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頭剋星?!腸道菌能調控寄主雄性素濃度
長久以來,科學家普遍認為腸道菌僅是被動受到人體荷爾蒙影響而改變其組成。由本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江殷儒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婦產科陳美州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常見於人體及動物腸道中的陶爾氏菌...
長久以來,科學家普遍認為腸道菌僅是被動受到人體荷爾蒙影響而改變其組成。由本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江殷儒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婦產科陳美州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常見於人體及動物腸道中的陶爾氏菌...
腸上皮細胞是抵禦細菌入侵宿主的第一道屏障。半乳糖凝集素是一種聚醣結合蛋白,主要位於細胞內,可以解碼宿主衍生的複合聚醣並參與各種生物反應。半乳糖凝集素 -4...
初級生產力是生態系統的驅動力。海洋中的(異營)細菌每天可以分解相當於 1/2 初級生產力的有機物使其成在循環為無機物。水域環境中約 10~50...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中文譯作《黃昏三鏢客》) 是義大利導演賽吉歐.李昂(Sergio Leone)於 1966...
本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湯森林研究員團隊,研究證實水稻田中甲烷氧化菌的甲烷氧化與固氮作用之間耦合機制,有助於制定水稻田的永續經營策略,尤其是對溫室氣體甲烷減量方面的正面助益。本研究已於2022年5月發表...
本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助研究員牟昀研究團隊發展了一個特洛伊木馬的策略來標靶TNF-α做癌症治療。研究團隊用噬菌體和酵母菌呈現來選出TNF-α的非中和性抗體,能躲藏在TNF-α後進入細胞。將該抗體與毒素...
細胞內辨認細菌脂多糖(LPS)的受體—胱天冬酶(caspase)4/5/11,其運作機制被視為宿主免疫防禦最後一道防線,但卻可能導致激烈的免疫反應,引起身體的「免疫風暴」與「細胞焦亡」,最後造成敗血症...
細胞老化作用與先天性免疫機制皆具控制癌症生成的功能,然而,兩者之間的交互作用則尚待釐清。本研究發現,大量存在於使用「替代性延長端粒(Alternative Lengthening of...
2018-10-25 | 當期焦點
研究發現濫用抗生素將大幅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本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謝清河研究員團隊證實,濫用抗生素將導致腸道菌相失衡,進而影響免疫系統的修復功能,使心肌梗塞的死亡機率大幅提高。此外,研究團隊亦發現...
Sebastian Conrad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教授)
陳岳男特聘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物理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