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nglish Version Login
中央研究院電子週報第315期
服務區
社團活動
徵才啟事
互動區
處長信箱(助理用)
處長信箱(一般用)
本院要聞
李宗璘博士研究團隊以調整酵素方式 成功增強現有抗生素藥效
學術活動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36期業已出版
5月份知識饗宴「病毒就在你身邊」訂5月17日舉行
朱家驊院長講座訂5月21日舉行
2011年第2次環境史研究工作坊
學術演講(100年5月12-31日)
公布欄
本院101年度新增深耕計畫(Academia Sinica Investigator Award)自即日起至5月31日止受理推薦
福華哲思軒假日提供Brunch早午餐
知識天地
馬可夫鏈蒙地卡羅法(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本院要聞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 轉寄給朋友
 
李宗璘博士研究團隊以調整酵素方式 成功增強現有抗生素藥效
 

許多病菌具有越來越強的抗藥性,使得新的醣胜肽越來越難被找到,發展新型抗生素因此更加困難。改進現有抗生素,成為今日醫學界思考主流。本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助研究員李宗璘博士所領導的研究團隊,日前成功地利用調整酵素的方式,發展出嶄新的技術,讓現有醫學界常用之抗生素「萬古黴素」和「Teicoplanin」擁有對抗病菌的更佳效果。這項研究結果顯示殺菌效果倍增,以及或可避免部份副作用,此項結果甚受國際重視,410日國際知名期刊網站「自然化學生物」(Nature Chemical Biology)刊出該篇論文,次日The Scientist 雜誌亦跟進報導。

「萬古黴素」和「Teicoplanin」被醫學界視為最後防線,這兩種藥物具有極強的殺菌力,然而也會殺死人體細胞。長期鑽研抗藥性機制的李宗璘博士研究團隊,此次以天然產物抗生素「A40926」為研究主體,利用其化學特性,修改酵素,研發出來新的數種化合物。然後與「萬古黴素」和「Teicoplanin」測試5種細菌株(包括已經產生抗藥性的菌株),做體外實驗比較。結果顯示,其中一種化合物具有百倍以上的殺菌效果。小鼠實驗亦顯示治療效果遠超過現有的抗生素。

        研究團隊解釋,這個研究是針對醣胜肽抗生素生合成進行的研究。利用X光蛋白質結晶學與生物化學的方法,解析出參與抗生素A40926生合成酵素Dbv29之蛋白質結構,以及其催化作用機制。

研究團隊表示,Dbv29為六碳糖氧化酶(hexose oxidase),可將抗生素teicoplanin上的醯基葡萄糖胺(n-acyl glucosamine)氧化成為醯基葡萄糖醛酸(n-acyl glucuronic acid),酵素係經由一對酪胺酸(tyrosine)活性基團 Y165/Y473結合輔酶(cofactor) FAD (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來進行催化反應。

  在Dbv29teicoplanin複合體之蛋白質晶體結構中發現,teicoplanin的雙醇中間產物(diol intermediate)。研究團隊根據這個發現,決定利用「醛」活潑性質的特性,在這個中間產物加上其它的化學成份。因此,他們闡釋出酵素作用機制,進而利用酵素反應及還原胺化(reductive amination)的方法產生各種不同結構的teicoplanin衍生物。在MIC (minimum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抑菌測試中發現,部分的衍生物對於具有抗藥性的腸球菌VRE (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i)比抗生素vancomycinteicoplanin表現出更好的抑菌效果。

李宗璘博士表示,「這項成果可增進我們對抗生素更完整的理解以及更精巧的操控,未來或許可以協助發展新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文第一作者劉祐禎先生目前是國立台灣大學生化科學研究所博士生,他正就讀本院國際研究生學程(Taiwan International Graduate Program, TIGP)「化學生物與分子生物物理學程」(CBMB),此次發表重要論文充分展現出台灣年輕學子的研究潛力。本研究工作則由本院基因體研究中心、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與國家同步輻射中心共同支持完成。

參考網站:
http://www.nature.com/nchembio/journal/vaop/ncurrent/full/nchembio.556.html
http://www.the-scientist.com/news/display/58111/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 轉寄給朋友
 
 本電子報所有文字、圖片版權為中央研究院所有 。 電子報出版系統由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協助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