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民族學研究所近日出版新書《道教復興與當代社會生活︰劉枝萬先生紀念論文集》。此書由兩岸道教發展的當代現況出發,反照道教科儀的社區與文化位置,並進一步擴展劉枝萬先生學術遺產的理論意涵。論文集共七篇研究論文,分別就道教於漢人地方社會中的象徵意涵、實踐潛能與社會記憶等各方面,提供了嶄新的材料與觀點,希望能在道教研究社會分析方法的層次上有所突破與創新。

劉枝萬先生(1923-2018)任職於本院民族所二十五年(1964-1989),彼時正是戰後臺灣民間信仰復甦的年代。他對於1970 年代以後臺灣民間信仰大型醮典所做的詳細記錄已成時代絕響。他對道教未來發展的評估是悲觀的。其研究是「現場人類學」的最佳示範,激發數個世代的道教研究者。科儀道教的現場是漢人宗教研究,甚至於也是宗教社會學、宗教人類學領域裡最富有學術挑戰性和啟發性的研究現場。而扣緊這個歷史現場,就是對於劉枝萬先生道教研究最忠實的繼承。經過了時空脈絡的重疊和學術研究成果的累積,本書希望能夠更為立體化劉枝萬當時所描述過的那個道教歷史的現場,並開發出其深刻的理論啟發性,以展現出道教研究之多采多姿且引人入勝的風貌。

新書出版〉《道教復興與當代社會生活︰劉枝萬先生紀念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