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化到漫畫
《 CCC 創作集》這本以臺灣文化為題材的漫畫人文誌,累計銷量高達上萬本,更孕育出《異人茶跡》、《北城百畫帖》等人氣單行本,堪稱臺灣漫畫家的練功坊。在粉絲引頸期盼、文化部支持下,將於 2017 年底強勢回歸!

2015年,臺灣人自產自銷的 《 CCC 創作集》宣布停刊時,粉絲在網路上哀鴻遍野! 攝影│張語辰
你是否感到疑惑,《 CCC 創作集》團隊專訪為何出現在中研院的「研之有物」網站?
答案揭曉,因為「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正是《 CCC 創作集》的幕後推手,製作團隊與中研院各領域研究員合作,巧手發掘臺灣歷史、民俗文化等題材,將人文向的科普知識,轉譯成輕鬆有趣的漫畫作品,製作成一本又一本的《 CCC 創作集》。
本文於「漫筆虛實 CCC 創作集數位體驗展」中,專訪《 CCC 創作集》專案負責人──黃冠華。在拿到熱騰騰的新漫畫雜誌前,一探製作團隊的幕後秘辛!

「漫筆虛實 CCC 創作集數位體驗展」中,將二次元的漫畫,轉化成行動裝置 AR (Augmented Reality),穿梭時空認識台灣的文化歷史。 圖片來源│CCC 編輯部
《 CCC 創作集》的運作模式?
我們除了不用自己鋪貨銷售,運作上如同一間小型漫畫出版社。對漫畫家來說我們是責任編輯,漫畫創作過程中的資料收集、劇情企畫到台詞校對,我們都會參與其中。
專案開始後,我們會像漏斗一般,從中研院各院所的研究領域中,篩選出適合轉譯的創作題材,再與漫畫家開會討論,由漫畫家自己選出感興趣的繪製主題,並向我們提案。

《 CCC 創作集》編輯團隊如火如荼地討論中。 圖片來源│CCC 編輯部
漫畫內容談到較專業的部分,會請中研院研究人員或相關領域的老師監修,像是臺灣史領域的翁佳音老師、東亞史領域的張哲嘉老師。目前合作的老師都還蠻開放的,只會對一些「毀滅性的錯誤」提出修正,像是邏輯謬誤、或歷史時程完全顛倒。
中研院的研究,如何融入《 CCC 創作集》的漫畫?

〈邢大與狐仙〉背後隱含的性別議題,值得深入探討。 資料來源│《 CCC 創作集 01:典藏、創意、狂想》
以〈邢大與狐仙〉為例,我們先收集中研院明清檔案工作室提供的研究摘要,故事原型資料來自〈明清內閣大庫檔案〉的刑部移會檔案,它有點像法院判決書的總匯集,民間的離奇怪案非常多,比現今的蘋果日報還精彩。
漫畫家艾姆兔看了王一樵老師彙整的研究內容後,發現邢大的故事精彩程度不輸八點檔,再加上艾姆兔的個人風格詮釋,最終產出這部創作,而我們在中間扮演媒合的編輯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