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若時光寶盒的臺史所檔案館

本文從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嚴選兩宗館藏,透過「日記系男孩──葉盛吉」的個人觀點,與「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的資料分析,重現日治時期臺灣人生活的光景。

少年維持著煩惱:葉盛吉日記

請試著想像,若你是一名出生在 1923 年日本大正民主時代的臺灣青年,住在學校宿舍裡,努力想考上高等教育學校,卻面臨皇民化運動的身分認同考驗,你會有什麼感覺呢?

 

日治時期至國民政府接收臺灣,當時青年的煩惱與熱血,不亞於當今的厭世代,而這些心情真實地被記錄在《葉盛吉日記》中。圖│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提供(資料來源│《葉盛吉日記(一)1938-1940 》封面)

日治時期至國民政府接收臺灣,當時青年的煩惱與熱血,不亞於當今的厭世代,而這些心情真實地被記錄在《葉盛吉日記》中。 資料來源│《葉盛吉日記(一)1938-1940 》封面,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提供

 

《葉盛吉日記》是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珍藏的「葉盛吉文書」一部分,由葉盛吉本人以工整的日文書寫,始於 1938 年 15 歲前往澎湖進行「臨海教育」,終止於 1950 年被國民黨逮捕的前一天。

本文暫不概述葉盛吉成年後的艱辛生平,而是聚焦在就讀臺南第一中學校的校園生活。透過日記描繪的點滴,你會發現原來從古至今,少年少女維持的煩惱都那麼相似!

 

澎湖臨海教育、日本修業旅行

 

臺灣人葉盛吉,以優異成績進入臺南第一中學校與日人共學。除了課堂接觸現代化學科、民主思潮,也透過「澎湖臨海教育」和「日本修業旅行」,類似現今的戶外教學,在開放水域學習游泳、鍛鍊精神體魄,並周遊日本見證進步的建設、體驗文化風情。

現今的學生若有機會到澎湖戶外教學,大多在海灘踏踏浪、拍拍照,但 1938 年葉盛吉跟隨學校前往接受臨海教育,真槍實彈地在澎湖西邊的海灘學習游泳。

日記裡除了讚嘆澎湖海水真的非常乾淨、有許多珊瑚礁,也寫道當時辛苦的情景:「依游泳能力分成三班,我們與老師排成一橫列,游到遠方。回程非常吃力,波浪很大,難以寸進。因為喝了相當多的鹽水,喉嚨刺痛。」

葉盛吉認真的精神,除了透過游泳體現,也在 1939 年日本修學旅行日記中,以令人驚嘆的作為展現──「蒐集日本各地印章」。在 21 天的旅程中,共蒐集了 200 多枚完整漂亮的紀念章,而且顏色繽紛多樣。

 

1939 年 7 月 10 日,葉盛吉跟著學校搭乘大阪商船「蓬萊丸」,從基隆出發至福岡,並一路周遊至東方的日光市,沿途留下完整的日記和紀念章。圖│《葉盛吉日記(一)1938-1940 》內頁,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提供

1939 年 7 月 10 日,葉盛吉跟著學校搭乘大阪商船「蓬萊丸」,從基隆出發至福岡,並一路周遊至東方的日光市,沿途留下完整的日記和紀念章。 資料來源│《葉盛吉日記(一)1938-1940 》內頁,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提供

 

1939 年 7 月 10 日,葉盛吉在日記中,蓋了大阪商船「蓬萊丸」的印章。圖│「1938 年至 1940 年校外教學遊記與日記」,葉盛吉文書,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提供

1939 年 7 月 10 日,葉盛吉在日記中,蓋了大阪商船「蓬萊丸」的印章。 資料來源│「1938 年至 1940 年校外教學遊記與日記」,葉盛吉文書,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提供

 

出遊前除了打包行李,葉盛吉也先了解各城市的概況,例如人口文化、交通建設等等,並將這些所見所聞記錄在日記中。

1939 年 7 月 11 日的日記中寫道:「車站前的博多人偶很好看。攤販和賣冰的很多,有賣香蕉的,也有什錦麵。水蜜桃多,來來往往的人也很多,不愧是人口三十萬的都市,卻沒有太多大型的建築。」而 7 月 20 日搭乘特急電車離開奈良的八木站時,日記描述:「軌道是寬軌,車速之快稱得上日本第一。向車掌一問才知道通常車速是每小時 70 公里,快的時候可以達到每小時 130 公里,頗感驚奇!」

1939 年 7 月 11 日,葉盛吉在日記中,蓋了「博多驛」的印章。圖│「1938 年至 1940 年校外教學遊記與日記」,葉盛吉文書,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提供

1939 年 7 月 11 日,葉盛吉在日記中,蓋了「博多驛」的印章。 資料來源│「1938 年至 1940 年校外教學遊記與日記」,葉盛吉文書,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提供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葉盛吉在日記蓋下奈良遊覽紀念章。圖│「1938 年至 1940 年校外教學遊記與日記」,葉盛吉文書,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提供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葉盛吉在日記蓋下奈良遊覽紀念章。 資料來源│「1938 年至 1940 年校外教學遊記與日記」,葉盛吉文書,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提供

 

這些日記內容看來稀鬆平常,卻為有興趣了解飲食史、城市史、交通史的人們,呈現日本當時的概況。

許多遊客到日本會買伴手禮,葉盛吉和同學也心生嚮往。兒玉老師向他們介紹「文明堂這家店從前是不錯的,但現在福砂屋的蜂蜜蛋糕比較好吃。」這句話開啟了悲劇的起點!

葉盛吉和西田同學等人捨棄旅館附近的「文明堂」,前往路途遙遠的「福砂屋」,但繞來繞去、問路問了五次,腳也走出水泡,甚至穿越電車軌道而挨了車掌一頓罵。「帶著很狼狽的模樣搭電車回旅館。今天實在是受夠了。」就寢前,葉盛吉疲憊地寫下這段落難記。若下回你和朋友出遊迷路,別太自責,從古至今這種旅行窘境皆會發生。

 

除了蜂蜜蛋糕落難記,「長崎駅」印章也保留在葉盛吉的日記中。圖│「1938年 至 1940 年校外教學遊記與日記」,葉盛吉文書,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提供

除了蜂蜜蛋糕落難記,「長崎駅」印章也保留在葉盛吉的日記中。 資料來源│「1938 年至 1940 年校外教學遊記與日記」,葉盛吉文書,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提供

 

 

要看更完整的精采文章,請至研之有物官網:

http:/research.sinica.edu.tw/taiwan-history-japan-diary-governor/

(趕快點進來喔!還有更多吉哥的日記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