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常生活中常能觀察到一對對夫妻的相處互動,但互動背後的社會心理與文化脈絡並不易釐清。所謂相愛容易相處難,夫妻間的溝通互動包含正負雙向,對婚姻關係的影響也多所殊異。坊間不少書籍都強調幽默互動對人際關係的促進功能,究竟對台灣夫妻而言,幽默的運用包含哪些動機及哪些型態?對他們的婚姻關係、婚姻品質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

多年來基於臨床應用的需要,婚姻研究的焦點集中於婚姻衝突與婚姻問題的解決(Fincham, Stanley & Beach, 2007)。面對「負向」心理學的瓶頸與反思,近年強調主觀幸福感、個體主動適應調適功能的「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興起,學者們提出希望、美德、支持、犧牲、原諒、幽默等概念,認為應在個人層次、關係層次、家庭層次及更大社會層次進行實證探討。

「幽默」常被認為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能讓個體在逆境中採取不同觀點脫困而出,以積極樂觀的方式面對人生。不過,探討夫妻間幽默的研究十分稀少。國外少數關於夫妻間幽默的研究,發現面對婚姻衝突時,良好的幽默運用可以減低夫妻衝突帶來的衝擊、促進關係維繫(Gottman, Coan, Carrere, & Swanson, 1998)。

人際幽默的運用風格主要可分為五種:(1)聯誼型(affiliative),以詼諧機智的言語來娛樂他人、促進關係、減少人際緊張;(2)自我促進型(self-enhancing),以幽默的觀點來看待生活,即使面對壓力或逆境也維持幽默的態度;(3)攻擊型(aggressive),採取挖苦、欺負、戲弄、嘲笑、令人難堪的言詞行為來展現幽默;(4)低俗型(earthy),以死亡殺戮、情色、排泄物、庸俗不雅等方面的禁忌話題來開玩笑;(5)自我貶抑型(self-defeating),以逢迎、自嘲、讓自己成為笑柄等方式來娛樂他人。國外有研究以問卷詢問已婚夫妻及離婚夫妻的幽默運用風格,發現愈常使用聯誼型幽默的曾婚人士有愈高的婚姻滿意度,而愈常使用攻擊型或低俗型幽默的曾婚人士則婚姻滿意度愈低。比起處於婚姻中的夫妻,離婚者較常採取攻擊、低俗式的反社會幽默或自我貶抑型幽默,卻較少使用自我促進或聯誼式的建設性幽默(Vassilis, Christelle & Marie-Eve, 2010)。意味對配偶運用幽默時,必須注意幽默的樣貌與內涵。

雖然現代人重視溝通時的幽默展現,但探討台灣夫妻幽默的研究相當少見。筆者曾訪談已婚人士,詢問他們對於幽默的定義與看法、採取幽默的動機、幽默的運用方式,以及對配偶幽默的感受與反應等(周玉慧,2012)。歸納逐字訪談稿,獲得以下結果:已婚人士之所以使用幽默的動機,包括幽默能增進生活樂趣、是一種潤滑劑,幽默具有緩和氣氛、改變情境、化解衝突的功能,幽默也能緩衝壓力、獲得配偶的支持與認同。已婚者常用的幽默表達方式,包含開玩笑、文字遊戲、諷刺、自我解嘲等。而夫妻間的「默契」是幽默能否產生、能否被理解的重要因素;默契是指夫妻對彼此個性、思考方式、舉止用語的瞭解而做出相應的言行。這些已婚者也表示,幽默的拿捏很重要,否則不該說笑時說笑,或自以為幽默卻未考慮對方的狀況,反而成為負向溝通,甚至造成衝突。部分已婚男士認為幽默運用應依性別角色而區分,耍寶或自嘲式的幽默行為屬於男性所為,若女性採取這些方式則顯得不莊重。這份訪談研究顯示出台灣夫妻對於幽默動機、型態、感受評價、功能作用、性別差異,及幽默的運用時機等多種層面的態度行為,展現幽默互動的豐富內涵。

筆者接著針對幽默動機(個人之所以採取幽默的原因,why)與幽默型態(運用什麼樣的刺激形式來展現幽默,what),以大台北地區390對夫妻為樣本,編訂量表測量他們的幽默動機、幽默型態及婚姻品質(周玉慧,2018)。其中,幽默運用的動機分為利他動機(製造歡樂氣氛、娛樂他人)、利關係動機(促進關係、減少人際緊張)及利己動機(自我增強、情境或壓力因應、獲得稱讚),幽默型態則分為自我貶抑(以自己為玩笑題材,如自嘲、自貶)、挖苦嘲諷(以別人為玩笑題材,如嘲笑、戲弄)及詼諧戲謔(以文字為玩笑題材,如諧音、文字遊戲)。

這份資料的統計結果十分有意思,首先,幽默動機與運用型態在夫妻間有明顯差異,丈夫有較高利他與利關係的幽默動機、運用較多詼諧戲謔式幽默,意味在婚姻中,丈夫較常會採取輕鬆的言談玩笑方式,並有較高動機趨力以幽默來促進與他人、與配偶的關係,男女之間頗有不同。國外學者Crawford(2003)曾指出,由於男性擁有較高的權力、地位及物質資源,因此掌握幽默的主導權。台灣現代夫妻間的相處顯示了男女性別的影響,即使幽默運用似乎仍無法脫離彼此權力的差距。

其次,由於丈夫與妻子彼此間的關係緊密,具有互動相依特性,不論態度觀念或是互動相處方式都會呈現獨特的夫妻層次類型特徵(利翠珊,1995;周玉慧,2017)。此份資料經由分析幽默運用的潛在類別後,將受訪夫妻分成四種類型,各佔25.4%、25.1%、14.4%及35.1%。第一類夫妻中,丈夫運用較多詼諧戲謔與自我貶抑式幽默,妻子則運用較少自我貶抑與挖苦嘲諷式的幽默,命名為「夫詼諧自貶型」。第二類夫妻不論自我貶抑、挖苦嘲諷或詼諧戲謔,丈夫與妻子各種幽默的運用頻率都很高,所以命名為「雙多元運用型」。第三類夫妻則與第二類相反,夫妻不論何種幽默的運用頻率都最低,於是命名為「雙少用幽默型」。第四類夫妻中,妻子運用較多的挖苦嘲諷與自我貶抑式幽默,丈夫則運用較少的詼諧戲謔與自我貶抑式幽默,因此命名為「妻嘲諷自貶型」。

圖1為各類型分數與全體分數相減後繪製的結果,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出這四個類型夫妻的特徵。這四類夫妻中,約四成夫妻的幽默運用傾向具有一致性(第二類與第三類的雙多元運用型與雙少用幽默型),而有超過六成夫妻則是一方較常運用某些特定的幽默,另一方則少用一些特定的幽默,夫妻間並不一致(第一類與第四類的夫詼諧自貶型與妻嘲諷自貶型);也就是說,幽默運用在夫妻間雖不乏相似者,但仍以互補居多。

夫妻幽默運用類型之特徵

                    圖:夫妻幽默運用類型之特徵

那麼,幽默動機與幽默運用類型對夫妻婚姻品質會產生何種影響?資料分析結果顯示,夫妻若持有較高的利關係動機,他們的婚姻品質明顯較為良好,意味夫妻間的幽默運用如果是為了維繫或促進彼此的關係,確實能提升夫妻的婚姻滿意!不過,利他或利己動機並無此作用,就動機目的而言,利己動機對減緩個人壓力、利他動機對促進同儕間關係的作用可能更為明顯。

再來看幽默運用類型與婚姻品質的關連。「夫詼諧自貶型」或「雙少用幽默型」的夫妻對婚姻品質的評價最高,「雙多元運用型」的夫妻居中,「妻嘲諷自貶型」的夫妻則最差。這個結果顯示,彼此不太運用幽默或是主要由丈夫運用幽默的夫妻對婚姻最為滿意,但若妻子運用嘲諷別人或貶低自己的幽默行為則會對婚姻品質造成殺傷力,意味夫妻間的幽默運用不一定能與良好婚姻品質連結,尤其是妻子的幽默運用更要留意。呼應前述訪談研究,說笑耍寶自嘲被認為應是男性所為,女性若展現嘲諷別人或貶低自己的幽默行為容易損害自我形象;而若無法拿捏幽默的分寸或時機,則可能造成不良影響。

這些結果透漏當代台灣夫妻對於幽默仍抱持傳統儒家「君子不重則不威」、「剛毅木訥,近仁,巧言令色,鮮矣仁」的看法,或多或少把幽默與「不重」或「巧言令色」連結。使得臺灣夫妻的平素相處互動中,與其運用幽默不如不用,與其妻子運用不如丈夫運用,傳統文化與傳統性別觀念對於台灣夫妻幽默型態的作用不容忽視。

以往在親密關係、家庭與婚姻的相關研究中,一般的共識是批判或衝突等「負向」溝通對關係會造成傷害,而幽默或包容等「正向」溝通有助於關係滿意。然而,晚近一些研究卻顯示出相反的結果,某些負向溝通可能對長期關係有潛在益處,某些正向溝通卻可能隱含潛伏危機、導致關係破裂。同樣地,我們在進行夫妻間幽默互動研究時,必須注意幽默溝通對於婚姻關係絕非僅是單純的「正向」,必須考量社會文化的特殊性,區分幽默各個向度、情境脈絡、時機,及性別差異,方能獲得幽默運用的婚姻促進功能、避免其反效果。

未來關於夫妻幽默研究,可進一步結合個人與對偶角度分析其交互關連與影響,並加入婚姻態度、權力來源,以確認傳統性別角色或權力關係對於夫妻幽默的可能作用。而夫妻幽默如何隨婚姻階段而改變,夫妻原生家庭的家人及子女如何居中產生影響,也值得繼續深入觀察。

 

參考文獻

  1. 利翠珊(1995)。〈夫妻互動歷程之探討:以台北地區年輕夫妻為例之一項初探性研究〉。《本土心理學研究》,4,260-321。
  2. 周玉慧(2012)。《夫妻間幽默:一個歷程觀點的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報告編號99-2410-H-001-042-MY2。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3. 周玉慧(2017)。〈家庭價值觀與夫妻互動〉。見胡台麗、余舜德、周玉慧(主編):《跨.文化:人類學與心理學的視野》(頁337-367, 593)。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4. 周玉慧(2018)。〈夫妻間幽默運用及其影響〉。《中華心理學刊》,60,33-55。
  5. Crawford, M. (2003). Gender and humor in social context. Journal of Pragmatics, 35, 1413–1430.
  6. Fincham, F. D., Stanley, S. M., & Beach, S. R. H. (2007). Transformative processes in marriage: An analysis of emerging trend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69(2), 275-292.
  7. Gottman, J. M., Coan, J., Carrere, S., & Swanson, C. (1998). Predicting marital happiness and stability from newlywed interaction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60, 5-22.
  8. Vassilis, S., Christelle, L., & Marie-Eve, D. (2010). Bad humor, bad marriage: Humor styles in divorced and married couples. Europe’s Journal of Psychology, 6(3), 9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