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第28次院士會議自7月1日至7月4日一連舉行4天,共有182位院士出席。會議期間討論有關學術競爭力、臺灣前瞻規劃、因應地球暖化之能源政策及醫療保健制度的改善等議題。院士們經過7月1日下午、7月3日一整天以及7月4日上午的分組與綜合審查之後,於4日下午進行投票,自47位院士候選人中選出19位第27屆院士,計數理科學組8人、生命科學組7人、人文及社會科學組4人。翁啟惠院長於院士會議結束後隨即召開記者會,正式宣布新科院士名單(詳如後)。
第27屆新科院士名單、現職與專長如下: |
數理科學組 |
 |
雷干城(Steven Gwon Sheng Louie)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校區物理系教授、伯克萊勞倫斯國家實驗室分子鑄造所理論組主任,專長為物理和應用物理。 | |
 |
黃煦濤(Thomas S. Huang) 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電機系、William L. Everitt 傑出講座教授,專長為信號處理及圖形分析。 | |
 |
舒維都(Victor Zue)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MIT) 電機資訊學系教授暨電腦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專長為語言科技、人機互動與電腦科學。 | |
 |
楊祖保(Ralph T. Yang) 美國密西根大學Dwight F. Benton講座教授,專長為化學工程。 | |
 |
李雄武(Shung-Wu (Andy) Lee) Professor Emeritus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Illinois,專長為電磁學與無線電科學。 | |
 |
賀曾樸(Paul T. P. Ho)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籌備處特聘研究員兼主任、史密松天文臺資深天文物理學家、中央大學天文所兼任教授、臺灣大學物理系及天文所合聘教授、清華大學物理系兼任教授,專長為電波天文學、干涉法、光譜學 恆星與行星形成、鄰近星系、星系中心。 | |
 |
伊 林(Lin I) 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教授,專長為物理。 | |
 |
李遠鵬(Yuan-Pern Lee) 國立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系教授、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原子分子研究所合聘研究員,專長為物理化學。 | |
生命科學組 |
 |
蔡立慧(Li-Huei Tsai) Picower Professor, Picower Institute for Learning and Memory、Investigator,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MIT,專長為細胞生物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 | |
 |
鍾正明(Cheng-Ming Chuong) 美國南加州大學病理系教授,專長為幹細胞學、發生學、皮膚生物學。 | |
 |
趙 華(Wah Chiu) 貝勒醫學院生化Alvin Romansky教授、美國大分子成像中心主任、蛋白折叠機制研究中心主任,專長為結構和計算生物物理學。 | |
 |
蔣觀德(Kuan-Teh Jeang) 美國國家衛生院國家過敏及感染疾病研究所研究員、微生物分子研究組組長,專長為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分子基因學。 | |
 |
沈正韻(Jen Sheen) 美國哈佛醫學院遺傳學教授,專長為植物分子生物學。 | |
 |
林仁混(Jen-Kun Lin)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專長為生化腫瘤學(癌症化學預防)。 | |
 |
劉鴻文(Hung-wen Liu)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化學、生化及藥物化學教授、George H. Hitchings 藥物設計講座教授,專長為化學生物學、生物有機化學。 | |
|
人文及社會科學組 |
 |
段錦泉(Jin-Chuan Duan) Director, Risk Management Institute and Cycle & Carriage Professor of Financ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專長為財務與計量經濟學。 | |
 |
黃進興(Chin-Shing Huang)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專長為歷史學。 | |
 |
王 平(Ping Wang) 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 Seigle Family 講座教授、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經濟學系系主任,專長為經濟學。 | |
 |
張廣達(Zhang, Guangda) 退休前曾任法蘭西學院1993-94年國際講席教授,專長為中亞文化史、中外文化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