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nglish Version Login
中央研究院電子週報第266期
服務區
社團活動
徵才啟事
《週報》投稿須知暨審稿原則
互動區
處長信箱(助理用)
處長信箱(一般用)
本院要聞
本院發展現況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是在環保價值之內尋找共存共榮的空間
色彩斑斕 造型多變 億年活化石 數位典藏舉行「寶貝 台灣寶貝」主題特展
美國國家科學院前院長及科學教育先驅 亞伯茲教授蒞院演講
學術活動
自由軟體技術充電站-『sinatra實務分享』與『開放性虛擬世界-Plug』
5月份知識饗宴「為什麼生命需要臭氧層?臭氧層何以破洞?」
「影像與醫療的歷史」計畫99年度第三次討論月會
從馬奈到畢卡索From Manet to Picasso
2010統計科學營
「2010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學術研討會系列之一
學術演講(99年05月24-06月04日)
公布欄
內政部『90年臺閩地區低收入戶生活狀況調查』資料釋出
內政部『96臺灣地區國民生活狀況調查』資料釋出
本院網站影音服務專區新增人事室健康講座「與癌共舞」
本院員工心理健康講座訂5月28日舉辦
新文書管理系統第一階段教育訓練課程開始接受線上報名
2011年澳洲政府獎學金自即日起至7月31日開放申請
 
本院要聞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 轉寄給朋友
 
本院發展現況
 

各位同仁:

  本院這一年來由於各位同仁的努力與付出,在學術研究、人才培育、環境改善及政策建言等皆有令人鼓舞的消息,在此與各位分享一些重要的成果及正在進行或規劃的事務。

                

                                                                                                                                        院長

99517

 

本院發展現況

        本院一向以引領暨鼓勵知識創新為願景,擘劃未來發展藍圖。於研究人力、經費分配、資源設備、研發環境、研究發展、國際合作等事項皆有前瞻規劃。在因應環境變化下,也有新增推動事項。本(99)年7月之院士會議中將討論《科學技術基本法》之修訂暨施行細則增訂的提案,以協助改善科研環境暨提升國家競爭力。另針對學術發展與社會關切的重要議題,本院仍持續進行研議,並據以提出政策建言。目前政府財政拮据,在中央政府總預算本於撙節原則緊縮編列的情況下,本院明(100)年之科技預算,仍得以維持零成長,顯見政府對於科研之基礎投資及學術競爭力的提昇,至為重視。盼同仁能妥善運用寶貴資源,以善盡回饋社會的責任。茲就上開事項分述如下:

研究人力

       持續積極地延攬及培育傑出人才,是我們一貫的努力目標。本院現有研究人員879名、研究技術人員88名、博士後研究人員809名、行政人員319名、約聘研究助理3,509名、研究生2,043名,總數約有7,600名。最近幾年人力的快速增加,對停車、居住及研究空間產生很大影響。為增進傑出學人返國服務意願並回應日益增加的居住空間需求,本院積極籌建新宿舍,第一期42戶正興建中,將於年底完成;第二期約100戶,預定明年動工。另獲傑出人才基金會協助,與台大合作興建二宿舍,共37戶。學生宿舍亦規劃中。

        在人才培育方面,本院於91年設立「國際研究生學程」後,與國內7 所研究型大學合作,成立化學生物學與分子生物物理、分子科學與技術、分子與生物農業、生物資訊學、分子與細胞生物學、奈米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計算語言學與中文語言處理、地球系統科學等9 項跨領域博士班學程。共有來自30個國家,307 名學生就讀,外籍生134 名(約占44 %)。此外,自97年起亦與各大學合辦博士班學程,以具前瞻、尖端及競爭力的跨領域研究為主題。其中與中國醫藥大學合辦的「癌症生物與藥物研發」學位學程及與中山大學合辦的「海洋生物科技」學位學程已於989月開始招生。與台灣大學合辦的「基因體與系統生物學」學位學程、與中興大學合辦的「微生物遺傳與基因體學」學位學程及與台灣大學、高雄醫學大學合辦的「轉譯醫學」學位學程,則訂於999月招生。另有多項學位學程正籌備中。

經費分配

        除同仁自發性的研究主題外,院方將提撥部分經費專研配合國家科技發展政策之主題計畫,以開發新技術並厚植基礎研發能力,俾帶動產業之創新與升級。

資源設備

        為促進資源整合與共享,自98年起統籌控管分散於各研究所(處)、研究中心之跨領域計畫經費(如登峰計畫、轉譯醫學研究、神經科學主題研究、奈米科學研究等),及公有共同設施(如P3實驗室、多功能基因轉殖植物專用溫室、轉殖植物實驗室、老鼠基因轉殖中心、公用實驗動物中心、育成中心、綠島建設等),不但促成參與人員的交流與合作,而且避免儀器設備的重覆購置,且已成立指導委員會(steering committee)負責運作。

研發環境

        為營造優質的研究環境,本院持續推動既有院區的均衡發展及環境改善,包括:天文數學館已落成進駐使用;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遷移至原有之數學研究大樓;新建跨領域研究大樓,容納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與應用科學研究中心;蔡元培紀念館之整修將完成,可提供典藏暨展示故院長蔡元培先生相關文獻之空間,並兼具會議、講演與研究員交誼及參訪貴賓休息等附屬功能。此外,亦辦理「環境變遷研究中心新建工程」、「台灣史研究所長期發展空間需求規劃」及「院區入口意象改造工程」等先期規劃,以擘畫更為理想的學術研究環境與社區生活空間。另為提供同仁多元化的餐飲選擇,西餐廳近期內也將開始營運。

        鑒於既有院區已漸飽和,並為提升我國競爭力,本院刻正配合政府制訂之「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積極推動「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之開發。鄰近本院之園區座落於國防部第202 廠、其中約25公頃(可用地約9.6 公頃)的火工區土地。園區內本院將設置生醫轉譯研究中心、核心專題研究中心、生物資訊中心及育成中心,另將進駐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IC)、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國科會動物中心(NLAC)及經濟部生技中心(DCB)等其他單位,以擴大生技產業的群聚效應,加速構建我國尖端生技產業。

研究發展

為鼓勵傑出研究人員開展重要課題的原創性研究,充分發揮潛能,期能在日後有世界水準的貢獻,自94年起規劃「深耕計畫」,選拔院內傑出研究人員,給予充分且長期的研究經費支持,9498年度累計有29位獲獎人,99年度有14位。另自98年起開辦「前瞻計畫」,以鼓勵研究成果優異並深具發展潛力的年輕學者,在長期穩定的研究經費支持下,進行具國際競爭力之前瞻性研究課題,98年共有14位、99年有11位獲選。此外,本院並配合順應科際整合的學術潮流,選擇中長程具優勢潛力、前瞻性及突破性的領域,進行跨學門或團隊合作的主題研究計畫。99年度進行中的主題研究計畫有24件,新增計畫有15件,相關研究活動蓬勃發展。

        本院多年來致力於將研究成果透過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及技術移轉回饋社會,98年度本院研究人員獲得29項專利,累計過去12年來,共申請近950 件國內外的專利,獲得275 件專利(其中148 件為美國專利),在生技新藥領域表現尤其突出,約占所有發明的70% ,並積極將成果推介給產業界。自《科學技術基本法》於民國88年通過至9812月底,本院已與國內外產業界簽訂460 件授權案,授權合約總值近新台幣15億元。其中,如對藥物不良反應之危險基因標記,已開發成三種套組,成功上市;以白血球生長激素合併自體周邊血液幹細胞治療慢性腦血管疾病,已由合作廠商進行人體二期臨床試驗;授權廠商之干擾素,改良後之新產品已通過美國食品藥物檢驗局之審核,進入人體一期臨床試驗;靈芝多醣成分抽取物已由廠商開發成調節免疫及促進長壽之保健食品並上市。而去年授權給廠商的其他案例,包括針對腫瘤標的之新藥、阻斷登革熱病毒之抗體藥物及治療癌症與新型流感之疫苗。

國際合作

        為提昇與重要國際科學組織及各國科學院之交流互動,本院積極參與國際科學組織各項事務,與國際頂尖研究機構(大學)建立合作關係,並簽訂合作協定,目前已與40個國家的304 個大學及學術機構建立合作關係。另將與國際科學理事會合作設立災害風險整合研究中心(Integrated Research on Disaster Risk, IRDR),作為連結國內與國際科學社群以共同研究災害防治及資訊分享之聯絡平台,並提供相關政策建言,俾協助減輕災害對人類生命安全之威脅。

       98年起,本院設置「中央研究院講座」,不定期邀請世界級頂尖學者蒞院演講。去年邀請了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錢永健教授(Roger Tsien)及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柯恩伯格教授(Roger Kornburg);今年則邀請了1962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有DNA之父美譽的詹姆斯華生教授(James D. Watson)。希望日後此講座能躋身為國際知名的學術榮譽。

推動事項

        法令之突破:《科學技術基本法》自施行以來,因缺乏施行細則致未能完全落實,已造成:科學技術人員之工作條件未獲改善,科研環境未臻健全、傑出人才延攬不易、受限於公務員服務法規範致研究工作難以順利進行及產學合作與交流等未符該法基本精神等問題。倘無法解決,將於延攬優秀人才時屈居劣勢,不利我國學術競爭力及產業的提昇。是以本院結合學校及學者專家之意見,已研擬《科學技術基本法》施行細則草案,於日前送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卓參研處。

 

        議題之研議:近2 年來,本院效法美國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轄下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的作法,針對學術發展相關及社會關切的重要議題,結合院士及國內外學者專家,組成研究小組共同討論研議,並提出政策建言。已先後出版「因應地球暖化之能源政策」、「中央研究院學術競爭力分析暨台灣學術里程與科技前瞻計畫」及「醫療保健政策建議書」等3 份建議書,目前正就「新興傳染病的因應策略」、「公務與教研分軌之體制改革」與「環境變遷下之國土規劃」及人口政策相關議題,進行研議,希望形成周延的政策建議,提供政府施政參考。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 轉寄給朋友
 
 本電子報所有文字、圖片版權為中央研究院所有 。 電子報出版系統由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協助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