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nglish Version Login
中央研究院電子週報第265期
服務區
社團活動
徵才啟事
《週報》投稿須知暨審稿原則
互動區
處長信箱(助理用)
處長信箱(一般用)
本院要聞
陳長謙院士、胡玲院士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
本院終極關懷生態永續發展與綠地保育
學術活動
學術交流
2010年經濟社會學工作坊-社會與族群經濟
系統理論研討會
「2010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學術研討會系列之一
Asian American Studies in Asia: A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自由軟體技術充電站 -『sinatra實務分享』與『開放性虛擬世界-Plug』
5月份知識饗宴「為什麼生命需要臭氧層?臭氧層何以破洞?」
學術演講(99年5月13-31日)
公布欄
2011年澳洲政府獎學金自即日起至7月31日開放申請
知識天地
星系間的吞併
 
本院要聞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 轉寄給朋友
 
本院終極關懷生態永續發展與綠地保育
 

近日針對202兵工廠土地之使用,各方諸多指教與討論,有些訊息或未完整,造成部份民眾誤解,本院特此提出澄清,再度說明本院關懷環境保護,追求永續發展的基本立場。 如何在科技發展與生態保育之間締造永續發展,長久以來是各個文明社會的挑戰。在發展台灣生命科學研究,延續國際競爭力命脈之同時,如何兼顧大自然保育,始終是本院的核心關懷與考量。本院說明如后。

其一、本院負責規劃「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內已無天然溼地,本院絕無任何破壞綠地之考量。

202兵工廠共185公頃,規劃中的「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約25.31公頃,而本院擬使用之9.6公頃,係適用「臺北市山坡地開發建築要點」可以開發,並且目前國防部已經在使用之土地,佔185公頃5.19%

本院再次強調,25.31公頃內僅9.6公頃預定成為生技研究園區用地,其餘15.71公頃全數不做任何開發,依現況保留自然植生,不整地,不挖填,保留生態原貌。並且9.6公頃土地之內,並無溼地。媒體刊登之池塘綠地係民國93年間即已施作之水泥混凝土築底的人工調節池,該池已經開始擔負起南港地區颱風時防洪排水功效之重要角色。本院於園區規劃中始終完整保留該人工池,絕無填池之考量。而「市定古蹟王義德墓」亦位於「國家生技研究園區」25.31公頃範圍之外。

若將本院擬開發的9.6公頃與全部202兵工廠全數185公頃劃上等號,將使本院承受破壞環保之名。

其二、本院將妥善規劃「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之環境保育工作。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主要係供生命科學之學術研究使用,對環境保育的衝擊,非傳統科學園區擬累聚大量人口與資源之概念可比擬。同時,本院於「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開發後,將保留現有水體,結合既有水路成為滯洪兼景觀生態池。原人工調節池邊坡亦將提供促進生態環境之設計,包括以綠地做為自然緩坡,去除水泥邊坡。

同時,為維護稀有保育類動物之棲息空間,基地之山林範圍不做任何開發;後續亦將配合生態環境之發展,研擬適當方式如:隱藏性圍籬或綠籬(維護動物活動空間)、生態照明遮蔽型燈具、夜間照明控制(避免干擾飛禽與昆蟲之活動)等。

其三、本院核心關懷生態保育與科技發展之平衡發展。

綜觀美國波士頓、舊金山和聖地牙哥發展生技科學園區的經驗,台灣之「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若期其成功,必須緊臨重要學術機構。當初研究園區的規劃,就是希望能夠充份利用本院的研發能量與行政資源,奠定國家永續生技發展之基石與生物多樣保育雙贏之目標。

於行政院核定與立法院預算之支持下,本院承接此項重要任務,其規劃基本概念,就是利用目前已經開發使用之土地,在環保的大前提下,展開生命科學之基礎研究。

同時,歷年來本院許多學者對推展台灣生態永續發展與環保運動,於觀念提倡和實際行動支援上,皆不遺餘力。這些生態環保專家亦允諾日後協助本院,投入園區綠化之努力,長期珍惜這塊土地,負擔起保護台灣生態環境的責任。

        總言之,科技發展與生態保育,永遠是重要、困難且相對的議題。本院歡迎各界隨時提供意見,促進積極對話以追求環保與開發之永續共存。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電子報| 轉寄給朋友
 
 本電子報所有文字、圖片版權為中央研究院所有 。 電子報出版系統由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協助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