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與李敖兩人相差44歲,分屬兩個世代,卻均奉行五四運動所揭櫫的「民主與科學」,反對專制極權,支持白話文運動,在歷史、文學等領域之內有重要的成果,更成為忘年之交。

六月中旬,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黃克武,以「胡適與李敖:臺灣兩代自由主義者之間的交往」為題,透過中研院所收藏的胡適檔案以及講者的親身體驗,鉅細靡遺地介紹1949年後胡適在臺灣以《自由中國》與《文星》雜誌為中心所推動的自由民主運動,更帶領聽眾從胡適與李敖之間的交往狀況、思想異同與歷史定位,來看臺灣民主化推動的進程與軌跡。

【演講精華】五四精神的薪火相傳──胡適和李敖(知識饗宴)

 

為什麼他們都是自由主義者?

自由主義(liberalism)是以個人自由作為主要概念的一個近代思潮,強調以民主保障個人的自由與權利,在政治上以私有財產和市場經濟為基礎,關注社會問題,也肯定個人主義及思想自由,是現代社會最基本的意識型態之一。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國知識分子開始有系統地將西方的自由主義思想轉譯至中國,嚴復就是其中一位先驅人物。儘管當時的譯者有意無意地將中西觀念融合,使其譯介之自由主義具有濃厚的中國特色,相關理論與思潮仍對當代社會造成深厚的影響。

在這樣的時代風氣趨使下,胡適與李敖二人都繼承了嚴復追求科學與民主的精神,成為自由主義者。他們追求個性解放與個人自由,具有批判權威的精神,觸及自由民主理論的重要論題。從兩人接續發展的生命歷程,可以看出五四新文化運動從中國到臺灣的傳承過程,也可看出臺灣當代民主的實踐與歷史意義。

 

播種者胡適與接棒者李敖

1949年胡適與雷震合辦的《自由中國》雜誌,是臺灣自由主義的濫觴,為臺灣自由民主的發展奠定重要基礎。而後起的《文星》雜誌在李敖接任編輯之後,則繼承了胡適以來推廣民主科學、法制及言論自由精神,繼續發揮影響力,從思想批判與制度建言等方面啟迪民智、針砭時事。

「若說胡適是五四精神的播種者,那麼李敖可稱為是五四精神的接棒者。」黃克武說。透過文章和演講,他們對自由思想在臺灣知識界的傳布造成深遠影響,更進一步啟發了黨外民主運動和黨外雜誌的湧現。

對臺灣的民主化進程來說,重要的正是19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後期的自由主義思想傳播發展,其奠定了當代臺灣民主化的重要基礎,也使自由民主的理念成為臺灣人堅信的普世價值,更對日後臺灣從威權體制轉型到民主政治有重要貢獻。

 

從相知相遇到相惜

胡適與李敖的交往可從1952年17歲的李敖寫了一封長信給胡適說起,直至1958年胡適回國擔任中研院院長後,兩人才有了實際見面的機會,並在胡適逝世前保持著密切的書信往來。

在他們的交往中,既討論學術問題,也涉及感情交流。「壽星說話不妨多,喝酒可要少。不然太太曉得,那可不得了。──〈好事近──賀六八生辰〉」從這首李敖為胡適賀壽的小詩可看出,兩人的相處方式相當活潑,胡適收到這首打油詩之後,也回信鼓勵他創作白話詩;而當李敖寫信告訴胡適自己因助理薪資遲發,需要典當褲子維持生計時,胡適也送上一千元的支票給他救急。

兩人亦師亦友的交往狀況,保存在大量的手稿、日記和信件中,又透過黃克武幽默風趣的講述而躍然紙上,勾勒出一幅幅完整的人物圖像,進而看出兩人相知相遇的溫暖和深厚的情誼。

 

胡適與李敖,一個生性溫和、婉轉含蓄,一個追求率真痛快、有話直說,卻都宣揚自由主義,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權威專制。兩人一生的經歷代表了兩代自由主義者在臺灣為發揚五四精神所做的努力,也奠定了當代臺灣民主化的重要基礎,更重要的是,透過他們的交往情形,能讓我們看到當代知識分子在追求自由民主之際,不忘互相關懷的精神。

【演講精華】五四精神的薪火相傳──胡適和李敖(知識饗宴)

 

 

演講錄影:

107年6月份知識饗宴「胡適與李敖:臺灣兩代自由主義者之間
主講人:黃克武特聘研究員(本院近代史研究所):

https://www.facebook.com/sinicaedu/videos/199423802422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