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生產力是生態系統的驅動力。海洋中的(異營)細菌每天可以分解相當於 1/2 初級生產力的有機物使其成在循環為無機物。水域環境中約 10~50 %細菌的死亡源於病毒感染。「病毒分流」假說(viral shunt hypothesis)認為細菌因病毒感染的數量減少會降低「微生物環」中細菌顆粒碳的向上傳輸;在這個同時,細菌裂解後釋放出的溶菌液(lysate)會刺激現存細菌的生長率。然而,在過去將近三十年裡,「病毒分流」現象僅局限於實驗室的觀察或數值模式模擬的結果,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一直是個未解之謎。 研究團隊懷疑這可能與野外採樣頻度及研究系統本身特性有關。
本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之海洋能專題中心夏復國研究員的研究團隊,分析了 2010-2017 年間南海時間序列研究站(SEATS; 18° N, 116° E)的數據,結果顯示海洋中的浮游細菌長期處於飢餓狀態,稍有「好吃的(labile)」有機物質的供應,細菌的成長(以及被病毒感染裂解)速率反應時間可在數小時之內完成。病毒分流可在數小時內發生並完成而且只能在貧營養鹽的環境下被觀察到。此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 2022 年 10 月份的《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