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活民主-新自由主義下的氣候減緩》(Surviving Democracy—Mitigating Climate Change in A Neoliberalized World, Routledge, 2020)是一本探討氣候變遷、民主政治及新自由主義三者關係的書。

氣候災難連環肆虐下,地球在21世紀初步入「氣候緊急狀態」。一個百分之一百可避免的情況究竟是因何、為誰而沒能避免?又是因何、為誰而至人類社會今日依然朝著人為的滅絕方向加速衝刺?

最晚在1970年代,科學家就已握有確鑿的證據,證明燃燒化石燃料所排放的溫室氣體會造成地球暖化、極地融冰、海平面上升;若持續大量燃燒,最終將導致地球不再適合人類居住。擁有此一關鍵知識值得慶幸,因為這代表人類有足夠時間從容調整經濟生產及能源使用模式,使地球不必真的暖化、極地不必真的融冰、海平面不必真的上升、物種不必真的大滅絕。五十年過去了,在有心人阻撓下,人類經濟生產及能源使用模式非但未做適當調整,化石燃料甚且順著有心人的擘畫,伴隨著物種滅絕大行其道。

為本書撰寫序文的哈佛教授Naomi Oreskes在其與Erik Conway合著的《販賣懷疑的商人》(Merchants of Doubt)(註一)一書中描述誠實氣候科學家的大聲疾呼是如何有計劃、有系統地被消失、被隱沒。化石燃料利益相關產業以高薪聘雇不誠實的科學家,用貌似嚴謹的假科學以烏賊戰反制誠實氣候科學家的重要發現。透過化石燃料業者自行斥資建立的智庫及研究機構,一套專為既得利益者量身打造的氣候否定論在公關高手、媒體名嘴、智庫專家的散播下不斷蔓延,成功使「暖化可能不是真的」、「至少科學並無定論」、「即使是真的,可能也並不嚴重」、「即使嚴重也無需做任何改變,因為氣候變遷非人為導致」的印象成為公眾集體認知。同樣一群科學家、智庫專家、媒體名嘴也曾在其他議題領域受僱各該領域業者,利用同一套腳本散播懷疑論,反制「香菸有害健康」、「石綿有害健康」、「殺蟲劑有害健康」的科學研究。只要這些有害商品能遲一天下架或受到管制,黑心財團就能多賺得一天的暴利。

在《存活民主-新自由主義下的氣候減緩》中,我指出這樣一套又一套由社會頂端少數精英壟斷知識、隻手遮蔽事實、操控人民認知、把持政府決策的操作模式既非原創的把戲,也不是各自獨立存在的行動方案,而是一個巨大的本體或母體的支部、觸角、子計劃。原始的本體或母體叫作新自由主義。這套高度排他、專為極少數人服務的分配體系在今天持續扼殺人類在氣候變遷威脅下懸崖勒馬的可能性。

如同「殺蟲劑致癌否定論」背後有殺蟲劑業者,「菸害否定論」背後有菸草公司,「氣候否定論」背後有化石燃料業,「新自由主義」背後也藏著重要推手,即跨越產業別的歐美社會頂層極少數商業、政治及學術菁英。這些菁英為了解除/避免政府因社會整體利益而對企業財團有所管制,創造出貌似中立科學的「理論」,「證明」市場萬能,政府手必須拿開。新自由主義的靈魂人物是海耶克(Friedrich Hayek)。在「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一書中,海耶克將政府為保護勞工、生態以及消費者而對企業進行的管制描繪為犧牲個人自由的顢頇集體主義。既然唯有市場才是全知全能的,那麼政府對企業的干預便形同是將社會推向專政奴役的陡坡。此書的出版引來了企業富豪簇擁贊助。他們建立智庫、研究機構並且廣招「思想掮客」( “secondhand dealers in ideas”)將海耶克的信仰散播到媒體、大學等公共及學術論述場域。

新自由主義菁英及思想掮客宣稱,這套新的經濟思想不同於18、19世紀冷酷無情的自由放任(”laissez fair”)體系,因此不會導致貧富極度懸殊。相反的,由於新自由主義下政府雖不能將手伸進市場,卻能夠透過為大企業減稅、獎勵並補助投資等方式促進經濟成長,創造就業機會,使社會上下雨露均霑;此即著名的「涓滴理論」或「下滲式經濟學」(“trickle-down economics”)。至於市場資訊的極不對等以及企業財團影響力與一般人民極不對稱等事實,新自由主義菁英及思想掮客隻字不提。因此新自由主義雖有經濟思想的外觀,內涵本質卻是公關行銷,目的在對公眾認知進行操控。當「市場萬能」、「政府是私人企業的累贅」、「政府是效率的殺手」、「所有人都自私自利就會得到最完美群體結果」等教條成為公眾認肯的常識時,這套分配體系的受害者反而成了體系的啦啦隊,護衛企業財團在傷害人民健康、勞工權益、生態環境的同時還享有財富由下往上移轉的「自由」。

「下滲式經濟學沒有用;它從來就沒有用過。」由美國拜登總統口中說出已是新自由主義大行其道四十餘年之後了(註二)。在新冠肺炎肆虐造成財富更急遽集中之前,全球最富有的八位富豪財富已超過全球底端50%人口財富總和。在新自由主義發達的美國,頂端三位富豪財富則相當於全美底端50%人口財富總和。

財富集中最嚴重的後果不在財富本身,而在政治影響力落入極少數人之手,排除了有意義的民主參與的可能性。從人民「知」的權利到人民「做主」的可能,盡皆交由新自由主義菁英們收放調控。民主政治從「一人一票」變成「一元一票」;決策權從為人民服務的政府手中悄悄轉移到頂端「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手中。在氣候能源政策方面,所謂的利益相關者自然是以天然氣、石油、煤炭產業為主,高耗能、高污染的相關下游產業為輔的「碳燃複合體(carbon-combustion complex)」。這群既得利益者的策略已從早期隱匿、封鎖氣候變遷相關知識及打壓恐嚇誠實科學家轉變為務實地承認氣候變遷,但卻利用節能減碳意識的抬頭進行「漂綠」(greenwashing)公關工程,更技巧地從大自然、勞工、消費者、納稅人身上攫取資源財富。

歐盟氣候能源政策主角-碳交易制度(EU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EU ETS)-以「污染者付費」為公關行銷素材,靜悄悄達成「污染者『被』付費」的財富向上移轉效果。碳排大戶首先透過強力遊說促使歐盟碳排總量設定落在不致造成財團獲利減損的水準,接著再遊說歐盟慷慨贈予污染大戶免費碳排配額,最後污染者再將平白獲得的免費碳排配額轉手變賣或將(其實並未)被提高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在新自由主義下,碳排放從民主範疇脫身,進入資訊隱晦的金融市場範疇。人民失去了知與發揮影響力的權利,而原本應由公權力強制淘汰的致命污染物則搖身成為又一項能為頂層創造更多財富的商品。

新自由主義既得利益者扼殺民主、藉此延長致命化石燃料獲利壽命的另一具體作法是誘使並聯合各國政府簽訂暗藏玄機的貿易投資協定。在能源憲章條約(註三)、歐盟-加拿大(註四)、歐盟-美國(註五)(目前擱置)、以及跨太平洋(註六)貿易投資協定中,隱藏在數百數千頁艱澀法律辭藻深處的,是由跨國企業操刀撰寫的「投資爭端解決機制」(註七),目的之一是癱瘓主權國家為因應氣候變遷而逐步淘汰石燃料的決策權。「投資爭端解決機制」賦予跨國財團避開主權國司法體系而在私設的仲裁庭控告主權國家政府的權力,使污染者能要求投資地主國政府撤回保護生態環境但傷及財團獲利的政策,否則須繳付鉅額賠償。由於投資爭端仲裁多是由企業財團律師擔綱,同時其既非司法體系之一環,自無將公益納入考量的義務。隨著全球各地投資爭端解決機制案件數量激增,這套利益衝突問題極度嚴重的體系已成為捍衛跨國財團、扼殺氣候減緩政策的重要工具。

氣候緊急狀態,一個當初百分之一百可避免的情況,因為新自由主義菁英欲扭曲經濟分配、掏空民主實踐而未能避免。如今刻不容緩的氣候減緩行動同樣遭受新自由主義既得利益者的層層阻撓,使所有為因應氣候變遷而提出的對策皆須先過「不撼動新自由主義的分配結構」這一關。在此病態的分配結構下,「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的說法值得商榷:在2015年,全球頂層0.1%人口的人均碳排是底端50%人均碳排的314倍,然而新自由主義分配秩序下的頂層精英非但是最晚遭受氣候災難衝擊且影響最輕微的一群,他們也是主宰全球氣候能源政策的一群。氣候變遷並非純科學問題,氣候減緩也絕非純技術問題。有效氣候減緩的關鍵在於全球人民從新自由主義大夢中覺醒,改變被動接受「專家」擺佈的習慣,主動將政府角色從「為1%服務」復原為「為99%服務」。


(註一)該書被拍成同名紀錄片,中文翻作《全面交易》。
(註二)美國拜登總統2021年4月28日對國會演說。
(註三)Energy Charter Treaty (ECT).
(註四)Comprehensive Economic and Trade Agreement (CETA).
(註五)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 (TTIP).
(註六)Comprehensive Progressiv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
(註七)Investor-State Dispute Settlement (ISDS)或Investor Court System (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