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內刊物/非賣品
◆◇ 動態報導◇◆四月份「與院長喝咖啡」活動 在地球所舉行 時 間:四月廿四日(星期二) 15:30地 點:地球所二樓大廳 主持人:李遠哲院長 現場備有豐富點心及水果,誠邀各位同仁踴躍參加! 李德財榮獲潘文淵文教基金會研究傑出獎 本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李德財,榮獲財團法人潘文淵文教基金會二○○一年研究傑出獎。潘文淵文教基金會每年公開甄選表揚國內外電子、資訊及通訊相關領域之傑出研究人士。李所長是在演算法、計算幾何學以及超大型積體電路設計、佈局之應用等資訊領域有傑出貢獻而獲獎。頒獎典禮訂於本(九十)年八月十日假工業技術研究院中興院區 51館國際會議廳舉行。 |
曾聰徹獲美國專利 本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曾聰徹,從事真菌毒素 (Mycotoxin)二十多年,最近以"Sample purif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獲得美國專利(Patent No. US6,187,203)。此項專利主要用來純化和分析污染食品和農產品中種類複雜之致癌因子Trichothecene mycotoxins。這種純化管置,具備操作簡單、快速、準確、經濟的特點。語言所籌備處參考室開放 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新設參考圖書室訂於今(九十)年四月十六日(星期一)正式開放,地點在本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大樓四樓 418室,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9:00至下午4:30,服務電話:2786-3300轉359。該室提供語言學專業期刊及新到圖書之閱覽服務,歡迎本院同仁多加利用。學術活動 生 物化學研究所所長王惠鈞,於四月廿二日至廿四日赴日本大阪洽談X光束簽約事宜,出國期間所務由副所長邱式鴻代理。 |
編輯委員:徐新光 張 雯 周玉慧 汪中和 李有成 編輯兼排版:張秀嫚 網址 : http://www.sinica.edu.tw/misc/service/library.htmlE-mail: wknews@gate.sinica.edu.tw地址: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 128號電話: 2789-9870;傳真:2785-3847 |
1 動態報導 2 徵 才2 社團活動 3 服務看板3 公 告 14 學術研討會26 讀者來文 27 業務說明28 中研隨筆 28 學術演講 |
《週報》為同仁溝通橋樑,如有意見或文章請不吝賜稿,本報自民國九十年起改為每週四出刊,前一週的星期三下午5:00為投稿截止時間,逾期稿件由本刊視版面彈性處理,投稿請送總辦事處秘書組二科3111室。
社 會學研究所研究員蕭新煌,於四月廿一日至廿三日赴泰國曼谷,出席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亞澳研究所之理事會議及「二○○一亞洲領袖論壇」。社 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張茂桂,於四月廿三日至廿八日赴美國波士頓出席"Civil Society, Social Movement, and Democratizat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研討會並發表論文。人事動態 歷 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劉益昌,經核定兼任該所考古學組組主任,聘期自九十年四月一日起至本院「組」組織調整定案止。歷 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王明珂,經核定兼任該所文字學組組主任,聘期自九十年四月一日起至本院「組」組織調整定案止。◆◇ 徵 才◇◆Faculty Positions in Institute of Zoology Several tenure-track positions in the rank of assistant, associate, and full research fellow, which are equivalent to assistant, associate, and full professor, and several postdoctoral positions are available in the Divisions of (1)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2)Physiology and Organismic of the Institute of Zoology, Academia Sinica, Taipei, ROC; and (3)Biotechnology Program, (4)Marine Research Station of Academia Sinica, Taipei, ROC. Individuals who are interested and/or have prior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in the following areas: (1)1 position in Toxicology, 1 in Animal Virology/Animal Model/Molecular Cell Biology/Developmental Biology, (2) 2 in Animal Physiology, (3) 1 in Molecular Immunology, 1 in Stem Cell, (4) 1 in Genetics, Immunology, Fish Disease, Ecophysiology, are encouraged to send a CV, a description of past research accomplishment, future interests, and three 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to, Institute of Zoology, Academia Sinica, Taipei 115, Taiwan. Academia Sinica website: http://www.sinica.edu.tw Deadline for application is April 30, 2001. 本院潛水社 2001年第三梯招生敬邀本院愛好海洋之員工與眷屬參加,一起探索大自然最後疆界 —內太空。很多人想要玩潛水,一探海底之美,倘若您礙於時間與恐懼而裹足不前的話,請讓我們排除您的問題與擔憂。本社已培訓出近百位合格潛水員,其中三位不會游泳,亦取得高級潛水員執照,請大膽跨出第一步,您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樂趣與收穫,期待您的加入。聯絡人:羅如熙教練 / 0935338291、2652-3574;李介生社長 / 2789-8021。◆◇ 服務看板◇◆房屋出租 宜 興街,30坪,三房兩廳,月租10,000元;雅房5坪,月租4,000元,意者請電洽:2660-2855、2660-2300鄭先生。 (會計室方冠又提供)汐 止福德一路37巷18弄21號六樓,42坪,三房二廳二衛,屋況佳,月租12,000元,車位3,000元,意者請電洽:2782-4857、2651-7434黃小姐。(歐美所黃錦香提供) 舊 莊街一段,鄰公園,清靜、舒適,四房二廳衛,裝潢新、水泥隔間,月租20,000元,意者請電洽:0918-968143張太太。(社科所張秀汝提供) 思 亮新村電梯公寓,共31.74坪,三房二廳一套半衛浴。近中研院及中研公園。溫馨、寧靜,生活機能佳,交通便利。有電話、冷氣、瓦斯爐具、沙發等家具。意者請電洽:0952495157;0937886179李先生。 (語言所林秀蓮提供) |
生醫所徵助理 一、資 格:大學化學、物理及生物相關科系以上畢,具高度研究興趣者。 二、工作性質:(一)蛋白質純化;(二)核磁共振( NMR)光譜取得;(三)核磁共振(NMR)光譜分析;(四)蛋白質結構決定;(五)實驗室管理等。三、待 遇:比照國科會標準。 意者請將個人履歷表、自傳及成績單寄台北市南港區115研究院路二段一二八號中研院生醫 所黃太煌老師收,或E-mail: bmthh@ibms.sinica.edu.tw。 生醫所公用儀器室徵研究助理。 一、資 格:大學化學或生化相關科系畢業之學士(男役畢)。 二、工作內容:操作 Peptide合成或DNA定序儀器。意者請將履歷、自傳寄台北市南港區115研究院路二段一二八號中研院生醫所彭蘊茹小姐收,或電洽:2789-9134。 民族所徵專任研究助理 一、資 格:社會相關科系大學或研究所畢業。 二、工作內容:「文化、氣、與傳統醫學」及「夜市」相關研究,協助蒐集資料及文書處理。 三、待 遇:比照國科會標準支薪。 四、應徵資料:履歷、自傳、畢業證書及成績單。 意者請於四月廿日前,將資料寄台北市南港區115研究院路二段一二八號中研院民族所2718室,信封註明「應徵研究助理」或電洽:2652-3480陳小姐。 ◆◇ 社團活動◇◆本院男子網球乙 A隊徵隊員歡迎加入,不論有無經驗,只要有濃厚之興趣,請以電子信報名 lskan@chem.sinica.edu.tw。位 於研樓別墅區,雅房一間出租(限女性),環境優美,月租6,000元,可炊,備家具。室內鋪木地板,車庫可停車,意者請電:0935436690或於晚間九點後電:2660-2762陳小姐。(公共事務組張震宇提供) 褓姆待聘 具 多年經驗,有愛心、負責任,長期照顧院內同仁子女,頗有口碑,位於汐止橫科路,意者請電洽:2640-2792黃太太。(史語所黃居仁提供) 全 職好褓母,家住中研公園附近,環境好,有耐心、有愛心,意者請電洽:2652-1187徐太太。(國衛院梁毓津提供) 英文文章或論文修改 可協助英文之文章或論文修改及中翻英,收費面議,聯絡電話: 2738-6827楊太太。(原分所馬麗娟提供) 加拿大暑期學童英語遊學營 院內員工子女暑期溫哥華遊學營 DIY,適合國小五年級至國中二年級學童,安排住宿外籍家庭。有興趣者請於8:00-10:00pm 聯絡許小姐2660-0397。 (地球所沈君山提供) |
============================================
◆◇
公 告◇◆總辦事處總務組公告
本院綜合體育館訂於本(九十)年五月一日起正式營運收費使用,有關作業規定,依照本院綜合體育館暫行管理要點規定辦理,特此公告週知。
============================================
員工消費合作社公告
本院員工消費合作社訂於本(九十)年五月一、二日兩日盤存,五月三日開始營業,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
2001年得獎著作簡介「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二○○一年得獎人十五人於日前選出,本院訂於五月廿一日假資訊所一樓演講廳由李院長主持頒獎典禮,並親頒每位得獎人獎牌一面。得獎人及其著作簡介如下:
人文組
李貞德(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副研究員)
1.
〈漢唐之間醫書中的生產之道〉《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96, 67:3, 頁 533-6542.
〈漢唐之間求子醫方試探—兼論婦科濫觴與性別論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97, 68:2, 頁 285-3673.
〈漢魏六朝的乳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99, 70:2, 頁 439-481評審簡介:
送審的三篇論文主題集中,而且所探討的問題皆是原先學術界所未曾系統處理者,對於中古女性史和醫療史的研究確有原創性的貢獻。李小姐在第一篇文章中指出漢唐之間生育及醫療文化的一個大轉變,其中包括求子方之重點從房中轉向草藥,從分娩提前到受孕,產育論求之主體從夫婦並重轉向專重女生。這幾方面的轉變,皆為宋以下一千年婦科之重點及範圍,確立先聲。李小姐在另一篇論文中則指出,醫學知識之統合與政治之一統有關,是開發醫療與政治微妙互動關係的文章。她的第三篇文章專門討論乳母的身份與功能,從討論中國中古時代何以士人大量批評帝室的乳母,發現乳母因為常能跨越其階級與性別之界限,行使政治影響力,故為正統士大夫所不滿。以上幾個方面,對中古醫療史、女性史、文化史皆有貢獻,故予推薦。
黃克武(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副研究員)
1.
〈梁啟超與康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30(1998),頁101-148。2.
〈從追求正道到認同國族:明末至清末中國公私觀念的重整〉,黃克武、張哲嘉編,《公與私:近代中國個體與群體的重建》,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頁59-112。3.
〈幾道先生情最真?:嚴復的異性情緣與思想境界〉,中央研究院「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2000.6.29-7.1,30頁。評審簡介:
一、申請的三件作品代表黃教授近年的研究,它們集中在兩個問題上,一是近代的「公」「私」問題,一是梁啟超思想的日本源頭,前者體現在他的〈從追求正道到認同國族:明末至清末中國公私觀念的重整〉及〈幾道先生情最真?〉兩文中,後者則有〈梁啟超與康德〉。在「公」「私」方面,前文是從明末清初以來一直到清末,看「公」「私」觀念之變化,是從思想傳統的流變來看這一組概念在歷史中的實際變化,其中談到十七世紀的部分比較不能清楚地把握,此外皆有所見。談嚴復的一文是從嚴復的感情生活看「公」「私」之分裂,及「私」的生活經驗如何影響嚴復的政論。至於梁啟超與康德一文,則是尋繹梁氏〈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學說〉與中江兆民〈理學沿革史〉之關係,並討論梁氏如何將康德與佛學及良知論揉合在一起,而忽略其間的差異。在以上兩方面,黃教授都有相當的貢獻,問題的角度也相當新鮮,在挖掘史料方面很下功夫,也相當用心思考歷史意義。
二、這幾篇文章皆發表在國內最好的刊物或最具有水準的會議。此外,作者最近幾年有專書兩本,論文十餘篇,在著作數量上相當可觀。
簡錦漢(中央研究院經濟所副研究員)
1."Expected and Unexpected Residential Mobility, "Jounrnal of Urban Economics, 36, 335
-363, 1999.2. "Dynamic Modeling of Housing Tenure Choice,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48, 46
-69, 2000.3. "Informal Captial Sources and Household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Taiw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62, 209-232, 2000評審簡介:
簡錦漢博士目前任職於中研院經濟所,主要研究的範疇為都市經濟及財務經濟領域。簡博士提出三篇論文做為代表作。當中有二篇代表作分別探討房屋搬遷行為及房屋租買決策,它們皆刊登於都市經濟領域最佳的期刊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另一篇代表作研究「地下金融管道」對於台灣經濟發展,尤其是對中小企業的貢獻,該文刊登於經濟發展領域頂尖的期刊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簡博士獲得博士學位之後,總共發表過十七篇論著。他的貢獻在於,巧妙地設計計量經濟模型,並將新的計量經濟方法印證於經濟理論。他在資料處理、變數選擇、模型設計及實證結果的闡釋等方面,皆展現了嚴謹且精緻的內涵。生物組
李鴻(中央研究院分生所助研究員)
1.Hsieh-Li, H. M., Chang, J. G., Jong, Y. J., Wu, M. H., Tsai, C. H. and Li, H.
(2000)2.A mouse model for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Nature Genetics 24,66-70.
(代表作)評審簡介:
脊髓肌肉萎縮症(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是幼兒致死率第二高的隱性遺傳疾病,為國人重要的遺傳疾病。估計每壹萬個新生兒即可能有一個病人,造成重大的醫療負擔,而過去尚未有動物模式可供研究。申請人利用基因轉殖技術,將SMA病人所帶之SMN基因轉殖到老鼠並呈現如人類脊髓肌肉萎縮症之臨床症狀建立了該疾病的小鼠動物模式,並發表於Nature Genetics, 該刊為目前排名最高的學術期刊。申請人之研究具有創意,成果優良,特予推薦。沈志陽(中央研究院生醫所副研究員)
1. Huang CS, Chern HD, Chang KJ, Cheng CW, Hsu SM, Shen CY. Breast cancer risk associated with genotype polymorphism of the estrogen-metabolizing genes, CYP17, CYP1A1 and COMT- a multigenic study on cancer susceptibility. Cancer Res 1999; 59:4870-4875.
Publisher: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AACR). Date: Oct. 1, 1999
2. Shen CY, YU JC, Lo YL, Kuo CH, Yue CT, YOU YS, Huang CS Lung JC, Wu CW. Genome-wide search for loss of heterozygosity using 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ed tissue of breast carcinoma- an implication for mutator phenotype and breast cancer pathogenesis. Cancer Res. 2000; 60: 3884-92.
Publisher: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AACR). Date: July 15, 2000.
評審簡介:
沈志陽博士以分子遺傳的方法以及其他先進技術,研究有關台灣女性乳癌的流行病學,這些研究都有完善的規劃、詳盡的執行與清楚的討論。他的研究指出女性雌激素代謝有關的基因與乳癌進展的關係;在另一研究以
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及loss of heterozygosity方法,探討一個可能乳癌的致病過程。這些研究成果皆發表於癌症研究領域中最好的雜誌Cancer Research。分子流行病學通常需要團隊合作,沈博士竟然可以在短短期間發表如此高水準的研究成果,同時在短短的四年間發表了28篇原創性文章,展現其對這個領域的掌握。他的研究不但對學術有極大的貢獻,也可對台灣婦女的乳癌防治有所助益。陳士隆(中央研究院生醫所副研究員)
Underlined: correspsonding author
1. Chuang, C.-K., lee, S.-F., and Chjen, S.S.-L.(1999) Conferral of an Anti-HIV State to CD4+ Cells by a Zipper Motif Envelope Mutant of the Huam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Transmembrane Protein gp41. Hum. Gene Ther. 10, 2381-2395.
2. Chen, S. S.-L., Lee, S.-F., Chuang, C.-K., and Raj, V.S.(1999) trans-Dominant Interference with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uype 1 Replication and Transmission in CD4+ Cells sby an Envelope Double Mutant. J. Virol. 73, 8290-8302.
3. Lee, S.-F., Wang, C.-T., Liang, J.Y-P., Hong, S.-L., Huang, C.-C. and Chen, Ss.S.-L (2000)Multimerization Potential of the Cyhtoplasmic Domain of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Transmembrane Glycoprotein gp41. J. Biol. Chem. 275, 15809-15819.
評審簡介:
第一型人類免疫缺乏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1(HIV)為引起愛滋病之病原體,目前仍缺乏良好之防治辦法。申請人在該病毒gp41蛋白質之研究,對於此蛋白質在HIV感染及複製所扮演的角色有深入的闡明,更進一步找出dominant-negative突變種,可作為基因治療之標的。申請人的研究成果優良,且均發表於國際優良期刊,值得肯定及推薦。陳鴻震(國立中興大學動物系副教授)
1. Lai JF, Kao SC, Jiang ST, Tang MJ, Chan PC, and Chen HC.
(2000).Involvement of focal adhesion kianse in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induced scatter of Madin-Darby canine kidney cells.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75:7474-7480.2. Chan PC,Lai JF, Cheng CH, Tang MJ, Chiu, CC, and Chen HC.
(1999).Suppression of ultraviolet irradiation-induced apoptosis by overexpression of focal adhesion kinase in Madin-Darby canine kidney cells.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74:26901-26906.3. Chen HC. Chan PC, Tang MJ, Cheng CH, and Chang TJ.
(1998).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of focal adhesion kinase stimulated by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leads to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ctivation.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73:25777-25782.評審簡介:
陳鴻震博士自
1996年8月返國服務後,在短短數年之間,便能展現其獨立研究的能力。陳博士專注於研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分子,在不同的因子刺激下,對細胞行為的影響。如在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調控下,促進細胞的移動與訊息傳遞,和在UV照射下抑制細胞的凋亡。FAK的主要分子功能是在細胞附著(cell adhesion)的現象上,而細胞附著參與許多生理和病理的過程,如胚胎發育,組織修復,免疫反應以及癌細胞轉移等。這些研究成果對FAK的瞭解貢獻極大,對這些生理與病理的瞭解也將有一定的幫助。連續三年,陳博士的研究成果都發表在國際知名的雜誌J. Biol. Chem上,奠定作者在FAK研究領域上的地位。由這些成果得知陳博士在此重要的研究領域內,將持續扮演著重要角色。陳瑞華(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分醫所副教授)
Etk, a Btk family tyrosine kinase, mediates cellualar transformation by linking Src to Stat3 activation.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Vol. 20, p. 2043-2054, 2000.
評審簡介:
陳瑞華博士
1996年回國後在台大醫學院分醫所服務以來發表四篇論文,其中一篇發表在J.Biol,Chem,另一篇代表作發表在Moleculer cellular Biology,皆為知名度很高的國際期刊,另有二篇和她的指導教授共著。她的代表作是以在美國Davis的本院院士龔行健提供的化學藥品分析屬於Btk tyrosine kinase之新一種發現Src oncogem與stat 3分子間之訊息傳遞,對於將來的研究,特別對於人類癌症之分子層次之了解有貢獻。譚婉玉(中央研究院生醫所助研究員)
1. Tarn, W.-Y., and J.A. Steitz (1997) Pre-mRNA splicing: the discovery of a new spliceosome doubles the challenge. Trends Biochem. Sci. 22, 132-137
2. Lai, M.-C., B. H. The, and W.-Y. Tarn (1999) A human papillomavirus E2 transcriptional activator: the interactions with cellular splicing factors and potential function in pre-mRNA processing. J. Biol. Chem. 274, 11832-11841.
3. Lai, M.-C., R.-I. Lin, S.-Y. Huang, C.-W . Tsai, and W.-Y. Tarn (2000) A human importin-B family protein, transportin-SR2, interacts with the phosphorylated RS domain of SR proteins.s J. Biol. Chem. 275, 7950-7957.
評審簡介:
譚博士是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博士,博士後研究則在美國耶魯大學著名教授
Goan Steitz實驗室工作;1996年發表一篇突破性的論文,Professor Steitz對其稱讚有加,認為是她多年來所見最優秀的研究人員。譚博士共發表七篇論文,每篇均為佳作;回台後在短短時間內成功的開展新的研究領域,在生化領域最好的雜誌J.Biol chem發表兩篇文章,顯見其潛力非凡,非常值得鼓勵。數理組
吳俊傑(國立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副教授)
1. Wu, C.-C., and Y. Kurihara, 1996: A numerical study of the feedback mechanisms of hurrica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 on hurricane movement from the potential vorticity perspective. J. Atmos. Sci., 53, 2264-2282.
出版時間
: July 1996.出
版 者: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2. Wu, C.-C., and H.-J. Cheng, 1999: An observational study of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 the intensity changes of Typhoons Flo (1990) and Gene (1990). Mon. Wea. Rev. 127, 3003-3031
出版時間
: December 1999.出
版 者: Monthly Weather Review,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3. Wu, C.-C., M. Bender, and Y. Kurihara, 2000: Typhoon forecasts with the GFDL hurricane model: Forecast skill and comparison of predictions using AVN and NOGAPS global analyses. J. Meteor. Soc. Japan.
出版時間
: December, 2000出
版 者: Journal of the Meteorological Society of Japan評審簡介:
吳博士為我國年輕學者中對颱風理論分析與預報方法皆有綜合研究表現之研究人員,特別是所使用之位渦分析及反演法,目前仍為國際炙手可熱之研究方法。在吳博士所提供之資料裡,持續進行之研究包括
vortex bogus及data assimilation,前者提供颱風合理初始化(已協助氣象局使用),後者則結合非傳統觀測資料(如衛星遙測)提供最佳初始化,二者為新一代颱風預報模式發展上最重要的兩個極具挑戰性課題。郭大維(國立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副教授)
“
固定即時異動系統之相似性負載調整”(“Similarity-Based Load Adjustment for Static Real-Time Transaction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 Vol. 49, No. 2, February 2000, pp. 112-126.
評審簡介:
郭教授從事即時系統之研究,申請著作發表於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該期刊是資訊領域相當好的國際期刊。代表作內容主要是在即時系統資料庫的研究,針對系統的時效性與資料的正確性要平衡兩者,以往有不少解決方案被提出,但是郭教授所提出的方案,頗具潛力,可發表為實際有效的解決方案。主要是利用Semantics-based approach, 提出運算正確性的criterion,以提升degree of concurrency。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o reduce the workload and thus more effective for handling overload。這套理論可以作為雷達系統在系統暫時超載之下,負載調整及穩定運作之理論基礎。中科院雷達系統相關研究計畫亦採用了這一研發技術。郭教授在國際知名會議常有論文發表,並主辦國際會議,對提升國內相關領域之研究水準有積極的貢獻。孫啟光(國立台灣大學光電所副教授)
“Coherent Acoustic Phonon Oscillations in Semiconductor Multiple Quantum Wells with Piezoelectric Field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Volume 84, Number 1, January 2000, pp. 179-182.
評審簡介:
代表作以壓電場作為激發機制,首度成功產生特超音同調聲子行進波,而所激發聲子振幅,比其他機制所產生之振幅,高達千倍之多。此發現促使研製聲子雷射之可行性,向前跨出一大步,實是研究聲子學及半導體電子學之一項重要突破。
繼光子電射及原子雷射成功達成後,聲子雷射是目前該學門之重要研究項目之一。此代表作之發表,使聲子雷射之研發過程,跳過一個重要的瓶頸,因成果具重大貢獻,作品得在頂尖刊物
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刊登。申請人之整體表現極佳,過去研究具高度前瞻性及創新性,且研究成果亦甚為豐碩,故極力推薦。
黃文良(中央研究院資訊所副研究員)
1.Estimation of 2D Noisy Fractional Brownian Mo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Using Wavelets 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 2000
2.Estimation of Fractional Brownian Motion Embedded in a Noisy Environment Using Non-Orthogonal Wavelets IEEE Trans. on Signal Processing 1999.
3.Shape from Texture: Estimation of Planar Surface Orientation Through the Ridge Surfaces of 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 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 1998.
評審簡介:
從事影像與信號處理的研究。提出三篇文章都是發表於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及IEEE Transactons on Signal Processing,都是一流的國際期刊。文章主要是利用Wavelet (non orthogonal wavelets)技術,提供如何在有noise的環境下估計Fractional Brownian Motion,並且應用於Texture segmentation of Noisy Images,評審委員都一致給予極高的評價。賀培銘(國立台灣大學物理系助教授)
“Noncommutative Open String and D-brane”, C.-S. Chu, P.-M. Ho, Nucl. Phys. B550, 151-168 (1999).
評審簡介:
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定律如何合併,一直是無法解決之難題,但超強理論之研究提供了一個可能方向,賀培銘助理教授以之推出時空結構為不可交換之想法,以其幾何作為同時寫下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定律之起點,如果確實可以寫下描述現實自然世界之理論,將可能成為世紀性之重大突破。賀教授為傑出物理學者,其代表作已成為台灣地區該領域被引用最多的論文,而且該文係唯一引用超過一百次而無外國之資深研究合作者,其品質與獨立原創性殆無疑議。
蘇明德(高雄醫學大學化學系助教授)
1. Reactivity of the C-X (X=F, Cl, Br and I) Bond Activation CX4 by an Iridium (I) Complex from a Theoretical Viewpoint.
Ming-Der Su, San-Yan Chu, J. Am. Chem. Soc., 1999, 121, 1045-1058.
2. Density Functional Study of Some Germylene Insertion Reactions. Ming-Der Su, San-Yan Chu, J. Am. Chem. Soc. 1999, 121, 4229-4237.
3. Theoretical Studies of the Additions of Germylenes to Ethylene. Ming-Der Su, San-Yan Chu, J. Am. Chem. Soc., 1999, 121, 11478 – 11485.
評審簡介:
蘇明德博士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理論化學家,研究勤奮並富創意,著作豐富,論文品質高且富深度。近六年(
1995-2000年)共有35篇論文,均發表於國外知名化學期刊。多篇論文雖是與儲三陽教授合著,但在構思、計算作業、結果整理及論文撰寫均出自蘇博士,即蘇博士是主要的貢獻者。蘇博士研究成果十分傑出,代表作共三篇均為1999年刊載於美國化學會誌(J. Am. Chem. Soc.)之論文,該期刊聲譽卓著、學術地位崇高,是化學界水準最高的期刊。這二篇論文涉及碳一鹵素鍵之金屬促進斷裂反應和鍺烯之插入與加成反應的理論計算,內容新穎豐富,論說精闢,其結果可供實驗化學家參考或引證,成就非凡,是國內化學界所罕見的,因此極力推薦,以示肯定。==============================================================================
九十一年度新增主題研究一覽表
九十一年度新增主題研究計畫申請案計有二十七件,業經複審通過十八件(數理組十一件,生物組四件,人文組三件),另數理組有三件申請案決定資助一年先期規劃研究所需。詳見後附一覽表。
A
:數理組
編號 |
計畫名稱 ( 子計畫名稱) |
主持人 |
單位 |
補助經費 |
2 |
非線性動力學與複雜系統研究 2-1 非線性與複雜系統之臨界現象2-2 心跳訊號的分析及臨床應用 |
胡進錕 胡進錕 何淮中 |
物理所 物理所 統計所 |
三百萬元 |
3 |
超高解析度即時 X光顯微術3-1 超高解析度即時X光顯微術之技術發展及材料應用 |
胡宇光 胡宇光 |
物理所 物理所 |
九十五萬六千元 * 資助一年 |
編號 |
計畫名稱 ( 子計畫名稱) |
主持人 |
單位 |
補助經費 |
4 |
量子點、線材料的特性與其結構之關連 |
鄭天佐 張嘉升 黃英碩 魏金明 |
物理所 物理所 物理所 物理所 |
八百萬元 |
5 |
碳水化合物與分子認知之探討 5-1 小分子與RNA之作用研究
5-2 碳水化合物與免疫反應
5-3 醣類與酵素間分子認知之探討 |
翁啟惠 洪上程、廖俊臣、周三和、王惠鈞
林俊成、陳水田、邱繼輝、林英志、方俊民 林俊宏、陳玉如 |
化學所 化學所、清大化學所、中興生化所、生化所
化學所、生化所、生化所、台大化學系、台大化學系 生化所、化學所 |
一千五百萬元 |
6 |
重要小分子活化觸媒之研究與發展 6-1 甲烷活化
6-3 二氧化碳活化
6-4 結構特性分析
6-5 邀請國外學者 |
陳長謙 陳長謙、林寬鋸、羅芬台 呂光烈、劉陵崗、徐新光 陳長謙、柯學初、鄒德里、李光華、簡淑華 陳長謙 |
化學所 化學所、中興化學系、化學所 化學所、化學所、化學所 化學所、東華物理系、化學所、中大化學系、化學系 化學所 |
一千五百萬元 |
7 |
以新藥開發為導向之醫藥化學研究 7-1 具抗病毒性之新型核甘酸類似物之設計與合成7-2 用蛋質體研究細胞與藥物作用開發新藥7-3 新型含票呤丁烯酸內酯抗癌藥物之設計及合成7-4 以去氧核醣核酸〈DNA〉適合體〈aptamer〉來辨識蛋白質的研究 |
劉行讓 劉行讓 陳水田 胡紀如 甘魯生 |
化學所 化學所 生化所 化學所 化學所 |
六百萬元 |
8 |
極靈敏微塵分析儀的研發 |
李太楓 孔慶昌 沈君山 陳玉如 |
地球所 原分所 地球所 化學所 |
八百一十七萬五千元 |
9 |
中文多媒體資訊擷取 9-1 多媒體影音檢索9-2 中文知識自動擷取技術之研究9-3 多媒體答詢系統 |
李德財 張 復 陳克健 許聞廉 |
資訊所 資訊所 資訊所 資訊所 |
六百萬元 |
10 |
無線網際網路先期研究實驗室 10-1 無線網際網路之位置關連服務系統10-5 設計並發展具有服務品質保證的GPRS-Based行動通訊網路 |
何建明 何建明 林一平 |
資訊所 資訊所 交大資訊工程系 |
一百五十萬元 * 資助一年 |
11 |
隨機離散結構與算法分析上的相變 |
黃顯貴 蔡宗希 程華淮 |
統計所 統計所 市北師數理教育系 |
一百一十九萬七千元 |
編號 |
計畫名稱 ( 子計畫名稱) |
主持人 |
單位 |
補助經費 |
|
12 |
液態及固態表面分子之構造及動態之實驗與理論研究 |
林聖賢 沈元壤
張玉明 林倫年 王俊凱 業玉玲 朱姍姍 |
原分所 Dept. of Physics, Univ. of California 台大凝固研究中心 台大凝固研究中心 台大凝固研究中心 原分所 原分所 |
四百八十萬元 |
|
13 |
奈米加強型光譜顯微技術與奈米化學的發展及應用 |
王玉麟 林景泉 莊東榮 王俊凱 |
原分所 原分所 台大凝態中心、原分所 台大凝態中心 |
一百萬元 * 資助一年 |
|
14 |
自然與人造光合作用體系之實驗與理論研究 |
張大釗 林聖賢 何東英 余良杰 楊棋明 |
原分所 原分所 台大化學系 淡江化學系 植物所 |
三百八十萬元 |
|
15 |
朝向一個嶄新的磁氣流計算程序:從天文物理到航空工程的超級計算 15-1 在天文物理中的氣流磁流問題15-2 朝向一個高性能氣體及磁流體的計算程式15-3 一些天文物理問題上的數學分析 |
袁旂 袁旂 陳宜良 劉太平 |
天文所 天文所 台大數學系 數學所 |
四百五十萬元 |
|
B :生物組 |
|||||
1 |
植物基因組研究分析
|
邢禹依 邢禹依、周德源、鄔宏潘、陳慶三、蕭介夫 周德源、林彥蓉 邢禹依、周德源、鄔宏潘、吳素幸、陳虹樺、林白翎 鍾美珠、周德源、陳虹樺 林彥蓉、鄔宏潘、 邢禹依 |
植物所 植物所
植物所、輔大生物系 植物所、植物所、植物所、植物所、成大生科所、分生所 植物所、植物所、成大生科所 輔大生物系、植物所、 植物所 |
五百萬元 |
編號 |
計畫名稱 ( 子計畫名稱) |
主持人 |
單位 |
補助經費 |
|
2 |
生物多樣性形成機制:西太平洋地理親緣研究 2-1 西太平洋珊瑚礁魚類地理親緣研究2-2 西太平洋區蝦虎與槍蝦之生物多樣性及共演化2-4 西太平洋棲息之多齒圍沙蠶種群地理親緣研究2-5 西太平洋珊瑚共生梯形蟹類之地理親綠研究2-6 西太平洋造礁珊瑚地理親緣研究2-7 西太平洋角鴞屬鳥類之親綠地理研究2-8 大果蠅種群之地理親緣研究(雙次目:果蠅科)2-9 鯉科魚類主組織相容性複合(Mhc)基因的遺傳多樣性與種化事件及適應輻射關係之研究2-10 東南亞及印度半島擬啄木鳥屬(Megalima) 鳥類的親綠地理研究2-11 西太平洋人面蜘蛛親綠地理研究2-12 東亞及東南亞淡水鯰類及鰍類之地理親緣與種化機制之研究 |
邵廣昭 邵廣昭 李信徹
謝蕙蓮
鄭明修
陳昭倫 劉小如 曹順成
于宏燦
李壽先
卓逸民 陳義雄 |
動物所 動物所 動物所
動物所
動物所
動物所 動物所 動物所
台大動物系
師範大學生物系
東海生物系 海洋生物博物館 |
九百萬元 |
|
3 |
關於斑馬魚肝臟形成機制及疾病基因調節功能之研究 3-1 建立一斑馬魚系統模式以研究肝臟形成機制及人類代謝疾病3-2 以斑馬魚系統模式從事功能性基因體研究與胃之器官發育及惡性病變相關之基因3-3 斑馬魚消化系統基因組功能的研究3-4 以斑馬魚為動物模式研究類固醇合成腺體的發育3-6 斑馬魚腦部和脊推發育有關新穎基因之功能分析3-7 斑馬魚功能基因組之生物資訊資源站 |
吳金洌
吳金洌
張久媛
黃聲蘋 鍾邦柱
黃銓珍
林文昌 |
動物所
動物所
生醫所
動物所 分生所
生化所
生醫所 |
七百萬元 |
|
6 |
人類生物學資料庫之研究與開發 6-1 人類cSNP之功能變異序列探討6-2 人類基因多用性資料庫之研究6-3 知識庫及演算法的發展6-4 結構資訊生物學:建構、檢視及知識探索一個附加價值的蛋白質結構資料庫6-5 生物資訊學之資訊視覺化 |
常蘭陽 林文昌 常蘭陽 許聞廉 黃明經
陳君厚 |
生醫所 生醫所 生醫所 資訊所 生醫所
統計所 |
七百萬元 |
C :人文組 |
||||
編號 |
計畫名稱 ( 子計畫名稱) |
主 持 人 |
單 位 |
補助經費 |
2 |
宗教與醫療 2-1 巫者與中國醫療文化之關係2-2 殷墟甲骨、遺址反映的殷人宗教信仰與醫療文化2-3 方術與身體的歷史2-4 性別、疾病與文化:傳統台灣婦人胎產疾病暨祟病研究2-5 佛教與中古的醫療2-6 宗教、醫療與飲食—以「粥」為主體之個案研究2-9 教理、醫理、與命理—佛道兩教在其間糾纏及其含意2-10 「治療身體、拯救靈魂」:十九世紀西方傳教醫學在中國2-11 馬大或是馬利亞:台灣醫療傳道中的女性 |
林富士 林富士 李宗焜 李建民 宋錦秀 劉淑芬 康樂 張哲嘉
李尚仁 李貞德、祝平一 |
史語所 史語所 史語所 史語所 台史所 史語所 史語所 近史所
史語所 史語所 |
四百五十萬元 |
5 |
明清至近代漢人社會的衛生觀念、組織與實踐 5-1 明清社會傳統「衛生」觀念與實踐5-2 肺結核、衛生與監管醫學之興起5-3 海關醫療勤務與十九世紀中國通商港埠公共衛生5-4 台灣近代衛生觀念之形成-以瘧疾防治為例5-5 日本在滿州的衛生政策及其對戰後的影響5-6 日治初期台灣嬰兒死亡率變遷1905-1915—家戶戶籍資料分析5-7 台灣科學育兒的歷史研究:1900-1945 |
梁其姿 梁其姿 梁其姿 雷祥麟 李尚仁 劉士永 Ruth Rogaski 楊文山 吳嘉苓 |
社科所 社科所 社科所 清大史研所 史語所 台史所 Princeton University 社科所 台大社會系 |
二百八十萬元 |
6 |
正典的生成:臺灣文學與世界文學的關係 6-1 少年台灣:多重文學因緣中的少年論述與台灣想像6-2 日本近代文學對日據時期台灣新文學的影響6-3 馬克思主義與三○年代的台灣文學6-4 精神分析論述對於台灣現代主義文學的影響:從文化史與美學的角度重新檢視6-5 從都柏林人到台北人:論白先勇與西方意識流傳統6-6 八十年代台灣文學生態:從鄉土文學運動到解嚴6-7 後殖民、後遺民、後移民:台灣文學研究的三民主義6-8 後設美學和後現代性:解嚴後台灣小說研究 |
彭小妍、李奭學 梅家玲 黃英哲、垂水千惠 陳芳明 劉紀蕙
李奭學 張誦聖 王德威 彭小妍 |
文哲所 台大中文系 日本愛知大學、日本橫濱國立大學 政大中文系 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 文哲所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丁校區東亞系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 文哲所 |
二百四十萬元 |
◆◇
學術研討會◇◆第四屆世界海外華人國際學術研討會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hinese Overseas Conference
(暫訂議程)
時 間:四月廿六日(星期四)至廿八(星期日)
地 點:本院學術活動中心
主辦單位:本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April 25 (Wednesday)
13:30-18:00 Registration for Overseas Delegates
Place: 1F Lobby, Center for Academic Activities
April 26 (Thursday)
08:00-09:00 Registration
Place: 1F Lobby, Center for Academic Activities
09:00-09:20 Opening Ceremony
Place
:2F Conference Room I, Center for Academic ActivitiesChair: Ki-Che Leung (
梁其姿), Director, ISSP, Academia SinicaOpening Remarks: C. Y. Cyrus Chu (朱敬一)
Vice President and Member of the Academia Sinica
09:20-10:10 Keynote Speech
Place: 2F Conference Room I, Center for Academic Activities
Chair: Ki-Che Leung (
梁其姿), Director, ISSP, Academia SinicaKeynote Speaker: Gungwu Wang (
王賡武)President, ISSCO and Member of the Academia Sinica
Title: New Migrants: How New, Why New?
10:30-12:20 Session I
Session I / Conference Room I
Topic: Overseas Chinese women
Chairperson: 梁其姿 Ki-Che Leung
Discussants: 麥禮謙 Him Mark Lai
Presenters:
1.徐惠玲 Maria W.L. Chee
2.Jemma Purdey
3.Leicia Petersen
4.Jan Ryan
Session I / Conference Room II
Topic: Comparative regional research on Overseas Chinese
Chairperson: 李勝生 Peter S. Li
Discussants: 徐乃力 Larry N. Shyu, 李勝生 Peter S. Li
Presenters:
1.Li Zong
2.Guida C. Man
3.Roxana Ng
4.Lawrence Lam and Tian Guang
Session I / Conference Room III
Topic: New immigrants: the appearance of returned immigrants and their issues
Chairperson: 張存武 Tsun-wu Chang
Discussants: 趙紅英 Hong-ying Zhao, 陳來幸 Lai-xing Chen
Presenters:
1.陳衍德 Yan-de Chen
歐洲華人新移民與再移民群體的個案研究(
New and Secondary Chinese Immigrants in Europe: Case Studies)2.李明歡 Ming-huan Li
3.程希 Xi Cheng
13:40-15:30 Session II
Session II / Conference Room I
Topic: 馬來西亞華人人物評論
Chairperson: 蕭新煌 Hsin-huang Hsiao
Discussant: 莊欽永 David K. Y. Chng
Presenters:
1.林水檺 Chooi-kwa Lim
2.何啟良 Khai-leong Ho
3.何國忠 Kok-chung Hou
Session II / Conference Room II
Topic: Comparative regional research on Overseas Chinese
Chairperson: 黃應貴
2.Presenter: Marketa Mezlikova-Moore Discussant: 李明歡 Ming-huan Li
3.Presenter: 霍啟昌 Kai-Cheong Fok Discussant: 張存武 Tsun-wu Chang
Session II / Conference Room III
Topic: New immigrants: the appearance of returned immigrants and their issues
Chairperson: 陳三井 San-ching Chen
Discussant: 莊國土 Guo-tu Zhuang
Presenters:
1.蕭北嬰 Bei-ying Xiao
2.任貴祥 Gui-xiang Ren
3.趙紅英 Hong-ying Zhao
16:00-17:50 Session III
Session III / Conference Room I
Topic: 新加坡華文教育史
Chairperson: 麥留芳 Lau Fong Mak
Discussants: 朱浤源 Hong-yuan Chu
Presenters:
1.魏維賢 Yee-Hean Gwee
獨立前新、馬華文教育所面對的挑戰與反應(
Challenge and Response:Chinese-medium Education in Singapore and Malaysia prior to independence)2.崔貴強 Kwai-keong Choi
3.莊欽永 David K. Y. Chng
Session III / Conference Room II
Topic: Comparative regional research on Overseas Chinese
Chairperson: 葉宋曼瑛 Manying IP
1.Presenter: 楊聰榮 Tsung-Rong Edwin Yang Discussant: 崔貴強 Kwai-keong Choi
2.Presenter: 譚雅倫 Marlon K. Hom Discussant: 崔貴強 Kwai-keong Choi
3.Presenter: 鍾瑜平 Yupin Chung Discussant: 林信惠
4.Presenter: 薑艙煙 Youngrok Cheong Discussant: 葉泉宏
Session III / Conference Room III
Topic: New immigrants: the appearance of returned immigrants and their issues
Chairperson: 林若雩 Juo-yu Lin
1.Presenter: 洪玉華 Teresita Ang see Discussant: 黃昆章 Kun-zhang Huang
2.Presenter: 陳來幸 Chen Lai Xing Discussant: 鍾淑敏
3.Presenter: 余慧子 Wei-Chi Poon
April 27(Friday)
08:30-10:10 Session I
Session I / Conference Room I
Topic: Survey on Chinese language schools: administration, curriculum and student affairs
Chairperson: 林水檺 Chooi-kwa Lim
Discussant: 魏維賢 Yee-Hean Gwee
Presenters:
1.周聿峨 Yu-e Zhou
2.趙和曼 He-man Zhao
3.金榮華 Yung-hua King
Session I / Conference Room II
Topic: Comparative regional research on Overseas Chinese
Chairperson: 麥禮謙 Him Mark Lai
Discussant: 王靈智 Ling-chi Wang
Presenters:
1.李勝生 Peter S. Li
2.陳志明 Chee-beng Tan
3.李又寧 Yu-ning Li
Session I / Conference Room III
Topic: Overseas Chinese and cross-straits issues
Chairperson: 徐乃力 Larry N. Shyu
1.Presenter: 李盈慧 Ying-hui Lee Discussant: 黃曉堅
2.Presenter: Maria A. Benavides Discussant: 熊建成 Chien-cheng Hsiung
3.Presenter: 熊建成 Chien-cheng Hsiung Discussant: 張存武 Tsun-wu Chang
10:40-12:30 Session II
Session II / Conference Room I
Topic: Overseas Chinese Policies of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A Criticle Apprasal
Chairperson: 蔡石山 Shih-shan Henry Tsai
Discussants: 李盈慧 Ying-hui Lee
Presenters:
1.王靈智 Ling-chi Wang
2.Mette Thunoe
3.夏誠華 Chen-hwa Hsia
Session II / Conference Room II
Topic: Ethnic Chinese in Japan: History and Identity
Chairperson: 張啟雄
Discussants: 松浦章 Akira Matsuura, 張亨道
Presenters:
1.斯波義信 Yoshinobu Shiba
2.伊藤泉美 Izumi Ito
3.過放 Guo Fang
4.許淑真 Shu-zhen Hsu
Session II / Conference Room III
Topic: The role of Overseas Chinese in foreign relations
Chairperson: 莊國土 Guo-tu Zhuang
1.Presenter: 鄭良樹 Lian-soo Tay Discussant: 何啟良 Khai-leong Ho
2.Presenter: 龔宜君 I-chun Kung Discussant: 王宏仁 Hong-Zen Wang
3.Presenter: 王蒼柏 Can-bai Wang Discussant: 王宏仁 Hong-Zen Wang
華人企業家和關係:對於香港印尼歸僑商業活動的初步研究(
Chinese Entrepreneurship and Guanxi: A Study of Returned Indonesian Overseas Chinese Business Networks in Hong Kong)13:40-15:30 Session III
Session III / Conference Room I
Topic: Survey on Chinese language schools: administration, curriculum and student affairs
Chairperson: 呂芳上
2.Presenter: 麥禮謙 Him Mark Lai Discussant: 周聿峨 Yu-e Zhou
3.Presenter: 鮑家麟 Chia-lin Pao Tao Discussant: 令狐萍 Huping Ling
Session III / Conference Room II
Topic: Comparative regional research on Overseas Chinese
Chairperson: 周南京 Nan-jing Zhou
Discussant: 嚴智宏
Presenters:
1.唐潤洲 Jun-chou Tang
印尼在台僑生對印尼華人問題態度之研究
3.徐元音 Madeline Hsu
Session III / Conference Room III
Topic: Overseas Chinese and cross-straits issues
Chairperson: 李盈慧 Ying-hui Lee
1.Presenter: 林若雩 Juo-yu Lin Discussant: 夏誠華 Chen-hwa Hsia
2.Presenter: 莊國土 Guo-tu Zhuang Discussant: 夏誠華 Chen-hwa Hsia
3.Presenter: 李國樑 Guo-liang Li Discussant: 龔宜君 I-chun Kung
16:00-17:50 Session IV
Session IV / Conference Room I
Topic: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in their country of residence
Chairperson: 李國樑 Guo-liang Li
Discussants: 余慧子 Wei Chi Poon, 林美容
Presenters:
1.杜恩沛 Samuel To
北美華人與教會的關係(
The Chinese in North America and the Church.)3.張珣 Hsun Chang
Session IV / Conference Room II
Topic: The origins of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Overseas Chinese and Chinese
Chairperson: 王賡武 Gungwu Wang
1.Presenter: 張存武 Tsun-wu Chang Discussant: 王賡武 Gungwu Wang
2.Presenter: 朱浤源 Hong-yuan Chu Discussant: 霍啟昌 Kai-cheong Fok
3.Presenter: Yoon Jung Park Discussant: 李安山 An-shan Li
Session IV / Conference Room III
Topic: The role of Overseas Chinese in foreign relations
Chairperson: 瞿宛文 Wan-wen Chu
Discussants: 徐泓
Presenters:
1.陳尚勝 Shang-sheng Chen
“夷官”與“逃民”:明朝對海外國家華人使節的反應
2.李慶新 Qing-xin Li
明中後期廣東商民在南洋的活動
3.松浦章 Akira Matsuura
清末福建的海外移民事情
17:20-18:20 ISSCO Membership Meeting
Place: 2F Conference Room I, Center for Academic Activities
Chair: 王賡武 Gungwu Wang
April 28 (Saturday)
08:30-10:10 Session I
Session I / Conference Room I
Topic: 華商與工潮問題
Chairperson: 周中堅 Zhong-jian Zhou
Discussant: 林水檺 Chooi-kwa Lim
Presenters:
1.黃賢強 Sin-kiong Wong
3.吳文煥 Go Bon Juan
Session I / Conference Room II
Topic: 僑鄉的經濟變遷
Chairperson: 陳鴻瑜
Discussant: 李國樑 Guo-liang Li, 陳鴻瑜
Presenters:
1.黃曉堅
一葉知秋
—從澄海僑情變化看未來潮汕僑鄉的蛻化2.龍登高 Deng-gao Long
海外資源與僑鄉經濟改革
3.石田浩 Hiroshi Ishida
閩南僑鄉的華人網絡與華人資本
—「晉江模式」到「珠江模式」的轉換(Overseas Chinese Networks and their Capital in Southeast Fujian; Transition from the “Jinjian model” to the “Zhujian model”)4.曾慶輝 Cheng-hui Tzeng
財團法人華僑貸款信用保證基金之功能及展望
Session I / Conference Room III
Topic: Ethnic Identity and Adaptation
Chairperson: 湯熙勇 Shi-yeoung Tang
Presenters:
Discussant:
族群認同與文化適應:以馬國雪隆地區客家社團的發展為例(
Ethnic Identity and Cultural Adaptation: The Case of the Hakka Association in Selangor-Kuala Lumpur of Malaysia)2.Presenter: 陳美華 Meei-hwa Chern Discussant: 洪玉華 Teresita Ang See
3.Presenter: 楊宜音 Yi-yin Yang Discussant: 周玉慧
10:40-12:30 Session II
Session II / Conference Room I
Topic: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in their country of residence
Chairperson: 朱永德 Yungdeh Richard Chu
Discussant: 蔡石山 Shih-shan Henry Tsai
Presenters:
1.李其榮 Qi-rong Li
向主流社會邁進─近三十年美國華人參政分析(
Stepping into Mainstream Society: A Survey of the Last 30 Years' Participation of Chinese Americans in Government and Political Affairs in the United States)2.連培德 Pei-te Lien
比較華裔及亞裔與近年美國選舉之行為模式(
Comparing the Voting Participation of Chinese to Other Asian Americans in Recent U.S. Elections)3.葉宋曼瑛 Manying IP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the Chinese in New Zealand: With Special Reference in the Taiwanese Immigrants
Session II / Conference Room II
Topic: Overseas Chinese and Taiwanese entrepreneurs
Chairperson: 斯波義信 Yoshinobu Shiba
1.Presenter: 張雯勤 Wen-chin Chang Discussant: 覃怡輝
2.Presenter: 徐乃力 Larry N. Shyu Discussant: 李勝生 Peter S. Li
3.Presenter: 田島淳子 Junko Tajima Discussant: 張啟雄
Session II / Conference Room III
Topic: Remembering China, Remembering Chinese America: Literary Perspectives
Chairperson: 張瓊惠
Discussant: 劉紀雯
Presenters:
1.A. Robert Lee
Styling China Memories in Max Weh’s “The Beginning of the East” and Amy Tan’s “The Kitchen God’s Wife”
2.Dorothy Wang
Thinking Its Presence: Chinese Space in the Poetry of Mei-mei Berssenbrugge
3.Iping Liang
13:40-15:30 Session III
Session III / Conference Room I
Topic: Overseas Chinese press: non-Chinese and Chinese newspapers and journals
Chairperson: 徐泓
法國華文報刊的發展與演變(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Chinese Newspapers and Journals in France)2. Presenter: 李安山 An-shan Li Discussant: 周南京 Nan-jing Zhou
試析非洲華人報刊的歷史演變與社會功能
3.Presenter: 蔡石山 Shih-shan Henry Tsai Discussant: 譚雅倫 Marlon K. Hom
台獨月刊與旅美台胞初探(
The Independent Taiwan Monthly and the Taiwanese in America─ A Preliminary Report)Session III / Conference Room II
Topic: 華人企業與經貿網路
Chairperson: 王靈智 Ling-chi Wang
Discussant: 曾慶輝 Cheng-hui Tzeng
Presenters:
1.吳興奇 Richard Tan Chu
The "Chinese" Entrepreneurs of Manila from 1875 to 1905: Aliases, Powers-of-Attorney, and other Border-Crossing Practices
2.梁侃 Kan Liang
80-20促進會以及華人在其中的作用(Making of History: The 80-20 Initiative and Role of the Chinese Americans)
3.Emmanuel Ma Mung
Migratory and Economic Networks in Southern Europe (France, Italy, Spain)
Session III / Conference Room III
Topic: 華人的信仰
Chairperson: 朱浤源 Hong-yuan Chu
Discussants: 古鴻廷 Hung-ting Ku
Presenters:
1.周南京 Nan-jing Zhou
印度尼西亞華人的參政問題
2.張應龍 Ying-long Zhang
戰後馬來西亞華人政治的特點(
The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Politics in Malaysia After World War Two)3.詹運豪 James Chin
21 世紀的馬來西亞華人政治︰服務、恐懼與邊緣化(Malaysian Chinese Politics in the 21st Century: Service, Fear and Marginalisation)
4.許天堂 Benny G. Setiono
The Political Role of Ethnic Chinese in Indonesia
16:00-17:50 Session IV
Session IV / Conference Room I
Topic: Overseas Chinese press: non-Chinese and Chinese newspapers and journals
Chairperson: 魏維賢 Yee-Hean Gwee
1.Presenter: 周中堅 Zhong-jian Zhou Discussant: 李安山 An-shan Li
2.Presenter: 黃昆章 Kun-zhang Huang Discussant: 黃賢強 Sin-kiong Wong
3.Presenter: 蘇慶華 Khin-wah Soo Discussant: 黃賢強 Sin-kiong Wong
Session IV / Conference Room II
Topic: Overseas Chinese and Taiwanese entrepreneurs
Chairperson: 洪玉華 Teresita Ang See
1.Presenter: 陳天璽 Tien-shi Chen Discussant: 鍾清漢
2.Presenter: 令狐萍 Huping Ling Discussant: 鮑家麟 Chia-lin Pao Tao
3.Presenter:
李唯Wei Li, 周宇Yu Zhou, Gary DymskiDiscussant:
曾慶輝 Cheng-hui TzengSession IV / Conference Room III
Topic: 華人對日本的態度
Chairperson: 周聿峨 Yu-e Zhou
1.Presenter: 朱永德 Yungdeh R. Chu Discussant: 李恩涵
2.Presenter: 王秀惠 Joan Wang Discussant: 陳靜瑜 Christine Chin-yu Chen
二十世紀初期美國華人與當地排日運動(
The Chinese Americans and the Anti-Japanese Move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3.Presenter: Leo Douw Discussant: 林滿紅 Man-houng Lin
Indigenisation Processes in Taiwan and in China’s Treaty Ports, 1920s-1990s
18:00-20:00 Farewell Banquet
Place: Overseas Chinese association (
華僑協會總會)Chair: 梅培德理事長
◆◇
讀者來文◇◆※本專欄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立院遊記
公共事務組 蔡宛玲
去年九月底的某一天下午,主任邀集了大家開了個「緊急會議」,為的是院長希望本院組織法能在上個立院會期被提出討論且通過,所以將「國會聯絡」這個重責大任交給了他。什麼是「國會聯絡人」?怎麼做?要從哪裡開始?要找誰?大家完全是一片空白。於是,我們想了辦法,弄到了一份該會期的委員名單,決定從科技委員會的召集委員「下手」。極幸運地,我被分配負責陪同主任去拜會執政黨的立委,事後也證明過程較為輕鬆愉快;至於「挑戰性」較高的在野黨立委,則由其他同事負責陪同主任前往。
九月二十五日,我和主任「第一次出擊」,前往拜訪民進黨籍的陳昭南委員。一踏進委員辦公室,讓我十分驚訝,整個辦公室堆滿了東西,人來人往,幾乎可用「人馬雜遝」來形容,很難想像,平時在議事堂內意氣風發的立委,他們個人的工作空間是如此逼仄。接著我們被引導進入「會客區」,陳委員口叼煙斗「氣定神閒」地面對「戒慎恐懼」的我們,他除了告戒我們,今年會比較「辛苦」之外,也十分幫忙的當場替我們打了電話到某在野黨召委的辦公室,請他「多多照顧」中研院;另外,還給了我們幾個需要「重點加強」的指引。滿懷感謝地走出辦公室,我知道,我們有一段十分崎嶇的路等在前面。
接下來的聯繫,就不如第一次順利了,從「很忙」、「不方便」到「沒什麼好說的」種種理由,讓我們時刻有「大事不妙」的感覺。直到與許榮淑委員見面那天,她馬上切入重點,問有什麼要她幫忙的?我們直言不諱地說出聯繫上的難題,她也即刻要助理撥電話到某個「重點立委」的手機,幾番寒暄後,話筒交到了主任手中。
Thank God! 我們終於跟委員講上話了。在一旁的我,當場見識到平常不同政黨「兵戎相見」的委員們,私底下還是相敬如賓的。接著我們又去拜訪另一位「重量級」(我指的是體型)的在野黨立委,他完全不願意(我想,用「不屑」更為貼切)正眼看我們,兩三下就把我們給「請」出去了。我們一邊被往外送,口裡還一邊說著「請委員多多照顧、指教。」回想起來,這算是我個人「立法院之旅」的最低潮。之後,隨著主任和各政黨委員關係的建立,我們也逐漸能把到立法院看成是「串門子」了。今年的一月三日,總預算審查終結的日子,算是我們「最後一搏」的機會,主任和會計室呂主任中午過後就到立院旁聽席等候。當然我們都知道,當天的重頭戲是朝野協商「刑事訴訟法」,惟直到晚上仍是僵持不下。下班後我和另一位同事因為有些院內事務要請示主任,決定直衝立法院,也藉機感受一下立院議場的「詭譎」氣氛。坐在旁聽席,俯瞰立院議場,我想一定就和人們所說坐在「羅馬競技場」的感覺一模一樣。從六點半左右等著「好戲上場」,但是,實際上只有漫長的等待迎接著我們。空蕩蕩的議場裡,坐著進不了協商大門的委員們無聊地趴在議事桌上,記者席裡的記者們或是寫稿、或是聯繫,還有人用電腦玩起很炫的撞球遊戲。等待的期間,也「流言」不斷,「八點就開始了!」、「八點半就出來了!」還有久候不耐的委員,拍起桌子齊喊「開會!開會!開會!」。而在旁聽席的我們和其他機關的同仁,有人看報,有人假寐,更多是交換心得,也給彼此打氣。晚上九點,外頭忽然下起滂沱大雨,我們在主任的再三催促下離開立法院,留下兩位主任和稍後到場的男同事。越過立法院門口的攝影機和刺眼的水銀燈光,迎接我們的是寂靜的街道,我和同事共撐一把傘,聊著這幾個月來的特殊立法院經驗,衷心希望這個從天上掉下來的任務,會有一個完美的結局。走進捷運站,各自坐上不同方向的列車,希望明天早上會有好消息,而現在只有「
Keep my fingers cross」了。隔天上午起床後打開電視,知道我們的預算被凍結了。到了辦公室,才知道梁、呂兩位主任都待到幾乎凌晨三點才離去,然而仍舊功敗垂成。我們自己知道,我們曾經努力過;也很清楚,我們還有很多「規矩」不懂,還有很多「門路」沒有走通。我們也的確是「不務正業」,是「失職」,因為這段日子裡只要有需要,我們一定是放下手邊的工作,把和立委溝通當作第一要務。我們更清楚的是,我們沒有將院長交辦的任務完成,讓全院同仁跟著受苦。但我必須說,對我個人而言,這是一個很值得回味的經歷,雖然「
mission unaccomplished」,但我曾坐過「立院競技場」的看臺,知道陳昭南委員曾留學維也納學作曲,許榮淑委員有許多宜興茶壺(她還送了我們兩個);還有,如果我告訴你,卓榮泰委員的書架上有整套的「課長島耕作」,你一定會睜大眼睛吧!==============================================================================
◆◇
業務說明◇◆關於張景民博士車禍事件的說明
有關本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延聘之大陸人士博士後研究學者張景民先生車禍昏迷案,因部分媒體報導與事實有所出入,特說明於後:
張先生係於八十九年十月十四日晚間十一時於騎腳踏車返家途中,遭酒醉人士林昌國駕車撞倒,經送往三軍總醫院時已呈現昏迷,情況危險。本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於接獲派出所通知後,立即聯絡張先生之夫人趙煒女士,儘快來台探視。由於張先生係大陸人士,其眷屬來台手續繁複,本院李遠哲院長特出面協調請陸委會專案辦理,趙女士得以於八十九年十月十九日攜女兒來台照料張博士。目前張博士病情已漸趨穩定,並於八十九年十一月十三日轉入普通病房。因西醫治療已經穩定,本院特商請李政育中醫師繼續給予義診。
張博士為大陸籍人士,依現行法令規定無法取得在台居留證,因此無法辦理全民健保。其來台之初,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曾口頭告知,可以自費辦理團體保險,惟張博士並不願意加入團保。本案發生後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同仁即盡心盡力協助處理,經多方與三軍總醫院(張博士住在該院接受治療)接洽,三總願意減免其醫療費用,另有第三責任強制險所理賠之金額用以支付醫療費用。
張博士為博士後研究人員,第一次聘期一年(至八十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期滿成績優良得以續聘一年,其第一年薪資已全額支付,但張博士目前因呈昏迷狀態,其第二年聘期正在設法解決中。
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同仁並發起「
1014愛心專案—救救張博士」募款活動,由「中華民國普仁之友會」代設愛心專戶,籌集日後照護費用。本院員工福利金管理委員會並撥新台幣壹拾萬元作為救助張博士之用。 此外,本院人事室亦發函本院各單位,擴大「1014愛心專案—救救張博士」募款活動。截至四月十三日止,「中華民國普仁之友會」愛心專案帳戶內款項共計1,733,002元。因院內同仁捐款仍有部分將從五月份薪資中代扣,因此仍有款項將匯入該專戶。專戶內之金額,經洽普仁之友會承辦人表示,須經內政部核備後才能將款項全部撥出。本院自張博士發生車禍至今即竭盡所能張羅其醫療費用,並照顧其眷屬,部分媒體報導本院未盡照顧之責,實與事實不符,謹特此澄清。
總辦事處秘書組
◆◇
中研隨筆◇◆張景民博士的遭遇告訴了我們什麼﹖
生農所籌備處助研究員 常怡雍
約莫一個多月前,收到援助原分所張景民博士的
E-mail。張博士係來自中國大陸的博士後研究學者,不幸於數月前遭酒後駕車者撞及,至今仍昏迷不醒。據了解,由於他沒有任何保險(包括全民健保),加上肇事者逃避責任,留下了持續累積的龐大醫療費用。因此,本院人事單位發了幾次公文呼籲同仁捐款,以協助張景民博士及其家人渡過難關。對於張博士的不幸遭遇,敝人感到難過外,也祈禱奇蹟出現,使張博士能從病榻中再站起來。對於肇事者也寄望法律給予嚴懲。張博士的遭遇,其實令人相當不解。根據規定,據說來台工作的中國大陸學者是不能加入全民健保的,而其他外籍人士卻可以,不知是何道理。大陸學者和其他外籍人士一樣,都對於台灣這塊土地人生地不熟,屬於受害者高危險群。健康保險對於他們顯得格外重要。希望本院人事單位除了協助募款外,還能積極爭取改變這項帶有歧視意味的不合理規定,以免類似悲劇一再重演。即使暫時無法在健保法上立即修改,建議人事單位要求各所處對於現在及未來不能加入全民健保者一律強制參加自費團保。張博士的事告訴我們制度上出了問題,千萬不要再有以尊重個人意願為藉口,使同仁遺漏在安全網之外。畢竟靠愛心捐款的杯水車薪實在難以持久。願老天保佑張博士。
總辦事處總務組說明
本院各單位延攬來台工作之外國籍或大陸人士得投(應加)保下列四種保險:
一、勞工保險:(依據勞工保險施行細則第二十三條規定)應檢附中央主管機關或相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從事工作之證明文件以及居留證或外國護照。
二、全民健康保險:(依據全民健康保險法第十條規定)須具有中華民國國籍並在台閩地區設有戶籍者或(依據全民健康保險法施行細則第十六條規定)領有居留證並合法受僱者。
三、國科會補助延攬科技人才處理要點(第六點)規定:來自國外之科技人才而未具參加勞工保險或全民健康保險規定之投保資格者,得由延聘機構協助委託中央信託局人壽保險處辦理「國際技術合作人員綜合保險(第一項至第五項)」,保險費由其本人負擔
35%,國科會補助65%。國科會以外的機構補助延攬之科技人才亦得比照辦理。
四、本院自
87年7月1日起開辦團體保險,當事人得自費投保。上述規定,已分送各單位查照協助當事人辦理投(加)保。
==============================================================================
◆◇
學術演講◇◆
所別 |
時 間 |
地 點 |
講 員 |
講 題 |
|
數學 |
4/19( 四)15:00 |
本所 演講廳 |
Prof. Michel Waldschmidt (The Univ. Pierre & Marie Curie (PARIS VI), France) |
Multiple Zeta Values and Polylogarithms |
|
4/20( 五)14:00 |
新竹科學園區 國家高速電腦中心演講廳 |
Prof. Chi-Wang Shu (Brown Univ., USA) |
Recent Development of High Order Methods for CFD, Parts I and II |
所別 |
時 間 |
地 點 |
講 員 |
講 題 |
||||
數學 |
4/23( 一)13:40 |
台大 新數館 308室 |
康素珍女士 ( 本所) |
A Canonical Complex Structure on the Tangent Bundle of a Riemannian Manifold (I) (II) |
||||
4/26( 四)15:00 |
本所 演講廳 |
Prof. L. A. Bokut (Sobolev Institute of Mathematics, RAS, Novosibirsk) |
Grobner-Shirshiov Bases for Conformal Algebras and Coxeter Groups |
|||||
4/27( 五)10:00 |
本所 會議室 |
李子壩先生 ( 國立中央大學) |
Martingales and Tight Concentration |
|||||
4/27( 五)10:30 |
本所 109 研討室 |
許志農教授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
Representations of GL (2)over Local Fields |
|||||
4/27( 五)13:00 |
本所 會議室 |
張嘉芬小姐 ( 國立交通大學) |
The Poisson Paradigm |
|||||
4/27( 五)13:30 |
本所 109 研討室 |
余屹正先生 ( 本所研習員) |
On Representations of GL (2,R)II |
|||||
物理 |
4/20( 五)10:30 |
本所一樓 演講廳 |
Kin-wang Ng (IPAS) |
Cosmic Rays and Atomspheric Neutrinos |
||||
4/20( 五)13:00 |
Wen-long Lin (NTNU) |
BBN for Pedestrians |
||||||
4/20( 五)14:30 |
Xiao-gang He ( 國立台灣大學) |
Cosm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Degenerate Neutrinos |
||||||
4/24( 二)14:00 |
本所五樓 第一會議室 |
吳茂昆副主委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本所同仁與吳副主委座談 |
|||||
4/26( 四)10:00 |
蕭錫鍊教授 ( 東海大學) |
Luminescent Silicon Nitride Thin Films: Some Interesting Observation |
所別 |
時 間 |
地 點 |
講 員 |
講 題 |
|
化學 |
4/20( 五)14:00 │ 15:00 |
本所 周大紓講堂 |
賴重光教授 ( 國立中央大學) |
Molecular Architectures in Bimetallomesogenic Materials |
|
4/20( 五)15:30 │ 16:30 |
丁望賢教授 ( 國立中央大學) |
Determination of Surfactant Residues in Water by Solid-Phase 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
|||
4/20( 五)16:30 │ 17:30 |
諸柏仁教授 ( 國立中央大學) |
Solid State NMR Studies of Paramagnetic Systems: From Conjugate Polymer, Semiconductors to Cathode Materials |
|||
4/24( 二)15:30 |
Dr. Martin Bennett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 |
The Chemistry of Platinum-Hydroxides and the Addition of Water to Coordinated Alkenes and Alkynes |
|||
4/27( 五)15:30 |
Dr. Zdenek Slanina (Institute of Chemistry, Academia Sinica) |
Computation of Fullurenes and Other Cage Compounds |
|||
資訊 |
4/23( 一)10:00 |
本所新館 106 演講廳 |
呂仁園教授 ( 長庚大學) |
台語語音辨認暨合成之研究 (Speech Recognition and Synthesis of Holo Taiwanese) |
|
4/26( 四)15:00 |
范俊海教授 ( 淡江大學) |
從交通的觀點看智慧型運輸系統的技術需求 |
|||
統計 |
4/19( 四)14:30 |
本所 308 室 |
Prof. Way Kuo (Texas A&M Univ., U. S. A.) |
Optimal Burn-in for Percentile Residual Life |
|
4/21( 六)10:00 | 12:00 |
張傳章教授 ( 國立中央大學) |
Analytic Approximation Formulae for Pricing Forward-starting Asian Options |
|||
4/23( 一)10:30 |
蕭朱杏教授 ( 國立台灣大學) |
Two Simulation Based Asymptotic Methods for Computing Marginal Probability |
所別 |
時 間 |
地 點 |
講 員 |
講 題 |
|
原分 |
4/26( 四)15:10 |
本所 浦大邦講堂 |
葉真教授 ( 國立中央大學) |
Band Structure and Wave Localization in 2D Systems |
|
植物 |
4/25( 三)15:00 |
本所 106 會議室 |
Dr. Jaap M. van Tuyl (International Business Unit Genetics and Breeding, The Netherlands) |
Introgression Breeding and Interspecific Polyploidization in Lily |
|
4/30( 一)10:30 |
Dr. Keqiang Wu (Eastern Cereal and Oilseed Research Center, 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Canada) |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 |
|||
生醫 |
4/23( 一)16:00 |
本所地下室 B1B 演講廳 |
孔祥智博士 ( 分生所) |
Generation of Long-term Cytotoxic T Cell Memory |
|
4/30( 一)16:00 |
任卓穎博士 ( 國立成功大學) |
Endothelial [Ca2+]i Signaling and Vascular Responsiveness |
|||
分生 |
4/24( 二)11:00 |
本所 演講廳 |
Dr. Andras Nagy (Samuel Lunenfeld Research Institute, Canada) |
Mouse Chimeras for Dissecting Complex Phenotypes |
|
史語 |
4/23( 一)10:00 |
本所文物陳列館 五樓會議室 |
陳光祖先生 ( 本所助理研究員) |
古代中國與美洲接觸問題研究序論—兼評張光直「中國古代文明的環太平洋底層」說 |
|
4/24( 二)14:30 |
李孝聰教授 ( 北京大學) |
從地圖上解構北京城市的歷史與空間結構 |
|||
4/30( 一)12:00 |
本所研究大樓 701 室 |
邱仲麟副教授 ( 淡江大學) |
人口增長、森林砍伐與明代北京的燃料問題 |
||
民族 |
4/21( 六)09:30 |
本所新大樓 2514 室 |
丁仁傑先生 ( 本所助研究員) |
台灣宗教發展史中的六種基本宗教型態及其衍伸類型 |
所別 |
時 間 |
地 點 |
講 員 |
講 題 |
民族 |
4/23( 一)14:30 |
本所新大樓三樓 演講廳 (2319室) |
Prof. Arthur Wolf ( 美國史丹福大學) |
Is There Evidence of Birth Control in Late Imperial China? or Who Cleaned Up After the Elephant? |
4/28( 六)14:30 |
本所新大樓 2514 室 |
林淑蓉副教授 ( 國立清華大學) |
物的象徵與交換─中國侗族的人群關係與社會價值 |
|
經濟 |
4/24( 二)14:00 |
本所 B 棟110室 |
Prof. Partha Sen ( 香港科技大學) |
Non-Uniqueness in the First Generation Balance of Payments Crisis Models |
社科 |
4/24( 二)14:30 |
本所( B202)第三會議室 |
彭文賢先生 (本所研究員) |
組織複雜化的人性解釋 |
4/25( 三)14:30 |
施俊吉先生 (本所研究員) |
飛利浦 CD-R專利授權違反公平法案之經濟分析 |
||
社會 |
4/20( 五)14:30 |
本所三樓 2319 會議室 |
吳介民教授 ( 國立清華大學) |
集體所有制的出路?:中國農村土地制度的變化趨勢 |
語言 |
4/23( 一)10:00 |
史語所研究大樓 七樓703討論室 |
瑪娜日扎布主任 ( 蒙古國立師範大學) |
試談《蒙古秘史用字考》與現代語言學的關係 |
4/27( 五)14:00 |
Dr. Mark J. Alves ( 夏威夷大學) |
Noun Phrase Structure in Mon-kmer Languages |
||
台史 |
4/24( 二)14:30 |
本處二樓 會議室 |
范燕秋女士 ( 本處訪問學員) |
日本帝國發展與殖民地臺灣的人種衛生(1895-1945)—有關研究概念與初步考察 |
東南亞區域研究計畫 |
4/24( 二)12:00 |
民族所新館 三樓 2319會議室 |
Dr. Tana Li (Univ. of Wollongong, Australia) |
The late 18th century Mekong delta and its world of Water Front |
公共事務組 |
4/25( 三)10:00 |
生醫所地下室 B1B 會議室 |
Dr. Jacqueline C. Lui (US registered patent agent) |
Commercialization of Biotechnology: the Role of Patent Protec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