及國立台灣大學生化科學研究所之團隊,成功應用X-光繞射學,生物化學及遺傳學等研究方法,首次解析發現產生薄荷香味之關鍵酵素是由兩種不同的蛋白質─催化蛋白質及調控蛋白質─所組成。研究指出,藉由此兩種蛋白質的交互作用,植物中的酵素能有效重新塑造其活性區域,產生適當產物,以利其後續生合成進而衍生出薄荷氣味的分子。
研究團隊指出,不同於現存已知植物酵素結構是由單一蛋白質所組成,薄荷氣味合成酵素係兩種不同蛋白質所構成。目前學界對其中具備催化功能的蛋白質,無論在結構或功能上已有相當程度的認識,但對於另一種較小型的蛋白質則陌生得多。研究團隊經結構生物學研究途徑,首次發現這種小型蛋白質對此具催化功能的蛋白質扮演極重要的調控角色。透過本項發現,研究團隊也提出此類酵素可能的演化機制。此研究成果,可以延伸應用於香水的開發和芳香療法的發展,以及新式天然清潔劑和天然驅蟲劑的研發。
此次研究經費係由本院贊助,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基因體醫學國家型科技計畫則提供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之蛋白質晶體學設施。參與研究者包括:生化所研究員兼副所長梁博煌教授,本院生化所研究助理張道欣、柯子平以及本院生化所謝馥蓮、鄧國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