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本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副所長吳世雄教授所領導的一組台灣生化研究團隊,日前證實常用來治療白內障的眼藥水中的一種成分「吡諾克辛」(pirenoxine, PRX)具有減緩水晶體蛋白混濁之現象。這項研究成果,為臨床使用已近60年的眼藥水,再次獲得新科學證據。論文於12月7日刊登於美國化學學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CS)轄下國際專業期刊《無機化學》(Inorganic Chemistry, 2011, 50, 365–377)。研究成果被美國化學會以新聞稿發布並立即被許多專業網站引述。
研究團隊指出,這種含有PRX成分的眼藥水在有些亞洲國家民眾已經可以自行於藥局購買使用,甚至廣泛被各國醫師用於治療白內障,但其臨床實證與生化藥理機制仍尚未釐清。
此次,包括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臨床藥學科吳姿樺副教授與國立成功大學化學系黃福永副教授及新光醫院胡朝乾醫師等人的這組研究團隊,利用核磁共振儀、恆溫滴定測焓儀及化學理論計算等方式,測試「吡諾克辛」是否具螯合「鈣離子」、「亞硒酸鈉」能力以及其減緩水晶體蛋白混濁的作用。
結果論文清楚顯示,白內障形成的過程中,兩種礦物質-「鈣離子」、「亞硒酸鈉」的增加與水晶體的混濁度呈現正向關聯;而「吡諾克辛」則可以減緩此兩種礦物質所導致的水晶體蛋白溶液的混濁現象。
吳世雄特聘研究員指出:「這篇論文為使用PRX於治療白內障病症,再次提供新的科學證據,同時為生物研究提供進一步參考依據。」
論文參考網站: http://pubs.acs.org/stoken/presspac/presspac/full/10.1021/ic102151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