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時 20 年的臺灣家庭追蹤調查

成年子女誰最常探視父母?夫妻相對收入和婚姻品質有什麼關係?幸福感有年齡和世代差異嗎?這些研究從親子、性別、世代等不同角度,探討社會重要議題。不過,它們其實有一個共同基礎──研究數據皆來自中研院「家庭動態資料庫」。這個至今已追蹤 20 年的臺灣家庭調查,就像用問卷紀錄庶民生活,不僅是學術研究者的寶庫,也是觀察臺灣社會變遷、提供政策建議的重要依據。研之有物專訪資料庫現任召集人與專案經理,談談如何運作規模龐大的調查計畫。

不分世代,妻子做更多家務

「你們看過《厭世媽咪日記》嗎?」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于若蓉描述她的研究成果,臺灣妻子就如同《厭世媽咪日記》(Tully)中的莎莉賽隆,她飾演一位帶著三個孩子的年輕母親,日日困在無窮的家務中,焦頭爛額,但先生卻只忙於工作。

于若蓉說:「雖然世代價值觀有差異,但不同世代的女性無論有沒有工作,都要負擔大多數的家務!」

從事經濟研究的于若蓉,身兼中研院家庭動態資料庫(Panel Study of Family Dynamics, PSFD)的計畫召集人,她從大量的資料庫追蹤資料,萃取研究主題。家庭動態的訪談問卷細緻豐富,勞動、家庭、性別等不同領域的研究者,都可以從中撈取感興趣的資料。于若蓉自己相當關心女性的家庭角色,便透過調查數據,進行了夫妻權力分工、代間流動、已婚女性工作時數與幸福感等相關研究。

「晚婚」、「不婚」是臺灣女性的現在進行式,從調查數據確實可看出這個結果。她認為,女性選擇進入家庭前會考慮許多,其中一項或許便是「家務分工」。

「臺灣女性就業率高,教育程度率也高,又出了一名女總統,如果自勞動、教育的面向,會覺得性別平權很正向,但我從家庭面向的問卷資料,看到的並不是這樣。」于若蓉表示,

無論妻子有無工作,丈夫做家事的時間都差不多,代表家務分工存在著性別差異。

于若蓉從家庭動態資料庫的訪談進行研究,發現職場、家務蠟燭兩頭燒,仍是臺灣跨世代已婚女性的現況。圖片來源│iStock

于若蓉從家庭動態資料庫的訪談進行研究,發現職場、家務蠟燭兩頭燒,仍是臺灣跨世代已婚女性的現況。 圖片來源│iStock

 

二十年追追追!臺灣最大規模家庭調查

家庭動態資料庫計畫是由中研院人社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所進行,最核心的關鍵就是「持續的動態追蹤」。資料庫從 1999 年定期調查訪談,第一批樣本追蹤至今已 20 年,持續追蹤人數超過 6000 人。

于若蓉強調,這不是一次性的調查,也並不是每次重新抽樣的調查,而是對同一批受訪者「一直」追蹤下去。計畫目的是理解家庭與家庭中的個人,在勞動、教育、性別等諸多面向的長期變化與影響原因。

資料庫以臺灣本島家庭為主,樣本包含原住民族、新住民等不同族群。2004 年起,調查地區擴增中國浙江、福建、上海三省市。于若蓉表示,選擇這三個中國省市是因為與臺灣社會、文化、地緣接近。

臺、中的調查一比對,有些意外發現!于若蓉舉例,臺灣已婚夫妻與丈夫父母同住的比例高於中國,與妻子父母同住的比例則低於中國,傳統「孝道」觀念在臺灣保存較完整是主要原因。

這打破了研究者原本的預設,不論家務分工、選擇與夫家或妻家父母同住,都顯示臺灣的家庭觀相對中國更「傳統」,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更明顯。

 

家庭資料庫的主樣本抽樣,採用分層多階段抽樣(stratified multi-stage sampling),各層用抽取率與單位大小成比例(probabilityproportional to size, PPS)的等距抽樣法。step1:以符合出生年次的戶籍人口資料作為抽樣清冊。step2:依照發展程度,做鄉鎮市區的分層。step3:各層採等距抽樣法,逐步抽出鄉鎮、市區、村里,最後抽出訪問對象。圖說設計│劉芝吟、林洵安資料來源│于若蓉、黃奕嘉

家庭資料庫的主樣本抽樣,採用分層多階段抽樣(stratified multi-stage sampling),各層用抽取率與單位大小成比例(probabilityproportional to size, PPS)的等距抽樣法。 step 1:以符合出生年次的戶籍人口資料作為抽樣清冊。 step 2:依照發展程度,做鄉鎮市區的分層。 step 3:各層採等距抽樣法,逐步抽出鄉鎮、市區、村里,最後抽出訪問對象。 圖說設計│劉芝吟、林洵安 資料來源│于若蓉、黃奕嘉

 

要看更完整的精采文章,請至研之有物官網:

http:/research.sinica.edu.tw/psfd-family-panel-survey-taiwan-yu-ruoh-rong/

(趕快點進來喔!還有更多精采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