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週報

87 年 11 月 13 日 出版 第 695 期



來訪學人


      日本大阪大學Etsuro Date教授應數學研究所之邀請,於十一月十
    六日至廿九日至該所訪問,其之研究專長為「數學物理」,來訪期
    間之研究室為該所424室。

      日本Saga  大學Yukin Ogura教授應數學研究所之邀請,於十一月
    三十日至十二月三日至該所訪問,其研究專長為「機率論」,來訪
    期間之研究室為該所424室。



學術活動

      本院李院長奉准於十一月十六日至廿二日赴日本出席「邁向廿一
    世紀之創造─與諾貝爾獎得主之會談會」,會後十一月廿二日至廿
    四日轉往香港浸會大學出席會議並發表專題演講,出國期間,院務
    由副院長楊國樞代理。

      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劉豐哲於十一月十三日至十六日赴美國
    加州大學出席「第二屆太平洋沿域數學會議」籌備會,出國期間,
    所務由副所長李志豪代理。

      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葉永田為進行規畫「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
    (或永續發展)研究中心」,於十一月十一日至廿四日分赴美國加
    州大學Riverside校區和亞利桑納大學(Tucson, Arizona)訪問。

      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伍焜玉於十一月九日至十
    五日及十一月廿四日至十二月十日赴美洽公,並出席「美國血液學
    會第四十屆年會」,出國期間,所務由副所長唐堂代理。

      歐美研究所助研究員洪德欽應日本「現代法理論學會」之邀請,
    於十一月十二日至十七日前往京都訪問,期間並出席在京都大學舉
    辦之「歐洲共同體法律在日本及他國之適用及影響研討會」,發表
    論文"The  Contribution  of  The  EU's  Legal  Rul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The Principle of
    Mutual Recognition"。

      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研究員章英華於十一月十三日至十八日應香
    港中文大學之邀請,出席「香港社會學會成立大會」,並發表專題
    演講:〈台灣與日本私立大學組織的比較〉。

      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研究員黃居仁,於十一月十五日至十七日應
    邀赴香港城市大學講演。



人事動態

      汪治平、劉尚斌接任原分所副所長

      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治平及劉尚斌,經核定獲聘為該
    所副所長,聘期二年,自八十七年十月一日起至八十九年九月三十
    日止。



「公與私:近代中國的個體與整體重建,1600-」第二次系列演講

      近代史研究所文化思想史組為推動「公與私:近代中國的個體與
    整體重建,1600-主題研究計畫」,特邀相關學者舉行系列演講,本
    次演講訂於十一月十三日上午10:00~12:00於該所研究大樓一樓會議
    室舉行,由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黃光國教授主講「儒家倫理與專
    業倫理:矛盾與出路」,歡迎有興趣同仁出席參與討論。



「財政與近代歷史學術研討會」

      近代史研究所主辦之「財政與近代歷史學術研討會」,於十一月
    廿七至廿八日,假該所檔案館會議廳舉行。會中除了王昭明先生發
    表專題演講〈戰後臺灣的財政改革〉之外,並有來自海內外學者發
    表論文二十篇,討論議題如后:

      一、以中國為例,探討近代國家如何相對於傳統國家增加稅源?
      二、近代國家如何運用諸多興革號召民心,又如何因此而常導致
          財政赤字?
      三、發行貨幣、鴉片銷售甚至戰爭,如何常被用來支應財政赤字
          ?
      四、財政危機與政權更移如何交互影響?
      五、政府部門與非政府部門之間如何競爭資源?
      六、近代中國發展過程中,大陸如何因戰爭頻繁而財政吃緊,而
          臺灣又如何因相對安定,使財政較為寬裕?

      同時舉行「清代的稅銀實物展覽」,歡迎院內同仁踴躍參加。本
    次會議人數以120人為限,欲參加者請於十一月十五日前報名。會議
    聯絡人:林美莉,電話:2789-8214,E-mail:
    mllin@gate.sinica.edu.tw,傳真:2789-8204。



信件招領

      英文信件乙批招領,請於見報後七日內至傳達室認領,逾期將予
    退回。



總務組徵收費管理員

      男女不拘(男需役畢),諳電腦操作。有意者請於十一月十五日
    前將簡歷寄台北市南港區115研究院路二段一二八號總務組王允先生
    收。



台史所籌備處徵台灣史研究專才若干名

      一、條  件
        (一)獲有國內外大學相關科系博士學位。
        (二)至少專精以下一領域:殖民地史、社會經濟史、文化
              史、族群史或、開發與環境變遷史。

      二、應徵文件
        (一)學歷證件。
        (二)履歷表。
        (三)學位論文與五年內代表性作品(各三份)。
        (四)推薦函至少兩封,由推薦人逕寄本處。
        (五)研究方向與計劃(三千字以內)。

      意者請於即日起至八十八年一月三十一日前將申請資料寄台北市
    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一三○號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曾秀琦小
    姐收。



史語所明清檔案誠徵助理

      一、資  格:大學文史系畢業。
      二、工作內容:檔案整理、撰寫摘要。
      三、待  遇:按所方規定支薪。
      四、工作時間:八十八年一月一日起。

      意者請將歷照、自傳於十一月三十日前寄台北市南港區115研究院
    路二段一三○號中研院史語所明清檔案任家鳳小姐收,或電洽:
    2782-9555轉220。



經濟所徵專任計劃助理

      一、資  格:研究所或大學歷史、人類、中文、社會、經濟等
                    系所或相關系所畢業,具有閱讀明、清以來歷史
                    文獻能力者。對經濟史研究有興趣者,尤為歡迎
                     。應徵兼任者,亦可考慮。

      二、待  遇:比照國科會標準。

      有意應徵著請將履歷、自傳、照片、成績單、及畢業證書影本寄
    台北市南港115中研院經濟所王業鍵收。



社科所經濟組徵才

      一、應徵資格:
         (一)應徵者須具備國內或國外博士學位,或可望於近期內
               完成學位論文口試。
         (二)專攻經濟學,研究領域及職級不限,但專長為公共選
               擇、所得分配、東亞經濟發展、經濟史與管制經濟學
               者,尤其歡迎;本所為一涵蓋多學科的研究所,具跨
               學科研究取向者尤歡迎申請。

      二、具備證件:
         (一)個人履歷。
         (二)學位證書或論文口試日期證明函。
         (三)學位論文(初稿亦可)及歷年學術著作。
         (四)推薦信三封(必須由推薦者直接郵寄)。

      三、待  遇:甫獲博士學位者以助研究員聘任,待遇比照國立
          大學助教授;資深者可以副研究員或研究員聘任,待遇比照
          國立大學副教授或教授。研究環境良好(如圖書豐富、計算
          設備完善,並配有國際學術網路等),福利優渥。

      四、應徵者請檢具上述證件,於八十八年三月十五日前郵寄台北
          市南港區115研究院路二段一二八號中研院社科所瞿宛文教授
          收,或請電洽:2789-8144。



生農所籌備處徵博士後研究員及助理各一名

      一、資  格:具分子生物學研究經驗之博、碩、學士。
      二、待  遇:比照中央研究院規定。
      三、研究課題:作物改良等。

      有意者請於十一月廿日前電洽:2789-8625鄭秋萍小姐。



中研院禪修班演講

      講 題:禪與知性追求。

      主講人:妙宗明居士。

      時 間:十一月廿四日(星期二)12:20~1:30。

      地 點:資訊所新大樓一樓106室演講廳。

      **歡迎同仁踴躍參加**



出版消息

      歷史語言研究所最新出版品

      一、《古今論衡》半年刊 第一期

                                          《古今論衡》編輯小組

      《古今論衡》是史語所在《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之外新辦的刊
    物,它是一份研究性、討論性、報導性、史料性的綜合刊物。它希
    望能發揮通訊報導的功能,希望能刊載一些富含討論性,而未必目
    前已有結論的新觀點,希望能刊出對某一重要學術主題回顧與檢討
    的文字,同時也希望刊佈新史料。

      在創刊號中,除發刊詞之外,共有十四篇文章,分六大類:「研
    究與討論」、「研究動態」、「讀書筆記」、「學思歷程」、「文
    獻輯存」、「佚稿」,作者包括杜正勝、張光直、李田意、小島毅
    、黃寬重、陳弱水、石璋如、周一良、全漢昇、張秉權等學者,還
    有傅斯年、李濟的兩篇佚稿。

      《古今論衡》雖然以史語所同仁的研究工作為主,但是它的園地
    是公開的,歡迎各界投稿。

    研究與討論
     ̄ ̄ ̄ ̄ ̄
      杜正勝    代發刊詞
      杜正勝    〈無中生有的志業--傅斯年的史學革命與史語所
                   的創立〉
      李田意   〈《三言》《兩拍》中所見的明代官吏〉
      張光直   〈二十世紀後半的中國考古學〉
      小島 毅  〈宋明思想史研究之新視點〉
      陳弱水   〈試談電子文獻資料庫在歷史研究上的應用〉


    研究動態
     ̄ ̄ ̄ ̄
      李建民   〈一個新領域的摸索--記史語所「生命醫療史研
                    究室」的緣起〉

    讀書筆記
     ̄ ̄ ̄ ̄
      黃寬重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錯簡、脫漏示例--以《相山
                    集》與《慈湖遺書》為例〉


    學思歷程
     ̄ ̄ ̄ ̄
      石璋如   〈我在史語所〉
      全漢昇   〈回首來時路〉
      周一良   〈史語所一年〉
      張秉權   〈學習甲骨文的日子〉


    新史料
     ̄ ̄ ̄
      王念孫、王引之父子手稿(一)   李宗焜釋文整理


   佚稿
    ̄ ̄
      傅斯年遺稿(一)〈「天問」之史料性〉
      李濟〈遠古石器淺說〉   王道還整理


      二、《來自碧落與黃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文物精選
            錄》

      歷史語言研究所自創所以來,一直將傅斯年先生「上窮碧落下黃
    泉,動手動腳找東西」的理念作為重要的治學方法之一。這些積年
    累月不辭辛苦所收集到的文物,種類十分豐富,本所為慶祝成立七
    十周年,特別精選其中具有通俗美感的文物供大眾鑑賞,分龍山文
    化、殷墟文物、甲骨刻辭、濬縣辛村西周遺物、山彪鎮與琉璃閣東
    周遺物、居延漢簡、漢代畫象、內閣大庫檔案、中國西南民族文物
    、善本圖書、台灣考古文物以及歐洲舊石器等十二章,並延請本所
    專家撰述說明,值得愛好歷史瑰寶的朋友一讀。

      目 次:序、龍山文化、殷墟文物、甲骨刻辭、濬縣辛村西周遺
    物、山彪鎮與琉璃閣東周遺物、居延漢簡、漢代畫象、內閣大庫檔
    案、中國西南民族文物、善本圖書、台灣考古文物、歐洲舊石器、
    圖版解說、英文圖版解說。


      三、《新學術之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七十周年紀念文
            集路,是人走出來的。

      《新學術之路》是本所前輩在創所所長傅斯年先生的指麾下,共
    同探索、經營出一條康莊大道的歷史見證。全書計有文稿八十六篇
    ,傳主七十七人,涵蓋本所前後四代同人;其中有嵩齡傳主的親身
    評述,有家人或門生的追憶,也有相關學者的論述。

      本書不僅是本所先賢開疆闢土、披荊斬棘的記錄,也是探究近代
    學術發展的珍貴史料。

      上冊(目次)
       ̄ ̄ ̄ ̄ ̄
      杜正勝   序
      杜正勝   無中生有的志業--傅斯年的史學革命與史語所的
                  創立
      陳 槃   懷故恩師傅孟真先生有述
      孔德成   憶傅斯年先生
      周 武   從張、傅往來書信看張元濟與傅斯年暨歷史語言研
                  究所之關係
      楊向奎   史語所第一任所長傅斯年老師
      顧 潮   顧頡剛先生與史語所
      卞趙如蘭  趙元任和史語所
      陳弱水   一九四九年前的陳寅恪--學術淵源與治學大要
      王汎森   劉半農與史語所的「民間文藝組」
      石璋如   李濟先生與中國考古學
      王道還   史語所的體質人類學家--李濟、史祿國、吳定良
                   、楊希枚、余錦泉
      潘光哲   蔡元培與史語所
      歐陽哲生  胡適先生與中研院史語所
      陳智超   陳垣先生與中研院史語所
      劉克甫   史祿國學術思想與史語所學風
      周法高   憶李方桂先生
      李 濟   南陽董作賓先生與近代考古學
      鍾柏生   董作賓學術述略
      劉 堅   羅常培先生學術述略
      羅慎儀   羅莘田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唐嘉弘   從徐中舒的治學看史語所的學風
      陳 力   徐中舒先生與夏文化研究
      李 瑾   記容希白師治學及待人之道
      王汎森   容肇祖與歷史語言研究所
      石璋如   考古方法改革者梁思永先生
      鄒 衡   郭寶鈞先生的考古事蹟及其在學術上的貢獻
      潘光哲   丁文江與史語所
      黃銘崇   中國建築史之父梁思成院士與史語所
      鄭克晟   鄭天挺先生與史語所
      杜正勝   史語所的益友沈剛伯


      下冊(目次)
       ̄ ̄ ̄ ̄ ̄
      黃寬重   寫史正壯年--傅樂煥在史語所的日子
      楊晉龍   皓首窮經--陳槃庵先生小介
      陳鴻森   師門識略--槃庵先生側記
      勞 榦   幾篇重要文字概述
      王汎森   李晉華與《明實錄》
      周天健   李光濤先生行述
      曾永義   俞大綱先生與史語所俗文學資料
      全漢昇   回首來時路
      陳雯怡   從「以書為本位」到「歷史問題」的探索--陳述
                  在史語所時期的學術發展
      張政烺   我在史語所的十年
      葛兆光   王明與歷史語言研究所
      周一良   史語所一年
      王邦維   于道泉先生小記
      馮 蒸   大匠示人以規矩--從王靜如先生教我音韻學看王
                  先生的治學方法
      金有景   一代語言學巨人--懷念丁聲樹先生
      吳宗濟   我對史語所的回憶
      王守京   工作即生命的董同龢
      魯國堯   「啊,門--」緬懷周祖謨師
      石璋如   田野考古第一--吳金鼎先生
      石璋如   我在史語所
      石璋如   劉燿先生考古的五大貢獻
      胡振宇   考據與史料--胡厚宣先生治學與史語所的傳統
      杜正勝   通才考古家高去尋
      石興邦   夏鼐先生行傳
      李亦園   凌純聲先生的民族學
      桑秀雲   芮逸夫先生最後的心願
      宋光宇   芮逸夫先生的學術成就及貢獻
      陳得芝   韓儒林先生與元史、西北民族史研究的進步
      王汎森   逯欽立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楊志玖   我在史語所的三年
      王利器   李莊憶舊
      鍾彩鈞   王叔岷先生學行簡述
      何茲全   李莊板栗坳、史語所--我終生懷念的地方
      周世箴   周法高先生的學術與人生
      馬學良   歷史的足音
      楊寧蓀   懷念我們的朋友楊希枚先生
      屈費海謹  屈萬里先生的治學與史語所
      李孝定   我與史語所
      張秉權   學習甲骨文的日子
      廖伯源   嚴耕望先生與史語所之學風
      李田意   我所認識的歷史語言研究所
      吳緝華   我在史語所任職二十三年的回顧與瞻望
      許倬雲   南港述舊
      張光直   史語所、李濟先生與我
      張春樹   溫舊業、念恩師,附論民國史學--憶史語所學習
                  研究的日子
      陶天翼   我在史語所的研究
      陶晉生   冬涼夏暖話當年
      吳文彬   在史語所的那段日子
      陳仲玉   史語所遷南港的第一倉庫
      賈士蘅    我與史語所
      林英津    猶有沃土長養華采
      李亦園   徘徊在史語所門外
      黃寬重   劉子健先生與史語所
      柳立言   史語所與劉子健先生
      饒宗頤   我與史語所
      田 浩   對於歷史語言研究所的一些個人回憶


      四、《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六十九本 第三分

      陳弱水   〈〈復性書〉思想淵源再探--漢唐心性觀念史之
                    一章〉
      柳立言   〈從法律糾紛看宋代的父權家長制--父母舅姑與
                    子女媳婿相爭〉
      王汎森   〈清初思想中形上玄遠之學的沒落〉
      祝平一   〈跨文化知識傳播的個案研究--明末清初關於地
                    圓說的爭議,16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