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nglish Version Login
第230期
服務區
社團活動
徵才啟事
本院要聞
生化所林俊宏發表創新論文 發現胃部細胞與幽門螺旋桿菌互動關係
生醫所潘文涵發表創新論文 找到漢人病態肥胖2個主要基因之新位點
人事獎懲
學術活動
學術交流
《運動場內外:近代華東地區的女子體育(1895-1937)》出版
國際神經化學學會2009釜山年會之台灣衛星會議 —神經退化性疾病治療之新策略
當代歐美社會研究國際研討會
學術演講(98年8月28日至9月9日)
公布欄
藝文活動:「唱自己的歌」演唱會
「臺灣原住民社會變遷與政策評估調查研究」結果及資料對外開放
輕鬆一下
畫作—三育學院的春天
同仁來函
為何不是一塊綠地?
 
本院要聞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 轉寄給朋友
 
生醫所潘文涵發表創新論文 找到漢人病態肥胖2個主要基因之新位點
 

        本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員潘文涵所領導的一組研究團隊20098月,於「美國臨床營養學」期(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發表一篇有關肥胖基因研究之論文,證實台灣漢人的病態肥胖與2個基因高度相關,並報導了在這兩個基因上預測病態肥胖的三個「單一核酸多型性」新位點。這兩個基因分別是ESR1PPARγ。「單一核酸多型性」是指在基因上單一鹼基發生的常見突變。一個人若僅有一個位點帶了變異,其成為病態肥胖的風險增加約30-40%;若兩個位

點帶變異其風險為未帶任何變異的兩倍;若三個位點均帶變異,其危險性超過了5倍以上。

這個團隊主要成員還包括了桃園敏盛綜合醫院副院長李威傑醫師以及長榮大學保健營養學系陳信宏助理教授。截至目前為止,約有18個基因與人類肥胖的關係在科學文獻中出現五次以上,另外14個基因曾與亞洲人種的肥胖有關。本篇論文的研究目標,即在檢視這32個潛在肥胖基因上的常見變異位點,是否與台灣漢人的嚴重肥胖有關。研究團隊以兩階段相關性研究設計,比對304名敏盛醫院的嚴重肥胖病患(身體質量指數39 kg/m2),以及304名正常對照組(身體質量指數24 kg/m2)的基因型。接著再以額外的220名嚴重肥胖病患(身體質量指數35 kg/m2),以及338名正常對照組(身體質量指數24 kg/m2)重複驗證一次。這些對照組皆依據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及居住地與病人配對。最後以514名嚴重肥胖病例及606名正常對照進行統合分析。

潘文涵研究員指出,「這個研究找到漢人病態肥胖的重要貢獻基因,其結果可應用於台灣漢人罹患嚴重肥胖病症的風險評估、及肥胖防治上」。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 轉寄給朋友
 
 本電子報所有文字、圖片版權為中央研究院所有 。 電子報出版系統由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協助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