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1891-1962),安徽績溪人,新文化運動的重要推手,他不只領導的白話文運動改變了現在華語使用者的溝通方式。更在對日抗戰時出任駐美大使,促成中美合作抗日;雖然與執政黨關係密切,卻畢生信仰自由與理性,堅持學術獨立與人權。縱使過世逾半個世紀,留下的影響至今仍然深刻。

[專刊特稿] 世亂遭飄蕩,但能在此找到一席平靜──胡適紀念館

▲胡適故院長

1956年,旅居美國的胡適寫信給中研院史語所所長李濟,表示想要在院內借地建屋,就地利用史語所的藏書,續寫年輕時未完成的著作。隔年年底,蔣中正總統發表胡適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並將自己《蘇俄在中國》英文版的版稅撥下,再由中研院補足餘款,在院內建了一棟小洋房供胡適居住與辦公。

胡適自美來臺就任院長後,致力於國家學術的獨立發展,為當時的臺灣拔擢了一批學術菁英,並在吳大猷的協助下擬定〈國家發展科學培植人才的五年計劃的綱領草案〉,促成「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的創立,奠定臺灣60年來人文與科技發展的重要基礎。

1962年2月24日,胡適在院士會議送客時因心臟病發猝逝,享年72歲。同年12月,院方於胡適生前住所成立「胡適紀念館」。1964年胡適生前好友史帶先生(C. V. Starr)捐贈美金2萬5千元給中研院,作為胡適紀念館基金,院方利用一部分款項在故居旁建造一座陳列室介紹胡適的生平與貢獻,於1965年2月24日正式對外開放。

胡適紀念館分為三個部分:胡適故居、陳列室以及胡適墓園。其中故居與陳列室在中央研究院院區內,墓園則座落在院區旁的胡適公園內。胡適紀念館是胡適終老之處,所以這裡可謂得天獨厚,館藏以晚年的書信、照片、手稿、藏書與文物為大宗。透過這些館藏可以更進一步帶領我們貼近胡適及其所處的世界。

[專刊特稿] 世亂遭飄蕩,但能在此找到一席平靜──胡適紀念館

▲館內陳列室一隅

胡適住進中央研究院院長宿舍時的南港舊莊還是鄉野,當時政府希望他在生活上更加方便與舒適,所以故居內現代化衛浴設備都由國外進口,是政府一項貼心的禮物。胡適留學時所見美國的現代化生活就是設定為中國/臺灣的未來要過的生活,也由於胡適實際體驗過現代化生活,所以對於中國/臺灣未來的考量總是理性而不極端,計畫首重穩健踏實。

[專刊特稿] 世亂遭飄蕩,但能在此找到一席平靜──胡適紀念館

▲胡適故居客廳

陳列室包括常設展與專題特展,常設展主要是以編年敘事,配合文物以胡適的感情世界、學術文化成就、近代中國以及晚年歲月與台灣為四個主軸;以中國/臺灣現代史上的不同身份:學者、思想家、政論家、外交家以及自由民主的人權鬥士來介紹胡適一生。

目前特展部分是胡適紀念館回應新文化運動一百週年所精心策劃的「終身大事:胡適及其友人的婚姻人生」。在新文化運動中,除了廣為人們討論的德先生(民主)與賽先生(科學)之外,這次特展呈現了另一個更貼近社會生活的視野,藉由胡適、陳衡哲、趙元任、傅斯年、徐志摩以及魯迅的婚姻,我們可以清楚地看見,現在想當然耳的婚姻自主與男女平權,都有著漫長且崎嶇的認知過程。「婚外情」、「離婚」、「遺棄」等議題在新文化運動時期被重新檢視時,處處可見傳統觀念與進步價值衝突造成的無所適從。從他們面對婚姻人生的無力、無奈或無情,到平權認知的天經地義、理所當然,這條路並不輕鬆,軌跡更是值得重訪。

[專刊特稿] 世亂遭飄蕩,但能在此找到一席平靜──胡適紀念館

▲《胡適全集:胡適時論集》8冊及《胡適全集:胡適中文書信集》5冊。新版《胡適全集》檔案來源主要為胡適紀念館藏及中國社會科學院近史所1949年以前的胡適檔案數位檔,並兼搜羅自報刋、雜誌、出版品、網路等資料彙編而成,共分為《文存》、《書信集》、《時論集》、《日記》、《詩存》、《單行本論著》以及《文章編年》等60冊將陸續出版。

 

 

[專刊特稿] 世亂遭飄蕩,但能在此找到一席平靜──胡適紀念館

開放時間:星期二~六 9:00-17:30,國定假日不開放參觀

官網:http:/www.mh.sinica.edu.tw/koteki/

線上館藏資源:http:/www.mh.sinica.edu.tw/koteki/metadata.aspx

[專刊特稿] 世亂遭飄蕩,但能在此找到一席平靜──胡適紀念館

研之有物〈今天就去胡適家走走吧!胡適紀念館〉
https://research.sinica.edu.tw/hu-shih-memorial-hall/

[專刊特稿] 世亂遭飄蕩,但能在此找到一席平靜──胡適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