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nglish Version Login
中央研究院電子週報第449期
服務區
緊急事故通報系統電話
社團活動
徵才啟事
互動區
祕書長信箱(助理用)
祕書長信箱(一般用)
本院要聞
美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宣布設立「錢煦細胞與分子生物工程獎」
本院陳瑞華、吳宗益、馬徹三位研究人員 榮獲臺灣生技醫藥發展基金會首屆生技講座榮銜
基因體研究團隊重新設計流感疫苗 更成功有效對抗多種病毒株
本院提出「國家食品安全維護及環境毒物防治體系」建議書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尚未施工 未來將致力維護工程期間居民生活品質
天文所與日本國立天文臺簽署合作備忘錄 持續開發升級Subaru望遠鏡
人事動態
學術活動
學術交流
ICPSR 2014年「暑期社會研究量化方法課程」開始報名
「因果推論」方法論工作坊
經濟預測的兩岸對話(一) A Cross-Straight Dialog: Economic Forecast (1)
公布欄
本院102年公務人員升等考試錄取名單
藝文活動:「菜刀、柴刀、剃頭刀」
103年「臺北e大」1月份上線課程
學術演講與座談
學術演講(2月13日-2月27日)
知識天地
明末清初的樂音、情感與記憶
 
本院要聞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 轉寄給朋友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尚未施工 未來將致力維護工程期間居民生活品質
 

        103年1月21日上午有民意代表、里長及里民在南港四分溪勤力橋頭舉辦「中研院施工擾鄰」記者會,其實本院在園區尚未施工,前項純屬誤會。本院深切了解里民的訴求,因此在擬訂基地開發計畫時,在地區環境、交通運輸、空氣品質,以及打造人工濕地復育區等議題上,始終審慎規劃。本院保證在交通維持諸計畫未獲臺北市政府相關單位核可之前,不會提早動工,更願意做好睦鄰工作,以降低開發期間工程建設對地區居民生活的衝擊。

        此次里民抗議的內容,我們擬澄清內容如下:

        一、里長及里民之質疑與陳訴,包括工程車進出造成居民生活之困擾。截至目前,本園區尚未施工,此項陳訴並非本計畫所致,未來本計畫在開發期間將加強督導統包廠商,做好交通維持工作。

        二、本園區開發計畫進度,仍處於工程細部規劃設計、都審第二階段及建照送審等作業階段,在未獲北市府核可之前,本計畫保證無土方運棄行為。

園區開發成功的第一步──敦親睦鄰與降低環境衝擊

        里民關心未來本院執行園區開發計畫的交通運輸問題,依據行政院環保署同意備查之環境影響說明書,以及臺北市政府核備之都市設計暨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申請書,園區基地開發期間之交通運輸路徑為:「工區→防汛道路(研究院路一段130巷)→研究院路→經貿二路→南湖大橋→國道一號……」,但為降低對於周遭交通與環境的衝擊,本院除遵守儘量使用北側防汛道路(遠離住宅群)、避免使用12巷道路外,並審慎考慮其他替代方案,例如在特殊作業項目及特定時段,本院院區將配合工程需要,供工程車輛由院內進出。

        過去,本院在辦理跨領域大樓新建工程時,與周邊里民溝通協調融洽,乃順利完成該項工程,未來本院仍將秉持做好敦親睦鄰是完善工程的第一步。此外,本院園區開發計畫已成立園區環境保護監督委員會,成員包括中南里、中研里的里民代表,可以隨時督促。1月14日本院所舉辦的施工前公開說明會,有二百多位里民參與,會中里民們提出建議,本院將彙整後交監督委員會督導本工程執行。

打造臺北的綠肺──最小開發、維護最大生態

        本園區廣達25.31公頃的土地,其中僅3.2公頃作為建築用地(在原軍備局202廠的基礎上),約14.19公頃為生態保留區不作任何開發,另將現有0.7公頃的人工滯洪池以及3.3公頃歷年填埋的土堆規劃成4公頃的人工濕地復育區,營造多樣性生物棲息地,包括深水域、淺水域、陸島、草澤及低海拔原生林帶復育區,一方面恢復古三重埔埤之舊貌,一方面維持濕地生態,並增益滯洪調節的功能。

        本園區為期達成維護最大生態之目標,於建築區內及其周邊,規劃樹木銀行、土坡綠籬、動物通道、空中微棲地等綠廊設施,以提高南北山丘間動植物交流。

        本院在維持生態環境自然的動態平衡之軟硬體方面已有十餘年的豐富經驗,院內生態池成果斐然。未來在園區人工濕地復育部分,無論規劃設計、施工及營運等方面,本院將秉持已有厚實之基礎,持續進行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認證,提供里民及各界一處完善的環境教育場所。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 轉寄給朋友
 
 本電子報所有文字、圖片版權為中央研究院所有 。 電子報出版系統由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協助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