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 2022 科普活動壓軸場——「中研講堂」12 月 16 日在國立金門高中登場。物理學家郭哲來帶大家進入微觀世界,見識量子力學如何顛覆你我的認知;神經科學家程淮榮展現對神經研究的熱情,也分享自己從醫學投入科學的心路歷程。全場共近 400 名熱情的學生與民眾齊聚一堂,沈浸在科學新知裡。廖俊智院長表示,這是「中研講堂」首次在離島舉辦,把研究室裡的最新發現、未來科技的重要方向,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和民眾分享,讓大家也更了解中研院。

本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郭哲來是金門高中畢業的大學長。這次回到母校,他與學弟妹分享從中學時期就憧憬成為一位科學家,後來不斷深造、深入更細緻的微觀物質世界,也一窺現在最受矚目的量子原理。郭哲來說,過去世界觀認為原子是最小分子,但科學家在追求未知的領域,不斷重新認識世界。過去電腦幾十年才能完成的事,量子電腦幾秒鐘就完成了。

郭哲來的專長是用電腦和人工智慧模擬分子的性質,可用於甲烷、醣體的分析。金門高中的蔡同學好奇發問,質譜儀如何能解析醣的結構?郭哲來興奮地表示,這正是他近年研究的主題,只是目前還沒有答案,但他也當場鼓勵同學加入其研究室,一起探索這個「大哉問」!

本來要成為外科醫生的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程淮榮則分享他個人生涯轉變的心路歷程。他對解剖情有獨鍾,因投入研究改變一生的方向。在他大學苦記肌腱的拉丁文時,突然想到能以機械運作來想像人體時,獲得的頓悟瞬間(Eureka Moment),讓他一頭栽進探究人體運作機制的奇妙旅程。

程淮榮說,過去人類以體內的「小精靈」來形容神經的角色,如今,基礎科學對神經路徑的實驗與發現已可用於醫學診斷。程淮榮也提到,科學家和哲學家的不同,是哲學家會對世界問「為什麼」,而科學家則是要透過研究、觀察,不斷了解如何發生。鼓勵對科學有興趣的同學,多提問「如何發生」?

研究員難得親臨現場,兩場演講結束後同學們紛紛把握機會、簇擁著老師提問。金門大學電子系的趙同學特別與郭哲來討論量子電腦的原理與研發進度;華語系的陳同學也在聽完神經醫學的演講後,表示想結合自己語言專長,未來以跨領域方式投入腦神經研究,這次的演講讓他非常有收穫。

現場一同參與中研講堂的還有金門縣教育處陳家輝副處長、金門高中許自佑校長、金城國中謝志偉校長等在地貴賓。這次是中研講堂自 2018 年推出以來的第 9 站,也是首次來到離島舉行。2023 年將會再前進不同縣市,持續推廣科普新知。

中研講堂離島首場 400 位金門師生 一窺量子與神經科學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