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 期:97年3月10日至24日
茶 會:97年3月15日(週六)下午2時
地 點:本院生命科學圖書館美學空間
指導老師:郭實渝
展出同仁:郭實渝、馬堪津、賴淑麗、闕紋、林明慧、王惟芬、陳美滿、蔡淑萍、
吳梅東、張子鈴、白沛芳、張哲維、李寶華、詹佳容、詹佳倢、江亭儀
自然、空間、與關係
自然中充滿物體,物體之間以空間交互關係存在著。
畫畫是需要面對自然的。不斷的寫生,把握自然對象的關係、空間、整體。秉持這個理念,從不臨摹他人作品、甚至照片,一切從觀察自然、感受自然開始。自然的空間關係雖然很難捉模,但一點一滴、一筆一畫,我們努力將它們畫在紙上或畫布上。這些結果因為是出自內心、眼光看到的、感覺得到的,那麼作品一定會感動人。參與本次展覽申請的共有十五位學員,題材以室內寫生的靜物為主,風景寫生次之。媒材則以炭筆素描為最多,油畫、水彩次之,並有幾張鉛筆速寫。大家對空間及對象關係的觀察與感受,在表達上並不容易,每張作品花費許多時間塗抹與修改,作品數量有限,卻是每位學員的嘔心力作。
中研院素描班老師 郭實渝
「繪畫」雖然常指向一個人描述周身世界的方式,反過來想,其實也就在回答我眼中看到的是怎樣一種世界,進而回答了,自己是處在怎樣的一種狀態。於是在每次的練習之中,變得不純然只是在磨練技巧,反而是在強迫自己回答我眼中那個世界的樣子,培養自己「理解的能力」、治療自己的人文失語症。班雅明用「靈光消逝的年代」來描述藝術品被氾濫複製的時代,最後成了當前「擁有卻不曾享有」的文化窘境。在這裡透過繪畫培養自己細膩的情感、積極的理解能力,因而能有機會享有已經擁有的東西,從感覺雜亂無章、荊棘滿佈的叢林理出一條自己的路。這是素描班送給我最好的禮物。
中研院素描班學員 張哲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