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球暖化引起的氣候變遷,已經在環境的每個層面產生深遠的影響,在每個人的身邊發酵。我在中小學時代看溫室氣體全球暖化科普書籍時總有個印象:這是個需要重視的問題;但卻是屬於未來世代的問題。這樣的印象,已經被過去20年科學研究與觀測技術的成果粉碎。氣候變遷影響地球上的生物,不是未來式,是現在進行式,尋求解決之道亦是刻不容緩,筆者藉此想與大眾分享:氣候變遷如何衝擊我們的生活;並評述近期幾則媒體對於能源永續調適的看法。


一、暖化與氣候變遷悄然存在你我身邊

我家愛喝龍眼蜜,但這兩年蜂蜜價格不僅飛漲並且缺貨。原因並非是商業炒作,而是因為天候異常導致龍眼不開花(2019年降雨短缺)或是不流蜜(2020春季低溫),使蜂農無蜜可採。2019年5月間例行的蜂蜜評鑑甚至因無蜜可評而停辦。 近兩年在民生消費市場走跳的你我所感受到的農漁產品(荔枝、龍眼、蒜頭、烏魚子…等)價格與品質的波動,其幕後經常肇因於天候異常。近年來農漁業災害損失,皆高達百億產值之譜。聯合國氣候變遷政府間專家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近日發表的「氣候變化與土地報告(Climate Change and Land)」指出: 因為氣候危機,食物會變得更稀少,糧食價格會上升,高二氧化碳環境下種植的作物將失去其營養價值。對於人們的生存而言,這是一場正在上演糧食供應與經濟衝擊的氣候戰爭。

您有過在山林步道間被小黑蚊叮的奇癢無比的經驗嗎?小黑蚊適合生長的溫度範圍約在攝氏18-32度間,早年只在東部南部出現的小黑蚊,近20年來,因為氣候暖化與觀光旅遊興起,已攻陷全臺,全年無休。隨著氣溫暖化,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的活動範圍已經擴大到南北半球的溫帶地區。過去只威脅熱帶居民的疾病,未來將蔓延到較高緯度(1)。這些對人畜以及作物相關的病蟲害,將在不久的未來越演越烈。更有研究學者指出:全球公共衛生安全體系與生物多樣性最大的威脅,來自於氣候變遷(2)。

 

二、改善氣候變遷刻不容緩

根據IPCC的報告,如果人們生活模式一切照舊不做改變(business as usual),地球溫度到2100年將會上升超過攝氏4度,遠遠高於巴黎協議氣溫上升2度的減碳目標(註:巴黎協議內容為控制溫度上升在2度內,並希望以1.5度作為目標)。雖然上節提到的氣候威脅在未來將持續發生,但IPCC報告亦指出減碳調適可以減緩暖化的速度,有效抑制氣候變遷相伴之極端天候所衍生的災害。

巴黎協議後,各國提出的減碳承諾仍然無法達成氣溫上升2度的目標,因應這個落差,目前國際間的新趨勢是更積極的淨零碳排(net zero footprint,即所有人為產生的溫室氣體透過減碳調適與固碳完全自大氣中移除)承諾;目標要在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這個承諾意味著:(1)相關的調適措施必須盡快行動。IPCC報告指出,減碳措施越晚開始,達成目標的困難度越高。 Greta Thunberg,2019年以15歲的年齡登上聯合國氣候高峰會的講台,呼籲大人們對氣候變遷採取積極行動,否則猶如在孩子面前偷走他們的未來;(2) 淨零碳排的關鍵在於有效生產與使用綠能。

 

三、綠能有多綠之爭:從 Planet of the Humans淺談

Michael Moore與Jeff Gibbs於2019年問世的可再生能源的紀錄片「Planet of the Humans」在環境人士間引發喧然大波(3)。這部目前點閱率超過八百萬次的紀錄片內容認為:現今的綠能並無法滿足人類的能源需求,並直指生殖能、風能、與太陽能等並不如表面描述地那般綠能。我在此以個人角度談談這部環境紀錄片中的幾項論述觀點。

太陽能板真的是綠能嗎?影片中認為太陽能板的製造流程耗能頗劇,因此總結從製造裝設、蒐集太陽能、電網輸送的各個環節(lifetime),使用太陽能板的耗能多于節能。我認為太陽能板的製造固然需要能源,但需要一定的能源用以製造新能源的事實並非太陽能獨有;一樣存在於其他如火力或核能發電的能源形式。而能源效率這個看似大哉問的題目已有完整的研究證實:目前太陽能板的能量返還時間(energy pay-back time,意指生產的能源量相當於製造所需能源)依日照量與科技而異,從數月到數年不等(4)。影片中的論點肇因於其引用的太陽能轉換效率過低。

可再生綠能無法取代化石燃料。影片中以德國為例陳述:即使該國已有許多舉措投入再生能源的製造;太陽能與風能依然只占總耗能的5%以下,並以此論述可再生綠能無法取代傳統能源形式。我雖無從得知片中引用的資料來源,但卻可以在網路資訊時代中搜尋到:德國聯邦經濟能源部2019年的資料顯示;可再生綠能占該國當年電力總產能約40% (5)。 陽光普照的澳洲亦是再生能源利用的另一個模範生。去年間偶然讀到的一篇報章報導指稱:南澳地區早在數年前,就因為可再生綠能投入供電網之故,致使供電成本下降、電價降低而間接導致燃煤火力電廠的關閉(6)。南澳地區已於2016關閉最後一組火力發電機組;澳洲政府亦於2020年5月發表聲明,可再生綠能預期在2025年將占全國總供電量的75%。小國寡民的紐西蘭以及冰島目前已100%使用再生綠能發電,化石燃料僅用於供暖與交通運輸(7)。我們雖然沒有足夠的資料從科學的角度去支持或是否定片中可再生綠能無法取代化石燃料的結論。上述國家的例子無疑地給了我們對再生綠能起而行的動機與希望。

 

四、坐而言起而行:能源新契機

雖然我並不同意「Planet of the Humans」影片中的若干論述,卻被其中的一個說法觸動: 「無限的成長是自殺行為(Infinite growth is suicide)」。無限成長的能源需求確實不可能在有限的地球上永續經營。我希望藉此分享我認為如何從個人出發,從降低碳排的方面對抗氣候變遷。

節約能源降低需求成長以外,當我有選擇時,我願意支持綠能的使用購買主動承諾低碳排的商品。在轉型的道路上,也許個人需要付出較多的經濟成本(例如:較高的商品價格 ,但我相信惟有消費者與民眾做出行動,才能促進工商業與政府部門作出系統性的變革。

或是在可能的狀況下降低車輛的使用與使用高能源效能的車輛: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報告指出:無車輛的生活方式,在工業現代化國家可降低個人最高達25%的碳排量。例如:在公共交通網建置良好的地區,我願意以捷運加上Ubike作為交通方式。

還有合理降低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取與購買當地畜產,因為全球畜產養殖的總碳排相當驚人。在我無法轉型為素食者的狀況下,我願意合理降低肉類在膳食中的比例,並盡量選擇運輸距離短(low food miles)的食物(與商品)。

最後,盡力降低飛行里程。民航機飛行至今尚未能使用再生綠能作為燃料,一個3到4小時航程的正常商務航班(相當於桃園機場飛到大阪關西機場),大約相當於開發中國家一個人一整年的碳排量。在COVID-19席捲全球的2020年,遍及世界的線上會議陰錯陽差地為減少飛行碳排作出貢獻。

我偶爾也會自問:我可以做什麼?我一個人有差嗎?有什麼事會因我而改變?但我寧可相信聚沙成塔的概念在這一場氣候戰爭中會應驗。因為這是一場關乎生態平衡、糧食安全、經濟狀況、疾病傳播的抗爭;是不易感受卻與你我切身相關的大事。因為我們都不想當Greta Thunberg口中偷走孩子未來的大人。愛看電影的我,在受到「Planet of the Humans」刺激之後,趕緊再看一部「2040」補血。由澳洲導演Damon Gameau執導的這部紀錄片(8)持另一種我較為認同的信念:藉由科學與教育的力量,人們有機會用現有的科技配合行動,在可見的未來(片中說的即是2040年)消彌氣候變遷產生的威脅。

 

參考資料

  1. Ryan SJ, Carlson CJ, Mordecai EA, Johnson LR (2019) Global expansion and redistribution of Aedes-borne virus transmission risk with climate change. 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13(3): e0007213.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ntd.0007213
  2. C. J. Carlson, K. R. Burgio, E. R. Dougherty, A. J. Phillips, V. M. Bueno, C. F. Clements, G. Castaldo, T. A. Dallas, C. A. Cizauskas, G. S. Cumming, J. Doña, N. C. Harris, R. Jovani, S. Mironov, O. C. Muellerklein, H. C. Proctor, W. M. Getz, Parasite biodiversity faces extinction and redistribution in a changing climate. Sci. Adv. 3, e1602422 (2017)。
  3. Planet of the Humans目前在Michael Moore的YouTube頻道。
  4. T.M. Letcher and V.M. Fthenakis: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Solar Energy Systems: With Special Focus on Photovoltaic Systems. Academia Press (2018). 本文引用數據圖示於該書圖22.5。
  5. https:/www.bmwi.de/Redaktion/EN/Artikel/Energy/energy-data.html. 各項數據圖示於https:/www.cleanenergywire.org/factsheets/germanys-energy-consumption-and-power-mix-charts.
  6. 因當時的報紙已不可考,於此提供相關報導: https:/reneweconomy.com.au/last-coal-fired-power-generator-in-south-australia-switched-off-88308/
  7. https:/arena.gov.au/blog/75-renewable-nem-possible-by-2025-aemo/
    https:/reneweconomy.com.au/iceland-a-100-renewables-example-in-the-modern-era-56428/
    https:/www.mbie.govt.nz/building-and-energy/energy-and-natural-resources/energy-statistics-and-modelling/energy-publications-and-technical-papers/energy-in-new-zealand/
  8. 臺灣即將在Google Play上映,網址https:/whatsyour2040.com/see-the-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