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參訪團來臺第四天,捷克科學院副院長哈夫拉斯(Zdeněk Havlas)3日與捷克學研機構代表參訪本院,討論能源永續、生醫研究、量子電腦、人工智慧、COVID-19等前瞻議題。

捷克團訪中研院  暢聊能源永續、生醫研究等學術合作

中研院團隊與捷克參訪團合影。

會中,廖俊智院長與哈夫拉斯談及甲醇可能是未來扭轉氣候變遷的關鍵因素,相談甚歡。廖院長透過自己近期發表在國際期刊《Cell》的研究成果說明,未來如何可能將溫室氣體轉化成甲醇,並以此生產各式高價值含碳化合物。雙方有高度共識,並期許未來有機會能在氣候變遷、新能源應用等重要議題展開合作。

即使來訪時間有限,討論仍相當熱烈。討論議題包括本院基因體中心COVID-19快篩的研究過程、本院物理所透過場效應電晶體(Field Effect Transistor)提供即時檢測及輔助判斷治療新冠病毒,以及本院資訊所利用人工智慧將複雜的音樂即時轉化成樂譜,甚至可以系統性地記錄及分析民族音樂的技術等。

與會的捷克科學院理事會成員西荷洛娃(Hana Sychrova)會後表示,「這幾天連續聽了很多場政策演講後,今天來中研院聽研究很有趣,希望下次可以預留一整天時間來訪」。

本院與捷克科學院長期保有密切的學術研究合作關係,並已於2017年簽訂學術合作備忘錄。豐沛的學術能量也吸引捷克學生來臺,正就讀於本院國際研究生學程(TIGP)化學生物與分子生物物理學學程的博士生Petra Sterbova今天也出席會議,同鄉一見如故,捷克訪團中的大學代表更當場「挖角」,希望她學成後返國貢獻。

近5年雙方互動頻繁,2015年捷克科學院亞非中心於本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設置亞非研究所臺北中心,並派駐訪問研究人員,促進臺灣與中東歐地區的文化交流。2018年哈夫拉斯曾來臺參與本院九十週年院慶活動。今(2020)年3月廖院長更與捷克科學院院長札日曼洛娃(Eva Zažímalová)透過視訊會議談論COVID-19的防疫合作。

(秘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