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郁(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本期(Vol. 49, Issue 6, 2005)的國際土壤生物學期刊 (Pedobiologia)特別以專刊的形式,為生物多樣性中心主辦的「國際土壤生物多樣性在生態系土壤生物地質化學的作用影響研討會」發行論文集。 當期的封面,採用台灣高山湖泊生態系土壤的化育作用作為背景故事,肯定台灣學界在本項研究領域上的成就和合作無間的表現。同時為表彰本院對於研討會的貢獻,特地將本院的院徽登於封面。 研討會舉辦當時,適逢本院內部建制調整的尷尬時期。原隸屬單位既無意協辦,新單位又因甫成立缺乏行政資源,遂臨時委請農委會台灣林業試驗所協助。幸蒙林試所金恆鑣所長慨允,提供包括網頁維護等必要的行政支援暨場地設施,得以順利召開一週(2004年4月18-24日)的研討會。總共邀請二十餘名國際傑出學者(其中包括數名大師級的人物),和國內學者進行學術交流。本專刊共收錄19篇論文,其中國內機構貢獻6篇。內容涵蓋土壤微生物、中小型動物的多樣性及其在食物網間的定位,建構土壤生態系的組成和功能。並以生物地質化學作用串連土壤礦物、有機物、植物、微生物的相互間關係,再透過模式解析陸域生態系的能量和養分的循環作用。這是我國以土壤生態系的組成和功能為主題所舉辦最具規模的國際研討會,有助於瞭解國際學界最新的發展現狀,並促成臺灣學界和國際研究接軌。藉國際學術期刊發行研討會專刊,幾乎是所有主辦者夢寐以求的機會。除非是有卓越而整齊的論文實力、堅強而負責的編輯審查群,一般的期刊根本不會允諾出版。本期專刊是由美國喬治亞大學Whitman 和Coleman兩位教授義務協助負責編輯的重任,聯繫第一輪的審查群進行審稿的程序,完成初步的編輯工作後,再轉交原期刊編輯主編進行第二輪審查。即便均屬國際一時之選,仍有四分之一的稿件因不符合期刊內容規範,遭遺珠之憾,卻也確保本專刊的品質和整體連貫性。 贊助該研討會經費的單位如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加拿大科技委員會、國科會、國科會生命推動中心、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國立台灣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中央研究院。本院是由生物多樣性中心撥款補助,包括支付期刊的出版(超頁)、印刷(加印單行本)費用,總計實際支用本院經費約新台幣三十萬元,堪稱是賓主盡歡,本小利大的投資。在此謹一併向與會期間提供協助的眾多學界友人和機構敬致謝忱。 依個人的感觸,發行本專刊的意義,在於啟示只要懷抱熱愛鄉土的熱誠,即使經費有限,卻能為台灣、為本院成就更具意義的事務。再則彰顯台灣本土研究資源的可貴,善用本土的獨特題材,在國際舞台上絕對足以站穩腳步,贏得尊重。 生平首度主辦研討會,偏逢諸多歷史罕見的狀況。時值總統大選後的紛亂期,總統府周邊拒馬尚未完全撤除。外賓每日由安排在市區內的飯店搭乘捷運,再步行前往位於植物園的林試所會場。憶起往事,似怠慢外賓,但會後在國外遇見這些友人,無不興高采烈地談論在台灣的見聞,咸稱此種赴會方式是絕妙的安排。這些國際友人 似能以滿懷喜悅的心情,體恤我們克服萬難的誠意。更展現無比的熱情,贊助促成出版此專刊,解消了盤據在我心頭的疑慮。 豈須鮮車怒馬,方足以開啟學術真理的聖殿? 何愁酒賤客少,蘊含自信的理念,已將感動推向無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