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nglish Version Login
中央研究院電子週報第240期
服務區
社團活動
徵才啟事
本院要聞
天文學家在獵戶座星雲發現新型的爆發式外流
曾志朗院士榮獲陽明大學及中正大學頒贈榮譽博士
環變中心劉紹臣特聘研究員發表重要論文 全球暖化與極端降雨密切相關
本院邀集科學暨企業家擘畫新思考方向 探討科技創新與社會責任
楊祖佑院士當選美國大學聯盟主席
學術活動
學術交流
「第二屆族群、歷史與地域社會」學術研討會
「2009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學術研討會系列之二
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第十四次研討會暨2009東亞社會調查研討會
臺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第三次學術研討會
學術演講(98年11月05日至11月19日)
公布欄
經濟所圖書館公告
恭賀本院中餐廳(北雲中餐廳)榮獲「98年北市優良商號獎」
「台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997-2002):國小學童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2001-2002)」資料更新
輕鬆一下
畫作—盛夏的石頭山
 
本院要聞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 轉寄給朋友
 
環變中心劉紹臣特聘研究員發表重要論文 全球暖化與極端降雨密切相關
 

        全球溫度與極端降雨密切相關。本院日前參與一組國際環境變遷研究團隊,發表最新的重要論文。報告指出,全球溫度每增加1度,全球前10%強降雨就會增加約110%,而小、中強度降雨則會減少約20%。這項數據,較先前全球氣候變遷之權威機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2007)的氣候模式預測,大過10倍。

        此外,全球溫度對台灣的極端降雨影響更大。根據這篇論文,全球溫度每增加1度,台灣前10%強降雨就會增加約140%,而前10%小雨則會減少約70%。全球溫度對中國華南的影響則較小,約是台灣的一半。強降雨的增加可能導致洪水、土石流更加頻繁、嚴重;中、小雨是保持土壤濕潤及地下水的關鍵水源,其持續性減少將招致乾旱的威脅。

        國際專業期刊「地球物理研究信」(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日前刊登這篇由本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兼主任劉紹臣教授、國立台灣大學與中國科學院,所合作完成的論文。該研究團隊係利用量化的方法,分析「極端降雨」與「全球溫度」的關係。

        劉紹臣教授指出,最近幾年科學家發現全球各地過去數十年強降雨隨全球溫度增加,而中、小強度降雨則減少,這些變化也有相當可靠的理論支持。然而,極端天氣隨氣候的變化很難由模式預測,不定性極高,無法量化,尤其是區域性的氣候變化更難預測。「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報告」(IPCC2007)雖曾經說明水災及旱災都會更嚴重,但也因不定性高、無法量化而較保守。此論文所呈現的「極端降雨」與「全球溫度」之量化關係,不僅為氣候模式提供關鍵模擬指標(model constraints),並為全球暖化引起的水、旱災風險評估奠定基礎,對於此後IPCC報告在全球極端天氣變化的評估,貢獻甚大。

        劉紹臣特聘研究員同時表示,1961年至2005年間,全球溫度約增加0.7°C,全台灣前10%強降雨在此45年則增加約100%IPCC的氣候模式估計2005年至2030年間,全球溫度會再增加約0.7°C;因此台灣前10%強降雨在未來25年左右會再增加100%。由於台灣前10%強降雨大都來自颱風,更大、更多的摧毀性水災、土石流,未來將無可避免。於此同時,劉紹臣主任表示,台灣中、小雨的減少的影響亦不容忽視。台灣中、南部春冬兩季常因缺少中、小雨而產生旱災,此類旱災會更嚴重、頻繁。由於二氧化碳在大氣生物圈系統生命期很長,欲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以減緩全球暖化將需數十年的努力。因此制訂因應策略、以及完善的國土規劃,將是最重要的關鍵。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 轉寄給朋友
 
 本電子報所有文字、圖片版權為中央研究院所有 。 電子報出版系統由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協助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