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俗文物中,能發現哪些道理?

你以為「圖文部落客」是現代產物?走進中研院文哲所李豐楙研究員的收藏世界裡,你會發現老祖宗將「文字」化為「圖像」的功夫發揮得淋漓盡致!這些被用來祭祀祈福,或作居家擺設的圖像,其中蘊含的文學與宗教意義,早已普及於古人的日常生活。

畫中有話!原來古人的日常生活這麼文青?

古人以八仙的形象結合八德的文字,透過文圖結合的趣味傳遞教義。 資料來源│文哲所圖書館

 

我們熟悉的明代四大奇書、歷史小說與民俗傳說,本來只是藉由文字記載或口耳相傳,但在古代畫師的巧手轉化下,一個個故事化作雅俗共賞的藝術品,得以深入民間,流傳至今。

李豐楙研究「道教文學」數十年,是一位「道士教授」,除了取經於現有文獻,進行田野調查,為了尋求書本以外的研究題材,也購入數量豐富的民俗文物。

他的收藏大多是民間工藝品,從廟宇到私家廳堂皆有懸掛,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而不會讓人有霧裡看花的感覺。由於鑑賞門檻低,而可看性高,研究之餘會不定時舉辦展覽,分享給大家同飽眼福。

畫中有話!原來古人的日常生活這麼文青?

藉由民俗文物,李豐楙想傳達一個觀念:「學術可以很深奧,也可以用很通俗的方式與大家分享。」
攝影│史冀儒

 

同一幅畫,在不同場景下擁有不同意義

 

畫中有話!原來古人的日常生活這麼文青?

儀式畫既是圖畫也是儀式,僅擷取文本中的部分情節,就能產生無限寓意。
資料來源│文哲所圖書館

 

李豐楙於調查過程中發現,廟宇就像一座博物館,其中的雕刻、壁畫與裝飾物,都是由傳說或小說故事演繹而成,作品出處不一定有宗教意涵,但放在寺廟場景的語境中,畫的意義就會被神道化。

以掛軸「三英戰呂布」為例,這場精采絕倫的高手對決,僅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橋段,被繪製成圖像放進廟宇後,呂布即被貼上邪道反派的標籤;而張飛、趙雲、關羽三位英豪,則是代表正方角色。

整幅畫就被賦予「邪不勝正」的宗教意涵,成為一種「儀式畫」,懸掛廟中即可博取吉祥。

安鎮圖,代表人們尋求安定的宜居心理

比人還高的「五嶽真形圖」,是李豐楙最喜愛的收藏之一,此圖來自中嶽嵩山的碑文拓本,為明代萬曆年間所刻繪的。

畫中有話!原來古人的日常生活這麼文青?

用來安鎮五方國土的「五嶽真形圖」。 資料來源│李豐楙提供

真形,指物體真實的形象,主體的五個符號,從山頂向下俯瞰的鳥瞰形象,簡化而成來代表五嶽神君的真形,宛如空照圖一般,擺放位置亦是按照五嶽實際方位佈局。

「五嶽真形圖」可追溯自傳統的五嶽信仰,屬於道教護符範疇,當時人們相信登山旅行,配戴此圖就可獲得神靈庇佑。

皇帝為求國土安定,百姓能住得安心,遂將此圖刻於大石碑上,作為禮官與道士祭祀之用,屬於安鎮圖的一種。

另一幅安鎮圖的主題是:「庚辰鎮壓無支祁」,屬於文學結合宗教的題材。據《太平廣記》記載,庚辰助大禹制服水怪無支祈,平息水患。依此典故,畫師讓庚辰手持八卦、紫微正照方牌,騎壓在無支祈上,從而賦予安鎮之意。

洪水氾濫的地區,在家中廳堂或廟堂上供奉此圖,冀望能遠離水災!

畫中有話!原來古人的日常生活這麼文青?

描繪「庚辰鎮壓無支祁」的故事,常被掛在容易水災的地方,以安鎮水患。
資料來源│李豐楙提供

 

 

要看更完整的精采文章,請至研之有物官網:

http:/research.sinica.edu.tw/lee-fong-mao-art-work/

(趕快點進來喔!還有更多精采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