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告欄◇◆ 「與院長喝咖啡」活動紀錄 時  間:八十八年一月七日(週五)下午三時三十分至五時 地  點:台史所籌備處二樓中庭 主 持 人:李遠哲院長 參加人員:台史所人員及其他單位同仁約二十人 活動形式:院長報告、自由交談 院長報告: 一、我一直希望能促進本院學術的提昇,因此推動跨所(處)演講和與 院長喝咖啡等活動。我每次都會主持這兩項活動,但是看到參加活 動的總是主辦所(處)的人員,很少有其他所(處)的人參加。我 曾開玩笑說,跨所(處)活動好像是在教育院長。有人說我們的同 仁對國際上同行的研究十分瞭然,但卻對隔壁所(處)的同仁在做 些什麼研究反而陌生。我本來是希望跨所(處)活動能提供院內同 仁一個互相了解、溝通的機會,希望院內同仁偶而能走出研究室或 實驗室,彼此多了解,多參與不同領域的活動。然而由於大家的反 應並不熱絡,我跟秘書組李主任說要暫停舉辦跨所(處)活動,或 看看如何改變活動形式。 二、我曾跟史語所杜所長提到,我們中研院有三個與歷史相關的所(處 ),包括台史所、史語所、近史所,另外社科所、歐美所,甚至經 濟所都有研究歷史的同仁,但是研究的格局恐怕還不夠大,我們也 許在世界歷史研究方面還需要加強。 三、最近楊副院長正推動本院擬於十年內完成人文社會基礎學科的設所 規劃,並於不久前組成三個專業委員會,討論法律學、心理學、政 治學等領域的設所事宜。由於社科所屬於綜合性的研究所,分為歷 史思想組、社會研究組、政治組、經濟組、法律組等五組,並且各 自獨立,因此非常關心這三所的成立是否會對社科所的存在造成影 響。我曾跟社科所所長與研究同仁說過,我們不會在新的人文社會 基礎學科設所後,就裁撤社科所,而是希望在本院多設立綜合性、 跨領域的研究中心。我的看法是,每個研究人員除了隸屬某一基礎 學科的研究所外,也可以參加一個研究中心,這樣才不會侷限於自 己狹隘的研究領域,而能彼此交流、成長。而且就算是不同的所( 處)有合併或改組的必要時,研究人員也會因為身屬兩個研究單位 ,而仍有歸屬感。我希望聽聽你們對這個構想的看法。 自由交談 台史所劉翠溶主任:我們籌備處成立快七、八年了,每次到立法院報告 時,立委經常會督促我們趕快正式成所,但是我們 的進度似乎太緩慢。現實的情形是,我們徵求研究 人員並不容易,就像最近我們曾登報徵求研究員, 但卻沒人來應徵,我相信在台灣,研究台灣史最傑 出的人才是在本院,希望院長說服他們加入本所, 或是能讓本所合聘。我贊同院長對成立研究中心的 想法,因為一個研究人員若能跨足不同所(處), 對個人和本院整體研究工作水準的提昇會有幫助。 台史所研究人員:除非能提供更好的條件,否則不容易向別的研究所挖 角或是合聘。另外,我認為本院應著重基礎研究,但 我也不反對成立研究中心。 院長:如果台史所能吸引不同所(處)的研究人員,可以採合聘的模式 ,如果該同仁非常喜歡台史所,也許就會以台史所為主要的研究所 。不過我們也要考慮台史所的定位,如果未來台史所的研究領域繼 續擴大,是不是會變成台灣研究所了呢?台史所研究人員:台灣史 研究是歷史取向;台灣研究則是當代取向,兩者的性質並不相同, 而目前台史所是偏重過去,作橫切面、整體性的研究,其功能仍應 集中在台灣歷史的研究。台灣史研究已被忽略四、五十年了,許多 史料議題尚未被研究,而院內研究人力在現有組織架構下也被壓縮 。我認為,台灣史的研究要健全,就必須重視史料的研究,並兼顧 社會科學。 院長:如果讓史語所專研台灣考古的研究人員與台史所合聘,不知你們 的看法如何? 台史所劉主任:我也希望在近期內能有台灣考古的研究人員與本所合聘 。 總辦事處莊英章處長:清大有若干教授是由不同的研究所共同合聘,主 聘的研究所提供全薪,合聘的則支給若干研究經 費。院長的構想很好,但是本院能否提供誘因, 例如研究經費,就是很重要的關鍵。 台史所研究人員:不是每個人都只願付出,不在意收穫,而且台史所目 前仍有空間不足的問題,要合聘人員可能會有困難。 院長:本院計畫興建人文社會科學大樓,但因經費尚未核撥下來,而且 九二一地震後,政府預算緊縮,增加此案實施的困難度,不知何時 才能落實;但是我們仍存希望,並且已把該大樓的建築計畫縮小。 近美大樓不久也擬改建,我想向企業界募款,如果能募到一億多元 ,也許就可將此案付諸實施。如果以興建「台灣文物館」的名義募 款,可能會引起募款對象較大的興趣。我們計畫把台灣考古的文物 搬到該館,並提供部分空間供台史所使用,以解決台史所空間不足 的問題。 台史所研究人員:本院所聘用的研究人員素質好像不是很理想。 秘書組李有成主任:新設的研究所在甄選研究人員時應非常謹慎,因為 人員的研究方向及專長領域會影響該所未來的走向 。 院長:我希望新所(處)要有系統地邀請在該領域有傑出表現的人。為 了提昇本院的研究水準,我們除了要找好的所長,研究人員的續聘 、升等辦法也應更為健全。本院研究人員續聘、升等辦法最近做了 若干修訂,我會仔細審閱修訂之後的辦法是否完善。我覺得本院各 研究所就算是有名額,也要注意人員的素質。交通大學的張俊彥校 長就曾對本院研究人員續聘、升等的標準之高表示佩服。 台史所劉主任:人文社會科學的所(處)一般審查人員只有三人,自然 科學方面卻大多有十人以上,審查過程較為複雜、嚴謹 。我希望同仁體認續聘、升等審查並非只是一種形式, 台史所近年來在研究人員升等方面連連失利,這並非沒 有好處,反而是督促大家自我提高標準,不應馬虎。目 前本所除了三位研究員沒有升等壓力外,其他同仁要多 加油。 台史所研究人員:數理及生命科學方面的論文大多是以英文撰寫,比較 容易請國外學者審查,較不會與當事人有利害關係, 審查結果的公正性較高。而人文社會科學方面,通常 大多在國內請學者審查,多少會有些人際間的利害關 係。同樣的著作,換了不同審查人員,也許就有不同 的結果。希望審查人員能力求客觀,不要太輕易地否 決申請案。 院長:在自然科學領域,也有研究人員的思想創見在當時沒有被接受, 認為是謬論,但過了好幾年,才被大家認同或肯定的例子。希望大 家不要氣餒,繼續努力不懈地進行研究。