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名稱 |
計畫主持人/
計畫執行單位 |
資料簡介* |
臺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國三樣本(J3)第三波,學生問卷 |
伊慶春/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
本計畫係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家庭與生命史研究群的一項為期5年的貫時性研究計畫,名為:「從青少年時期至成年初期的健康行為調適:家庭、學校與社區間的交互關係」,目的在探討這段時期的青少年的成長歷程是如何受到家庭、學校與社區的交互影響,以致影響到個人在成長時的身心調適。本研究將針對臺北縣市與宜蘭縣的國一與國三學生進行連續5年的追蹤調查,以便同時顧及地域及學制上的差別。本研究將分別從家庭、學校與社區的影響進行探討。針對同一個受訪對象連續追蹤5年,以期望建立一個記錄青少年發展軌跡的獨一無二的資料庫,對提昇國內這方面的學術研究,以及當局制訂政策時都將有所助益。本研究以臺北市、臺北縣以及宜蘭縣國中學生為研究母體,經隨機抽樣結果,在臺北市抽取16個學校、臺北縣抽取15個學校、宜蘭縣抽取9校。訪問對象為國一的學生、該抽樣班級的導師以及學生的家長(以母親為主)。在訪問學生的同時,將交付導師問卷(包含導師基本資料與導師評量問卷),讓導師針對班上所有的學生進行客觀的評量;此外,也將交付家長問卷,讓學生帶回家給父母親填寫後交回。 |
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使用動機、生活適應、學習適應、社會適應之縱貫研究(II) |
黃瓊蓉/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 |
為瞭解大學生網路使用的發展狀況,本研究以2003年8月入學之彰化師大一年級學生為對象,共有自願樣本282人完成5次問卷調查。
本研究使用潛隱曲線模式分析資料,發現:(一)學生非學術性用途的網路使用時間至少是學術性用途的網路使用時間的兩倍以上,大學生時間管理的問題令人憂心(二)網路使用的起始點與成長速度呈零相關的模式受到支持,顯示,網路使用的起始點與成長速度無關;(三)因為學術用途與非學術用途的起始點的相關未達顯著,且學術用途與非學術用途的成長速度也的相關未達顯著,顯示學術用途與非學術用途並非呈相同的變化,因此應區分學術用途與非學術用途兩項網路使用兩項概念;因此後續研究者應發展可以區分各項用途的網路使用量表。 |
*資料簡介節選自研究報告書中之摘要。
開放項目包括:問卷、資料檔、過錄編碼簿和次數分配表等,若欲更進一步瞭解釋出資料的相關訊息或申請辦法,請參見「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網頁(http://srda.sinica.edu.tw),或洽詢邱小姐,電話:(02)2787-1829,E-mail:srda@gate.sinica.edu.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