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9月中央研究院的國內院士季會邀請知名導演/編劇王小棣,跨域分享製作戲劇的經驗與甘苦談。王小棣一開場對在場院士提問:「戲劇是什麼」,旋即有院士舉手回以「戲劇即人生」。王小棣笑了笑說,這當然是一個很正確的答案,戲劇確實就是人生。但他接著補充,其實戲劇更像是一場「生存遊戲」。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這句話完全反映在王小棣的人生實戰。他說,曾經拍攝醫療劇中的實習醫生因注射時過於緊張而找不到病人血管的片段。後來,有一次換自己真的去醫院抽血時,醫生還真的找不到他的血管,嘗試好幾次後,資深護理師才說,算了算了。

類似這些社會中真實上演的「人的故事」最能吸引王小棣的目光。走過二、三十年的戲劇生涯(包含導演、編劇等),王小棣認為戲劇運用許多元素跟功夫,常常是為了要闡述一種「人生困境」。而為了能夠更接近實際狀況,並將某個人生的主旨表現出來,導演或編劇得時常潛入他人的人生境遇中,如同打一場生存遊戲。

過去訪問國共軍事的題材、白色恐怖題材等苦難流離、悲苦喜痛的經驗遂成為王小棣製作戲劇的初衷與養分。他認為,能夠持續地面對辛苦的戲劇工作,其實不是為了自身成就或獲獎。真正驅使他的是,藉由戲劇這個媒介,把許多歷經風霜的人生故事寫成劇本、拍成影像。

「這是一種使命感」王小棣說,戲劇工作讓他必須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做功課,因為每面對一個新的人生故事,也就學到了新的觀念和生活方式。王小棣說,唯有真實地去感受到這些人生故事,並設身處地感受這些生命的苦難,才有辦法更勇敢地面對拍片或做戲劇所遭遇的各種困境。

談及近年因網路興起或媒體聚合所導致電視節目景氣萎縮。王小棣認為,現今社會是需要一個平台能夠針對各種議題進行溝通與發表,而可以提供給大眾思考機會的重要平台就是電視戲劇!人生的故事可以分享、溝通,許多社會議題,如單親家庭、家庭功能的衰退、正義或暴力等,如果能夠先在戲劇上接觸或意識到,當社會發生類似的問題時,不僅能提早思索,也將有更強大的知識背景去面對。

王小棣不斷強調,電視戲劇正是能夠進行社會溝通的一個重要平台。他希望大眾能夠將戲劇放在心裡,即使媒體平台受到考驗、或有人認為媒體素質需再提升,但他仍以戲劇工作為榮。因為他要做的是,繼續在這個平台上讓更多觀眾看到不同的人生故事,將故事散播出去,並讓觀看者獲得啟發與思考。

王小棣藉由分享自己在拍戲做戲現場的大小事,吸引院士了解戲劇工作的喜怒哀樂,杜正勝院士、鍾邦柱院士也在QA時間詢問導演更多戲劇工作與人生經歷的交互作用;與王小棣導演為舊識的吳成文院士更非常開心王小棣導演能夠來到季會現場!演說最後,王小棣播放他替「罕見疾病基金會」監製的微電影〈愛。點名──不罕見的生命〉,運用影像視野,讓罕見生命力傳遞至在場聆聽的每個人心中。

(秘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