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博伊特勒教授(Dr. Bruce Beutler)日前接受翁啟惠院長之邀擔任「中央研究院講座」,並將蒞臨臺北發表2場演講。第一場訂2015年2月6日(星期五)於本院舉行,講題為「致病突變基因位點之即時鑑定」,第二場訂2015年2月9日(星期一)於國立臺灣大學舉行,講題為「反轉錄酶病毒如何變成寄主免疫反應的一部分」。
博伊特勒教授專長為免疫學與遺傳學,目前擔任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宿主防禦遺傳研究中心講座教授兼主任(Regental Professor and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Genetics of Host Defense,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他利用剔除基因的老鼠實驗,證明一種名為TLR4的蛋白受體對哺乳類動物激活免疫系統的關鍵原理,對瞭解先天性免疫系統的知識產生革命性影響,因而於2011年與另2位學者共同榮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博伊特勒教授從小就是位資優生,23歲時即取得芝加哥大學醫學院學位(1981),並在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1982-1983)與洛克斐勒大學(1983-1986)從事研究工作,期間他首度以實驗鼠證實「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是引起發炎反應的關鍵因子。2000年到2011年他擔任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教授與基因體學系主任,曾建立全球規模最大的突變鼠資料庫,並進一步據以應用於解讀「Toll樣蛋白受體」(Toll-like receptors, TLRs)的訊息傳導途徑。博伊特勒教授亦發現了許多具特定功能的蛋白分子,與免疫反應息息相關。
博伊特勒教授的父親(Dr. Ernest Beutler)生前亦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也是傑出的血液兼生物醫學專家。早期他與父親研究內毒素與單純疱疹病毒,且經由研究脂多醣體緣故,發現TLR4與其功能。
除了諾貝爾獎的肯定之外,博伊特勒教授亦獲頒多項重要學術榮譽,其中包括:歷史悠久的美國醫學臨床學會(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Clinical Investigation)所頒授的克梅斯獎(Korsmeyer Award, 2013)、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Shaw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11)、阿爾巴尼醫學中心獎(Albany Medical Center Prize, 2009)、Will Roger Institute年度研究獎(2009),以及巴仁獎(Balzan Prize, 2007)。
博伊特勒教授同時也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德國科學院院士、歐洲分子生物組織(EMBO)外籍會士、以及美國醫師協會和美國臨床研究協會會員。他主持或共同指導的論文超過300餘篇,被引用高達4萬6千次,因充滿創新性知識,曾榮獲湯姆森路透社(Thomson Reuters)推崇為「引文桂冠者」(“Citation Laureate”)。
「中央研究院講座」是本院學術榮譽最高之講座,由翁啟惠院長構想並在傑出人才基金會支持下於2009年12月開始設置,旨在邀請諾貝爾獎得主或同等級之頂尖學者,來臺發表演講,以啟發臺灣年輕後進。
報名網站: http://www.sinica.edu.tw/manage/gatenews/showsingle.php?_op=?rid: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