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nglish Version Login
中央研究院電子週報第423期
服務區
緊急事故通報系統電話
社團活動
徵才啟事
互動區
處長信箱(助理用)
處長信箱(一般用)
本院要聞
「台灣微中子實驗」國際合作團隊發表暗物質研究突破性成果
2013年臺灣經濟情勢總展望之修正
張伯毅院士與世長辭
學術活動
學術交流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編印之《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二十五卷第二期業已出版
社會學研究所已出版套書《台灣的社會變遷1985-2005:傳播與政治行為,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系列三之4》,由張茂桂、羅文輝、徐火炎教授主編
2013海峽兩岸大專校院青年學生南海科學研習營
7月份知識饗宴「用奈米光學科技幫我們聽來自細菌的『聲音』」
學術演講(7月18-31日)
公布欄
調查研究專題中心資料開放公告
知識天地
胞器的故障排除
 
本院要聞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 轉寄給朋友
 
2013年臺灣經濟情勢總展望之修正
 

  今(2013)年上半年全球景氣不如預期,尤其是進入第二季後,越來越多預測機構對於今年經濟成長的看法轉為保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國家成長速度減緩、歐元區的經濟衰退持續延宕。國際貨幣基金(IMF)於上週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值調降至3.1%,並且對於下半年的註解為:困難加劇;顯見今年世界經濟復甦腳步依舊緩慢。至於我國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表現令人失望,其中民間投資雖有持續成長,對外出口以及消費內需皆不如預期。然而經建會景氣領先指標已連續11個月走揚,顯示下半年成長動能可望有所改善,我們預估2013全年實質GDP年增率由去年底預測的3.05%下修至2.35%

  在民間消費部分,受限於實質薪資水準無法增長,削弱民眾消費意願。今年以來商業營業額表現持續疲軟,加上消費者信心出現滑落的現象,顯示民眾對於未來景氣看法保守。預估今年我國實質民間消費的年成長率為1.26%,較去年底預測值1.34%下滑0.08個百分點。投資部分,受惠於半導體產業挹注,上半年合計資本設備進口年增率達8.5%。由於政府持續開放陸資,今年陸資來台投資可望大幅增加;然而國外景氣不明,外資來台投資些許降溫;加上受限於政府預算,公部門投資的力道微弱。綜合預估今年我國實質民間投資年增率為 6.34%;加計政府、公營事業投資後,固定資本形成成長率將達4.49%

  對外貿易方面,IMF連續下修世界商品及服務貿易年增率,主要是受到歐洲、新興市場需求下滑的緣故。這也導致我國上半年對外貿易表現不如預期,商品出口僅成長2.2%,進口則是接近零成長。另外,去年第三季創下單季出口總額最高紀錄,意味著今年第三季將面臨高基期的挑戰。加上預期中國大陸經濟降溫的情況下,我國下半年的貿易表現仍充滿著變數。不過政府為提振出口動能,除了持續推動既有的拓銷措施外,並額外展開多項爭取訂單的措施;因此我們對此仍保持審慎樂觀的看法。在考慮物價因素調整後,預估全年實質商品及服務輸出年增率達4.93%,實質商品及服務輸入年增率預估為 5.17%,且貿易順差可望實現4.23%的年增率。

  在物價水準方面,去年油電雙漲的效果已逐漸淡化,今年第二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已降至1%以下。另外鑒於去年颱風侵台因素,亦墊高了CPI的基期,因此預估第三季CPI年增率可望更加穩定。然而考慮第四季政府將實行第二波電價上漲措施,在此情況下,我們預估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1.24%;其中第四季年增率達1.76%。至於躉售物價指數方面,由於全球景氣疲弱與需求下滑,致使原物料價格在上半年持續滑落。我們預估全年躉售物價指數年增率為 -1.81%

  貨幣供給方面,因國內廠商需求可望加溫,且股市表現穩定,預期國內資金動能將逐步走升,預估2013年之狹義貨幣供給額M1B與廣義貨幣供給額M2之年增率分別達到6.17%4.94%。在就業環境方面,國內就業市場逐漸好轉,且失業率出現明顯的下滑趨勢,不過由於67月新一波大專畢業生投入就業市場,將使失業率微幅上升;預估全年平均失業率為4.16%

  綜合上述,下半年國際情勢仍舊不明朗,展望2013年下半年,中國為首的新興國家成長動能是否會持續降溫? 歐元區國家何時能走出衰退困境? 以及美國的復甦力道是否持續穩健? 這些外在不確定因素都會牽動我國下半年的經濟表現,另外國內消費者的信心能否持續增強,也將影響民間消費的表現。在考慮預測誤差與不確定因素之下, 2013全年GDP成長率的50%區間預測為(1.13%3.71%)

  相關資料請參閱http://www.econ.sinica.edu.tw/reports.php?evel1=0&level2=0&level3=0&level4=0&parentID=0&menuID=0&pn=1&od=desc&pf=1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 轉寄給朋友
 
 本電子報所有文字、圖片版權為中央研究院所有 。 電子報出版系統由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協助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