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nglish Version Login
中央研究院電子週報第270期
服務區
社團活動
徵才啟事
《週報》投稿須知暨審稿原則
互動區
處長信箱(助理用)
處長信箱(一般用)
本院要聞
國際研究團隊首度證實棕櫚酸酯化作用基因突變造成骨質疏鬆、落髮及多重致命疾病
學術活動
《臺灣史研究》季刊第16卷第4期出版
國科會經濟學卓越營系列演講四
「台海安全互信前瞻」研討會
學術演講(99年6月17-29日)
公布欄
「2010東元科技創意競賽」開始受理申請(7月15日截止)
主計處『95年度工商普查綜合資料檔案』開放使用
主計處『98年受僱員工薪資調查』資料釋出
 
本院要聞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 轉寄給朋友
 
國際研究團隊首度證實棕櫚酸酯化作用基因突變造成骨質疏鬆、落髮及多重致命疾病
 

        本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陳垣崇院士與研究員嚴仲陽博士,日前帶領一組國際團隊進行老鼠試驗,成功證實一種生物體常見的分子機制「棕櫚酸酯化作用」(palmitoylation)之失調,能導致一系列重大致命疾病。這項創新結論將有助未來科學家發展更有效的醫療方式,此突破性研究成果並於2010610(美國東部時間)發表在國際重要專業期刊「PLoS 遺傳學」( PLoS Genetics)

        棕櫚酸酯化作用(palmitoylation)係蛋白質轉譯後,蛋白質上的半胱胺酸 (cysteine) 與棕櫚酸 (palmitic acid) 間形成硫酯鍵 (thioester bond)的現象。這種蛋白質修飾作用存於許多參與訊息傳遞的蛋白質上,且潛在影響蛋白質的結構及功能。目前已知生物體內約有20餘種基因會產生棕櫚酸酯化作用,多係可溶解性蛋白與箝入性膜蛋白(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包括訊息蛋白質(signaling proteins)、酵素、摺疊蛋白質(scaffolding proteins)、離子通道(ion channels)、細胞粘著分子及神經軸突蛋白質(neuronal proteins)等。科學家過去僅知棕櫚酸酯化作用於細胞與生物化學層次的重要,而對這項作用失調所導致的基因突變,居然能危害維繫生命之生理功能,則是一無所知。

        本研究結果發現,一個名為「Zdhhc13」的基因(稱之棕櫚酸醯基轉移酶(palmitoyl acyltransferase),係導致蛋白質棕櫚酸酯化的酵素)之突變會導致老鼠的多重生理功能失調與身體器官/系統之惡性病徵,包括:惡病體質(體力衰退)、落髮、骨質疏鬆、全身性澱粉樣變性病(systemic amyloidosis,澱粉樣蛋白沈積於全身組織及血管所引起之系統性疾病,致命率極高)與早死症等。此結果直接證實了棕櫚酸酯化作用與體內各種重要生理功能的關連性,並間接證明缺乏Zdhhc13能導致致命疾病。

       本研究之老鼠試驗模式也有助科學家進一步暸解這些病症的分子機制,包括禿頭症、骨質疏鬆及由摺疊錯誤的蛋白質(protein misfolding)或澱粉變樣症(amyloidosis)所造成之神經性衰退症等。

      PLoS 遺傳學」係專業審查嚴謹的線上週刊,由全球非營利學術組織「公共科學圖書館」(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PLoS)所出版,其轄下還包含「PLoS生物學」(PLoS Biology)、「PLoS醫學」(PLoS Medicine)PLoS計算生物學(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8種期刊。PLoS創立於2000年,致力於將科學和醫學原創研究或即時專題文章,作為免費資源向公眾開放。

參考網站:http://www.plosgenetics.org/home.action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 轉寄給朋友
 
 本電子報所有文字、圖片版權為中央研究院所有 。 電子報出版系統由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協助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