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籌備處
備受囑目的東亞地區天文盛會—「東亞核心天文臺協會(The East-Asian Core Observatory Association,EACOA)」第3屆大會由本院天文所舉辦,並於3月16日~18日假國立臺灣大學凝態科學與物理學館一樓會議廳登場。
「東亞核心天文臺協會(The East-Asian Core Observatory Association,EACOA)」成立於西元2005年,緊跟在2004年的第6屆東亞天文會議(the 6th East-Asian Meeting on Astronomy,EAMA)之後 。EAMA的目的在於增進東亞天文學家間的合作,特別是日本、中國大陸、韓國與臺灣;EACOA的成立宗旨則在於由這四個區域的主要天文機構出面,共同育成與協調這些合作計畫,這四個區域的主要天文機構分別是:日本國立天文臺(NAOJ)、韓國天文及太空研究所(KASI)、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NAOC)、以及臺灣的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ASIAA)。
西元2006年,第1屆EACOA大會在日本東京舉行;第2屆大會則於2007年在中國大陸北京召開;第3屆大會由本院天文所舉辦,並於2009年3月16至18日登場。在本次會議中,EACOA各成員機構的臺長或所長們,對多項天文計畫與各領域方面的研究專案,進行整體的進度報告,隨後則有各項望遠鏡計畫和研究專案的深入報告,特別是一些與四個區域間之合作相關的計畫或專案,例如:ATACAMA 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The ATACAMA Large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 ALMA),臺灣與日本都是計畫成員;Subaru 望遠鏡專用廣角相機HSC (HyperSuprimeCam on the Subaru telescope)的研發,臺灣與日本都參與其中;特長基線干涉儀(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為日韓合作;系外行星協同研究計畫則由中國大陸、韓國與日本共同參與。
本次大會最後以執行座談會做為結尾,會中EACOA各個機構的臺長或所長們及其秘書長、天文各領域的傑出代表們,在如何加強本區的研究合作及推廣東亞地區天文等方面,做了相當多的討論。會後共同達成了多項協議,包含: EACOA增設研究人員一職,未來任於該職的年輕研究員將是多區域導向的,並有權自由使用四個區域的所有天文設施;EACOA成員們將對出自於四個區域的歷史天文紀錄進行共同編纂;此外,由於聯合國已在年初宣布2009年為全球天文年,EACOA將共同宣傳並慶祝相關活動,特別是針對今年7月22日即將發生的日全食,屆時在中國大陸與日本均可觀測全程經過,EACOA已計畫將共同進行轉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