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華文媒體對認知戰(Cognitive warfare)的討論不勝枚舉,但歐美學界迄今尚無系統性深究。本院歐美研究所洪子偉副研究員與國防安全研究院歷時兩年,分析中國對臺認知戰的模式,並從認知科學的預測編碼模型來解釋其機制、評估成效,以預測未來發展。

本研究指出認知戰的影響相當複雜,即便大腦不採信虛假資訊仍會增加其認知處理成本,造成負面衝擊。但大腦也是很強的統計學習引擎,為降低認知負擔會將有利中國的訊息預設為假以符合貝氏最佳化(換言之,逢中必反才是理性,友中則須強烈情感支持)。這反而削弱中國影響。同時,謊言說多了自己也會相信,這易使中國與現實脫節而重蹈俄羅斯誤判情勢之覆轍。因此認知戰沒有贏家,攻擊方也會自損內傷。

然而,在「假訊息」與「大腦資訊處理」的軍備競賽下,中國策略不斷演進。例如過去資訊貧乏的內容農場已轉型為內嵌意識形態的知識百科與生活資訊,漸成臺灣年輕學子寫功課與娛樂的重要資源。在未來,知識網路與華文統戰將成為認知戰的重要戰場,值得教育部、文化部警惕。

本研究最後從「認知干預」(邏輯思考、差異容忍)與「環境干預」(透明法案、母語 / 國語政策)提出反制建議以維護言論自由。研究成果已於今(2022)年 7 月刊登在牛津大學出版之期刊《全球安全研究》(Journal of Global Security Studies)。

論文全文:https://doi.org/10.1093/jogss/ogac016

若人類偏見根深蒂固,認知戰對民主的危害是否被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