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nglish Version Login
中央研究院電子週報第462期
服務區
緊急事故通報系統電話
社團活動
徵才啟事
互動區
處長信箱(助理用)
處長信箱(一般用)
本院要聞
賀本院廖一久院士獲頒「旭日中綬章」
學術活動
學術交流
藥用菇類台灣牛樟國際學術研討會
第三屆網路與貿易研討會
歐美思潮與臺灣早期歐美哲學研究工作坊
2014年先進微流體及奈米流體國際研討會
朱家驊院長講座「高功率微波–現況及前景」
2014年第1次環境史研究工作坊
The IREF Workshop on Trade, Resources and Growth
公布欄
本院蔡元培館FACULTY CLUB開幕公告
同仁來函
中研人
是誰把軍警帶入研究院?--答李明輝先生1466期《週報》讀者來函
學術演講與座談
學術演講(5月15日-5月29日)
 
同仁來函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 轉寄給朋友
 
中研人
 
梁啟銘(中央研究院院友會)

   每個人對他人生的轉捩點,大多會有某種程度的懷念,最近有一天午夜夢醒,「捫心自問」,對於任職近十七年的中研院,我是否有任何感觸?

   我86年在當時生化所所長劉德勇及學諮會執行秘書吳金洌的推薦,還有楊祥發副院長及鄭永齊院士的鼓勵下,回到中研院當研究員兼公共事務組主任,主要任務是推動智慧財產權之管理與授權。辦公室成員先從半個人(楊彩蘭;她當時也兼生化所秘書)變成一個人(雇用半天班的李梅芳),而後再「翻一番」(吳春蓉),除了這三位「開組元老」,公共事務組逐年擴編,讓我有幸得與張正岡、謝幸娟、張震宇、陳美菁、吳欣潔、潘雅文、陳立明、謝燕青、翁嘉煌、陳淑珍、白淑玲、高又雅等共事多年。此期間,由於院務需求,公共事務組加編法務(郭年原、王仰桂、黃千玫)、並有一段時間兼管國會聯絡及公關(林美惠、黃佩珊、蘇春美、王琰、葉方珣、梅蘭達、白月燕等)。除此之外,由於技轉授權與育成息息相關,我在92年奉派兼顧生技育成中心(毛溪山、蘇瑟宜、歐陽如虹、許禎玲、蔡濬吉、黃昱潔等)。

   這幾年來,除了個人研究發表三十多篇論文外,最高興是看到本院專利從0件增加到600件,授權件數也逐年增多到800多件。而在育成方面,則由開始時的5%進駐率,變成如今「供不應求」的100%,進駐廠商的資本額也由不到一億增加到如今的150億,其就業人數從個位數增加到500多位。雖然這些成果不是我的功勞,而是大家群策群力所達成,但在這十多年來,能和這麼多「中研人」一起打拼,實在難得,尤其因為工作關係,得能認識李遠哲院長及翁啟惠院長還有近百位院士,親身體會他們的雄才宏觀及嚴謹的治學態度,更屬人生一樂!!

   在這些日子裡,當然也有讓我難過的時候,比方說在立法院被「審」到「眼冒金星」,及無辜捲入司法案等,但這些事如今不只已皆「過眼黃花」,且反成茶餘飯後聊天的上等題材。別的不說,光是與立委十多年的「交手」經驗,我就可寫出類似「一千零一夜」的連續故事集。

   中研院的名稱最近越來越響亮,院內有人建議應該將「中研」申請為本院註冊商標,但我覺得最值得保護的是「中研人」這三個字,因為若被「中大」(中山、中央、中正或中興)的研究生搶先註冊了,我們這些「中研人」就再也不能稱自己「中研人」了。整體而言,中研院實是惠我良多,我一生都會懷念這段快樂時光,不只現在是「中研人」,將來即使退休或離職,也永遠都是「中研人」,相信與我有同樣感觸的同仁,應該不在少數,我虔誠與大家共勉:「今日我們以在中研院工作為傲,明日中研院以我們之成就為榮」。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 轉寄給朋友
 
 本電子報所有文字、圖片版權為中央研究院所有 。 電子報出版系統由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協助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