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nglish Version Login
第217期
服務區
社團活動
徵才啟事
本院要聞
葛守仁院士榮獲美國電機暨電子 工程師學會(IEEE)頒致克希荷夫獎章
劉太平院士榮獲義大利阿戈斯提奈利獎
曾志朗院士當選連任CFRS委員
基因體中心馬徹實驗室完整解構細菌表面酵素為新型抗生素揭露新曙光
人事動態
學術活動
朱家驊院長講座:資訊科技與樂活老人
國際研究生學程「大師講座系列」
蛋白質不正常堆疊與神經退化疾病新知研討會
「新興民主體制中市民社會的邏輯:東亞與東歐」國際學術研討會
類別資料分析與社會學研究工作坊
學術演講(98年6月1日至6月11日)
公布欄
98年度第2梯次「博士後研究人員申請」核定通過名單
【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的建立】公開徵求問卷加掛題目
知識天地
Restricted Tone Systems across the World's Languages
 
本院要聞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 轉寄給朋友
 
基因體中心馬徹實驗室完整解構細菌表面酵素為新型抗生素揭露新曙光
 

        人類使用抗生素來殺死細菌已有80年的歷史,然而,隨著細菌的抗藥性不斷增強,醫學界也必須不斷發展新型抗生素以玆對抗。直到今日,全球醫學界對於醫院內細菌抗藥性所可能造成的致命性感染之突發災難,甚為憂慮不安。

        2009519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PNAS)網站,刊出本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助研究員馬徹博士主持並與翁啟惠院長合作,共同發表的一篇有關細菌表面關鍵酵素PBP1b的完整蛋白質立體結構之論文。由於這篇論文補足往昔相關研究的關鍵空白處,似最後一塊拼圖補白般,預計可以加速促成新型抗生素的發明。同時這也是臺灣第一個成功解構出來的膜蛋白結構。

        從80年前起,第一代抗生素盤尼西林開始,至今證實能夠有效殺死細菌的抗生素超過1千多種,而臨床常見使用約有150多種之多。盤尼西林及衍生物之所以能夠殺死細菌,是因為能夠在細菌細胞壁合成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關鍵酵素「轉胜肽酶 (Transpeptidase, TP)上抑制其作用,進而阻止細菌生長。但是,如果長久使用相同抗生素,將造成TP酵素產生突變,細菌即產生抗藥性。

        雖然抗生素可以有效對抗細菌;然而究竟是細菌表面的那一個區塊負責細胞壁的生成?為什麼抗生素有效?抗藥性到底發生在那個環節?怎麼樣的開發新型抗生素策略才能確保效力?這些種種疑惑,都仍存在科學家心中。此次,馬徹博士實驗室團隊投注5年的珍貴時光,以其最新的PBP1b立體結構,一次補足提供全數答案。

        馬徹博士表示,就像科學鑑識一樣,要揭開上述種種謎團的答案,他首先必須以充足的材料重建現場。為此,其團隊研究出一套方法,在實驗室製造出足量的「轉醣 (Transglycoslyase, TG),並瞭解其活性。TG即是細菌表面的另一關鍵性酵素,也是研發新抗生素的另一新標的。而這TG酵素與TP往往結合成PBP1b的大結構。(此工作已在2008年發表於PNAS以及受到Nature Drug Discovery推薦)

         接下來的重要課題,就是要能夠以更微觀的角度去調查這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馬徹博士團隊乃使用X-光繞射與結晶的技術,辛勤反覆操作分析,終於解出PBP1b的全部結構。研究團隊表示,PBP1b是一個大的酵素蛋白質,呈現一個立體結構,包含四個重要的區塊:TGTMTP、以及UB2H

         從這個立體結構,可以看出TG區塊會利用一個叫作lipid II的醣脂物質,像是在編織一般,持續的做出細菌的細胞壁,這個動作發生在細菌繁殖的時候,一直至細胞分裂完成。

         研究團隊所研發出的這個立體模型,包含了Moenomycin抑制劑的分子結構。Moenomycin是目前唯一已知可抑制TG區塊作用的分子,目前係只用於家禽、家畜類動物的飼料添加劑,在人體內毫無作用。不過,如果能瞭解其抑制TG的機制,科學家就可以在相同基礎下,尋找能夠在人體內發揮抑制TG效果的新抗生素。因此,該團隊提出的這MoenomycinTG作用的立體模型與3D動畫,等於是還原整個場景。

         在這個模型裡,可以清楚的看到TM區塊,一個螺旋形的分子,如何的插入細胞膜,像是打樁一樣,讓細胞壁的形成有所依靠。因此,除了針對TG外,倘若能去除TM的附著力,也可能是發展新抗生素的好辦法。

        馬徹博士表示,原先只是單純地想解出PBP1b的結構,卻意外地獲得許多新知識與新線索,這個成果讓團隊雀躍不已,同時也把一個任務變成好多個任務。他們將更樂觀,邁向解決細菌感染不治現象之目標。

        此研究還有另外一項重要意義,那就是本研究是臺灣第一次解構出來的膜蛋白結構。膜蛋白的研究十分困難,多年來全球實驗室皆少有瞭解,遑論突破。目前科學界所解出的分子結構資料庫內(Protein Data Bank, http://www.rcsb.org),約有6萬個生物巨分子結構,膜蛋白資料卻僅佔不到1%。而所有蛋白質中,30%係屬於膜蛋白;以及超過50%的藥物,係作用於特定膜蛋白上。膜蛋白可說是人類對它瞭解甚少,卻非常關鍵的分子生物對象。馬徹博士此次研究成果,同時提供科學家對膜蛋白進階的深入瞭解。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 轉寄給朋友
 
 本電子報所有文字、圖片版權為中央研究院所有 。 電子報出版系統由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協助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