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的歷史
移動迷宮:臺南舊城區

日治初期繪製的臺南舊城區地圖,你有信心走出這座移動迷宮嗎? 圖片來源│「臺南市區計晝委員會日誌、臺南市區計畫委員會規程、臺南市區計畫委員會議事錄、臺南市區計畫委員會文書收受發送簿、臺南市區計畫委員會審議事項ニ付取調報告」(1899 年 09 月 01 日),〈明治三十五年十五年保存追加第四卷附一冊〉,《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4709001。
《臺南歷史地圖散步》主編李佳卉說明,根據 1895 年日軍來臺的紀錄,當時臺灣的家屋陰暗潮濕,沒有上下水道,道路滿是泥濘、禽畜的糞便,鼠疫和瘧疾也猖獗。因此,後藤新平來到臺灣這個殖民地,以公共衛生作為施政方針,陸續推動臺北、臺南、臺中等地的市區改正計畫。
臺南相較於臺北、臺中,歷史發展更加悠久,從荷治時期成為政治與商業中心,舊城區的人口相當稠密,街道分布如同一座移動迷宮。日治初期,這座大迷宮對於統治、交通、救災構成了阻礙,因為初來乍到的官兵和旅人,經常會在巷弄間迷路。因此,必須重新設計市區的道路。

棋盤式的街道,加上圓環和放射狀道路,形成對角線的捷徑。 圖片來源│「臺南市區計晝委員會日誌、臺南市區計畫委員會規程、臺南市區計畫委員會議事錄、臺南市區計畫委員會文書收受發送簿、臺南市區計畫委員會審議事項ニ付取調報告」(1899 年 09 月 01 日),〈明治三十五年十五年保存追加第四卷附一冊〉,《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4709001。

紅線是市區改正後的道路,臺南舊城區與城外變得四通八達。 圖片來源│「台南市街ニ家屋建築規則施行認可」(1911 年 11 月 01 日),〈明治四十四年十五年保存第四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5343015。
要看更完整的精采文章,請至研之有物官網:
http:/research.sinica.edu.tw/roundabout-tainan-historical-map-digital-cultures/
(趕快點進來喔!還有更多精采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