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本院地球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地球所)參與之「新南向國家地球科學重點科技合作研究深耕計畫」已於107年6月規劃啟動。本計畫在科技部支持下,由本院地球所所長鍾孫霖院士擔任主持人,並於地球所設置辦公室。本院長期致力於國際科技合作及學術交流,透過此計畫,臺灣可望在地球科學領域,與東南亞及大洋洲國家有更深入的科研合作。

本計畫以「雙島國際」、「智慧災防」和「學術深耕」為主軸,以我國離島及東南亞國家為基地,強化合作協議工作的內涵,期望提升科技外交效益。目前各國或跨國的重點及科技議題規劃包括:地震與地殼結構研究、地震災害研究與防治、火山災害研究與防治、山崩與洪氾災害研究與防治、空間與遙測技術的推廣應用等。計畫執行至今屆滿1年,成果豐碩;除持續原有交流計畫的合作夥伴外,本計畫已陸續與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簽署合作備忘錄共8件,培訓人才13人,雙邊會議及工作坊共11場次,移地研究及人員互訪60人次,6篇國際期刊論文發表,並有6件合作計畫正進行中。

本計畫將配合目前臺灣已參與的國際組織活動,透過駐外科技組,發展實質新南向合作。國際組織包含:亞太經合會緊急整備工作小組(APEC-Emergency Preparedness Working Group, EPWG)、貝蒙論壇(Belmont Forum),以及中研院長期參與的國際科學總會災害風險整合研究(ICSU-Integrated Research on Disaster Risk, IRDR)[1]、未來地球(Future Earth)[2]和全球地震模型(Global Earthquake Model)。

本計畫於今(108)年6月10日在臺灣大學舉辦「推動東南亞地區國際地球科學研究合作與智慧減災國際研討會」(Promoting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of Earth Sciences and Smart Disaster Reduction in Southeast Asia, ICE-SEA),除了與既有的工作夥伴鞏固合作關係,更希望能與潛在的合作對象討論未來研究工作主題、強化雙邊交流。

本次國際研討會中,科技部鄒幼涵次長及臺灣大學羅清華副校長親自致詞,歡迎來自東南亞各國政府機關及學研機構之代表團。期望藉由此次大會串聯臺灣在東南亞地區進行科研合作的夥伴,建立區域合作聯絡網模式,並進一步尋求更多可能的合作議題。

本次會議除了我國學者外,邀請了共9國(印尼、馬來西亞、緬甸、紐西蘭、菲律賓、索羅門群島、東帝汶、泰國、越南)約37名來自東南亞各國官、產、學界的來賓。

中研院與東南亞、大洋洲國家共推科技合作

圖:與會人員團體合照(左1:科技部智慧災防新南向總主持人:鍾孫霖院士,左5:科技部鄒幼涵次長,右4:臺灣大學羅清華副校長,右3:科技部自然科學及永續研究發展司林敏聰司長)

--

[1]中研院參與國際科學理事會(ISC)及聯合國國際減災策略組織(UN-ISDR)共同支持的國際災害風險整合研究計畫(IRDR),所成立的國際災害風險整合研究臺北卓越中心(IRDR ICoE-Taipei),於101年9月併入本院永續科學中心,建構國內外災害防治相關研究領域的國際網絡及交流平台,並推動相關國際合作事宜。

[2]中研院亦積極參與國際跨領域永續科研計畫─未來地球 (Future Earth) 之發展與運行,並協助未來地球委員會中華民國委員會之運作。據此,本院永續科學中心已舉辦多項與永續科學及災害防治相關之國際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