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nglish Version Login
第127期
服務區
徵才啟事
社團活動
本院要聞
人事動態
農委會「97年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受理推薦
學術活動
學術交流
《語言暨語言學》第8卷第3期出版
天文科普演講活動:「專家談天」系列
8月份知識饗宴:關心地球表面暖化,想想我們能源對策
學術演講(8月10日至8月16日)
公布欄
97年度本院新增主題研究(整合型)計畫核定公告
97年度本院新增主題研究計畫申請案核定通過一覽表
人社中心(調研)資料開放公告
免費健康檢查活動
知識天地
飛秒(Femtosecond)電子顯微及繞射術的應用
同仁來函
聯合演講公告平台
活動迴響
在京都「日文研」研究生活談
 
公布欄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 轉寄給朋友
 
人社中心(調研)資料開放公告
 

計畫名稱

計畫主持人/計畫執行單位

   *

從原住民兒童的視角看婚姻暴力

游美貴/慈濟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本研究旨在從原住民兒童的視角出發,探討此類兒童對婚姻暴力的認知及婚姻暴力對其之意義。此外,針對目睹婚姻暴力的原住民兒童,本研究期待能深入了解其經驗及其因應暴力的策略。再者,從目睹兒童的角度了解其如何取得相關的幫助和他們認為較符合其需求的幫助為何?藉由此研究的發現,期待能提供相關的政策及實務工作的建議。

本研究採用量化與質化的研究方法並行,將研究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以八至十二歲的原住民國小學童為主,從三十個山地鄉的國小分層隨機抽樣,進行有關他們對婚姻暴力的了解與認知的問卷調查,共計2,032。第二階段再以原住民家庭暨婦女服務中心及庇護機構等所提供之目睹婚姻暴力兒童個案二十位,進行深入訪談。以了解其目睹暴力的經驗、因應暴力的策略、接受協助的歷程,及其需求。

企業內部程序、資源位置和過去路徑對企業營運影響之研究

巫立宇/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際商務系

許多企業深信資源基礎理論的功效,他們認為持續累積資源就可保有競爭優勢。但是,當環境快速變動時,資源基礎理論的效果受到了質疑,於是TeecePisano & Shuen1997提出動態能力的觀點,他們認為若企業能擁有動態能力,才能有效因應環境的快速變動,使企業獲致良好的營運績效。本研究延續Teece et al.的動態能力觀點,以企業的程序、位置和路徑等三個層面結合競爭力進行研究,輔以台灣企業的實際資料加以驗證,以瞭解三項企業發展動態能力的關鍵因素對企業競爭優勢的影響。

南投縣觀光景點動線之研究:以網絡分析觀點

施信佑/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企業學系

傳統探討觀光資源分配常以靜態方式分析,然而這種方式不容易對一區域內所有觀光景點之動態結構關係進行比較分析,容易造成資源配置失當。本研究將南投縣境內著名觀光景點分成十六個地點,運用網絡分析模型與指標,針對旅客遊覽南投縣之觀光動線與景點,進行動態網絡關係探討。試圖研究南投縣觀光動線網絡特徵、以及探討各個觀光景點的網絡結構位置特徵,以有效計畫觀光資源的配置與利用。

都會區警察人員面臨職場暴行相關因素與防治對策之研究

楊士隆/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

本研究以量化、質性、及官方資料分析三種研究策略,針對發生於93111231日間的警察人員職場暴行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在量化研究部份,以多層比例隨機抽樣方式,抽取服務於台北市、台中市及高雄市三大都會區之警察人員2,070名進行問卷調查。在質性訪談方面,本研究以立意抽樣方式從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警察局,抽取9名曾經面臨嚴重職場暴行警察人員進行半結構式訪談。在官方資料分析方面,從內政部警政署歷年警察人員因公傷亡及撫卹、慰問資料,加以整理、歸納、分析,以補充實證研究之不足。

根據本研究結果,都會區警察人員職場暴行防治策略如下:(1)提高襲警刑責、強化公權力,(2)落實教育訓練、活化執法手段與技巧,(3)適切規畫勤務、重視勤前教育,(4)精實警用裝備、保護員警安全,(5)建立員警緊急醫療網及專業諮商輔導體系,(6)落實撫卹與傷殘照護。

接受機構安置少年之現況分析:檢視少年所面臨之問題與機構工作人員之服務內容及限制

陳毓文/臺灣大學社會工作系開發學系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有三:(一)檢視國內機構安置少年的心理困擾與行為問題狀況;(二)探究解釋這些問題之相關因素;以及(三)瞭解國內少年安置機構工作人員的主要工作內容與服務現況。本研究之研究母體為國內接受機構安置之1218歲的少年及機構內的工作人員,並以立意取樣的方式進行抽樣工作,結果共有21家機構同意本研究前往進行調查工作。在少年方面,本研究採集體填寫匿名問卷的方式,於民國九十四年二月至五月間進行資料蒐集工作;在工作人員方面,則於前往少年問卷施測時將所需問卷份數攜帶至該機構,交由協助聯繫的工作人員發放給有意願參與者,由其自行填寫後統一以所附的回郵信封寄回給研究主持人。本研究共回收少年問卷548份,工作人員138份。本研究結果發現:安置少年所面臨的問題乃多元又複雜,其中憂鬱與自殘問題較為嚴重,而偏差行為發生的頻率在進入機構都大幅降低。若從多元分析中可以發現,本研究所假設的各項與機構因素有關的自變項中,最能解釋的少年問題乃是憂鬱情緒,舉凡與工作人員的關係、機構同儕關係、與家人互動的程度與看法,以及安置穩定度等都與少年憂鬱情緒有關,但這些因素卻都與其偏差行為、自殺與自殘經驗無關。由此可見,這些進入安置機構後的情境因素對於外在偏差行為與自殺自殘行為其實影響不大,影響較大的在於其心理層面。在機構工作人員方面,工作人員整體的工作量確實不小,但多數受訪者仍覺得自己能夠勝任這份工作,也沒有因為這樣的工作條件而影響與少年互動的品質,多數工作人員仍在乎少年,也還能關心少年。本研究最後依據重要研究發現進行討論與相關實務建議。

員工知識分享行為、信賴情感與實質互動對於台灣電子商務旅行社知識移轉之影響

葉源鎰/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

本研究擬以計畫行為理論為基礎,佐以組織公民行為、信賴情感與實質互動三變項,討論員工在組織內所進行之知識分享行為。透過員工本身的知識分享行為意圖與其前置變項之關係,試圖瞭解員工知識分享的形成因素,其前置變項包括態度,主觀規範以及知覺行為控制。再藉由組織公民行為、信賴情感與實質互動之整合觀點,探討影響知識分享行為的重要因素。調查對象以國內旅行社為主要範圍,採立意抽樣問卷調查,共取得134份有效樣本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一)態度與知覺行為控制皆會影響行為意圖,影響力較高者為態度,其次為知覺行為控制;(二)知識分享行為僅受到行為意圖之影響,驗證Ajzen計畫行為理論中行為與知覺控制變項間之虛線關係尚未明確;(三)結構方程式分析發現,組織公民行為、信賴情感與知識分享行為有著顯著的線性組合關係,顯示其間確實存在影響的關連性。

社會福利權利與責任的檢視:理念與落實(I

王永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社會權(social rights)對於當代公民身份(citizenship)的討論具有相當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將以社會權為重點,探究人們如何看待此權利以及所要負擔的責任;此外,理想中所應享有的權利與所應負起的責任,有可能與實際的情況有所差別,因此本文也試圖瞭解人們如何看待社會福利權利與責任的實踐程度。

問卷調查的工作是以電話訪問法,有效樣本數為1,666人。研究的重要發現如下:(一)民眾社會權的觀念(也就是每個人都應享有的權利)是存在的。然而,權利較未落實的部分則與現行社會福利制度有關。(二)民眾不會因為要求享受權利而忽略了應負擔的責任。民眾對於就業與經濟安全的議題還是認為許多人未盡到自我的責任,也認為對於老人的家庭照顧責任較為忽略。(三)權利與責任是否對等的議題,一方面要根據社會權的類別來判斷,另一方面也要依據理想面或實際面來討論。(四)不同社經地位、性別對於社會權利與責任落實會有影響。

*資料簡介節選自研究報告書中之摘要。

開放項目包括:問卷、資料檔、過錄編碼簿、次數分配表、研究報告書、欄位定義程式,若欲更進一步瞭解釋出資料的相關

訊息或申請辦法,請洽邱亦秀小姐。E-mailsrda@gate.sinica.edu.tw;網址:http://srda.sinica.edu.tw/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 轉寄給朋友
 
 本電子報所有文字、圖片版權為中央研究院所有 。 電子報出版系統由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協助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