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nglish Version Login
第180期
服務區
徵才啟事
社團活動
本院要聞
本院細生物所黃鵬鵬副所長
受邀擔任美國生理學雜誌編輯委員
人事動態
學術活動
與大師對談—「烯類之岐化反應」
《寬容的人類學精神—劉斌雄先生紀念論文集》
葉綠體生物學國際研討會-會前研讀會
「明清文學文化中的秩序與失序」國際學術研討會
Workshop on Divided Memories and Reconciliation:
History Textbooks and War in Asia
Workshop on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Contemporary Issues
2008第八屆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國際學術研討會
學術演講(8月28日至9月5日)
公布欄
本院「98年度第1梯次獎勵國內學人短期來院訪問研究」
即日起至10月25日止受理申請
區間車變動公告
知識天地
外基因體學:DNA序列外的調控新思維
同仁來函
小朋友,吃飯的時候不要看電視!
尋找目擊證人
 
同仁來函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 轉寄給朋友
 
小朋友,吃飯的時候不要看電視!
 

共同作者:本院十五位研究人員

  關心小朋友飲食習慣的媽媽都會教導小朋友吃飯的時候不看電視。中央研究院雖然是臺灣最高的研究機構,可是罔顧媽媽的叮嚀、把健康的飲食習慣棄而不顧。

  我們對吃不太挑剔,平實的活動中心的自助餐廳,本來是我們平常用餐的地方。可是自助餐廳只要開門營業,無時無刻都在播放電視新聞。先前兩臺中只有一臺播放,讓不想看電視的人還有小角落可以勉強棲息用餐。可是這一年來,自助餐廳的兩邊的電視火力全開,讓想健康用餐的人無可棲息。讓我們除非迫不得已,就放棄在自助餐廳用餐了。  

  電視不應該在中研院的餐廳存在,理由有二。一是文化的,二是生理健康的。文化的原因,是學術機構的用餐環境,要滿足兩個核心的功能,第一提供獨自的學人寧靜的空間用餐,第二是讓在餐桌共聚的學人們有和悅的知識交流的環境。世界上令人敬重的學術機構的餐廳莫不如此。美國的私立機構哈佛、耶魯、史丹佛、普林斯頓的高等研究院如此,州立的加州大學、明尼蘇達、威斯康新也如此;德國的海德堡、柏林大學、法國的巴黎大學如此,日本、義大利、荷蘭的大學也如此。英國的牛津和劍橋學院生活的重心,更就是提供學人深刻的文化交談的餐廳。嘈雜的電視一來讓人無法寧靜用餐,又妨礙同仁之間的知識交談。用電視新聞拌飯的學術機構的餐廳,就我們所知,只有臺灣的學術機構而已。可是連中研院也不能免俗嗎?

  第二,臺灣電視新聞的特性,尤其不適合用餐收看。比較一下臺灣的電視新聞和令人尊敬的國際電視新聞,如CNN、BBC、NHK等,我們就會發現國外媒體的新聞播報速度和緩、聲音沈穩,給人平靜、有權威的感覺。臺灣的新聞播報清一律把音調特別拉高,播報的速度急促,符合臺灣媒體喜歡羶色腥,追求緊張刺激的調性。聲調高、說話急造成的生理效應,讓焦躁、不安,讓人無法寧靜用餐、或和悅交談。長期暴露在這樣的空間,甚至令人產生焦慮症。更不用說是媽媽所關心的,一面吊著下巴張嘴看電視,所影響的咀嚼消化的問題。

  我們建議院方要有所作為。我們向餐廳經營者反映,他們總是以有客人要看為由,把我們打發,或者要我們到隔壁的房間用餐。有顧客要求就要提供服務,在進步的社會裡,未必成立。如果有顧客要抽煙,餐廳就要開放抽煙嗎?不是的,因為二手煙會妨礙別人健康,所以文明的社會立法禁止在公共空間吸煙。臺北市的捷運為了維持整潔明亮的現代空間形像,禁止乘客在捷運車站與車廂內飲食,幾年下來也證明是好的政策。在吃飯的時候看電視新聞像吸煙一樣,妨礙所有用餐人的飲食健康,所以不應該在院內餐廳播放。把堅持健康的人請到其他空間用餐也不對!況且現在不管電子或平面新聞,在網路、在家裡的電視上,想看隨時都可以看到,不必要吃飯的時候強迫不要看的人一起受罪。尤其中研院是以追求知識自任的學術機構,我們要的餐廳,是可以寧靜用餐、和悅作智識交流的場所。看電視吃飯實在不應該是中研院文化的一部份。請把餐廳的電視移走吧!

備註:林俊宏(生化所研究員),高明達(資訊所研究員),陳孟彰(資訊所研究員),陳建璋(生醫所助研究員),張谷銘(史語所助研究員),張典顯(基因體中心副研究員),鄭郅言(應科中心副研究員),鄭陸霖(社會所副研究員),蔡懷寬(資訊所助研究員);李文雄*(生命多樣性中心特聘研究員),李明亭*(生化所副研究員),康豹*(近史所研究員),陳鈴津*(基因體中心特聘研究員),黃銘崇*(史語所副研究員),蕭阿勤*(社會所副研究員)。(依姓氏筆畫順序。*代表因工作關係不常到自助餐廳用餐,但支持本文章的觀點和提議)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 轉寄給朋友
 
 本電子報所有文字、圖片版權為中央研究院所有 。 電子報出版系統由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協助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